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陜北的紅軍主力改編為八路軍。1940年2月,經過中央與八路軍總部研究決定,為了統一領導太行山南部地區抗日武裝的作戰指揮,成立了八路軍第二縱隊,由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兼任縱隊司令員。
今天我們要講的這個人就是八路軍第二縱隊的一員,并且曾擔任第二縱隊參謀長一職,他的名字叫盧紹武。革命時期,盧紹武南征北戰,在我黨的領導下經歷了土地革命時期、抗日戰爭時期以及解放戰爭時期,取得了革命的最終勝利,見證了新中國的誕生。那么,盧紹武的身上都有什么故事呢?
盧紹武出生于1906年,廣西武鳴人。1926年,國民黨誓師北伐,全國革命形勢高漲。這一年,20歲的盧紹武參加了國民革命軍第7軍,成為一名戰士。值得一提的是,第7軍也被稱為“鋼七軍”,是桂系王牌之一,參軍之后的盧紹武跟隨“鋼七軍”參加了北伐,投身轟轟烈烈的大革命浪潮之中。
參軍之后,盧紹武對馬克思主義有了系統的認識,他也了解到紅軍才是拯救國家與民族的革命隊伍。1929年,盧紹武參加了百色地區武裝反抗國民黨的斗爭,成為紅七軍的一員。也是這一年,他加入了我黨。
在這之后,盧紹武跟隨紅七軍北上,到達中央根據地,此后他參加了中央根據地的第三到第五次反“圍剿”作戰。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盧紹武跟隨中央紅軍的主力參加了長征,順利到達陜北。到達陜北后,他擔任了中央紅軍第一縱隊作戰參謀、紅二十五軍225團參謀長等職務,參加了東征、西征等鞏固陜北根據地的戰斗。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盧紹武所在的部隊被改編為八路軍,此后他擔任了八路軍115師344旅688團參謀長、第344旅參謀長,并隨部東進,前往華北地區,參與創建了冀魯豫敵后抗日根據地。1940年,八路軍第二縱隊成立之后,盧紹武被委以重任,擔任了第二縱隊參謀長。
在冀魯豫根據地期間,盧紹武積極發展抗日武裝力量,并編寫戰斗教材,做好部隊的戰備訓練工作。同時,他也堅持我黨既獨立自主,又聯合抗日的統一戰線政策,與日本侵略者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
1942年,盧紹武舊疾復發,離職前往后方休養,此后他又前往延安,進入黨校學習,并參加了“七大”。抗日戰爭勝利后,盧紹武重返華北地區,擔任了晉冀魯豫軍區第一縱隊參謀長,繼續投入到作戰指揮當中。不過,1947年年初,盧紹武再次舊傷復發,返回后方休養。
新中國成立之后,盧紹武擔任了廣西軍區武鳴軍分區司令員兼政委以及廣西軍區參謀長等職務,在穩定社會秩序、鞏固新生政權方面做了大量工作。1955年授銜時,盧紹武被授予少將軍銜,成為開國少將之一。在這之后,盧紹武又擔任了廣西政協副主席等職務,官至副省級。
離職休養之后,盧紹武依然關心我軍的各項建設,并力所能及地發揮老干部、老紅軍的作用,為我軍的正規化與現代化出謀劃策。1978年,盧紹武因病去世,享年72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