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在上漲5.1%之后,達到了4.13萬。
什么叫可支配收入?
就是扣除必要的生活開支之外,用于提供購物、消費、旅游的費用,所以可支配收入是衡量個人、家庭經濟條件的重要指標。
投射在買車方面,人均可支配收入投射的更加明顯。
對于絕大多數消費者來說,每年平均下來預留給買車的費用只有1萬-2萬元,也就是說想要買臺10萬元的家用車,從人均可支配收入來看,需要不少人用掉5年左右的積蓄才行。
不要看網絡上、滿大街的奔馳、寶馬、奧迪,真實消費層面的數據比我們想的更加接地氣。
一個是2024年全年的銷量數據,去年全年銷量TOP10車型分別為Model Y(參數丨圖片)、海鷗、軒逸、朗逸、秦PLUS、宏光MINI EV、元PLUS、宋PLUS、帕薩特、秦L。
前十名車型中,除了Model Y以及帕薩特之外剩下的8臺車型均價不足10萬。
另一個,按照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全國14億常住人口擁有3.5億臺汽車,也就是說每1000個人中只有200個左右的消費者擁有汽車。
大量人群是沒有汽車的,仍然需要解決大量人群“從無到有”的問題。
但在互聯網上看到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情況,即便你開著一臺30萬的寶馬3系,依然會被很多人嘲諷“不夠高級”。
在我看來這是一種非?;蔚挠^念,事實上買一臺20萬以上的車型,已經超過了80%的同齡人,國內的消費能力,還沒有那么強。
大部分人群,還沒有富裕到隨隨便便就能拿出20萬,買一臺消費品的程度。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兩個:
一個是,出門在外的身份都是自己給的,這句話最近很火,網絡打通了溝通的邊界,任何人在網上發言是沒有任何負擔的。
所以我對網上發布的絕大多數言論,都半信半疑,不少言論都是經過包裝的。
另一個,豪華車更能刺激人們的眼球,這部分記憶留存度更高,造成了遍地奔馳、寶馬、奧迪的景象,尤其是在大城市中,這種認知更加明顯。
對于更多家庭來說,目前需要解決的仍然是“先買一臺車”的問題,其次才是“更換更高級車”的想法。
人均4萬余可支配收入,在當下主流車型定價都需要10萬的大環境下,普通人需要省吃儉用2-3年時間才能購買一臺10萬左右的車型。
絕大部分人群購車的消費占比都是合理的,都不會購買太貴的車型,尤其是在電動化的今天,入門電車的銷量占比巨大,比如說宏光MINI EV、比亞迪海鷗。
最基本的代步需求產品,銷量極其龐大,這就說明更多消費者的買車預算不夠高。
所以說,購買一臺10萬左右的家用車是普遍的消費情況,只有少部分人能買得起高端車,20%以上的人群才能開得起雅閣以上的產品。
20%這個占比并不算大,但其實也不少,10個人中兩個人,這個占比在網上被刻意放大,成了不少人炫耀的資本。
回歸理性,車作為貶值、負資產商品,一定要合理消費,盲目消費、攀比的背后,會拉低自己的生活品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