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毛岸英去世的消息后,毛遠志悲痛欲絕。其實,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兩個人交集極深。
1922 年,毛遠志和毛岸英先后在長沙湘雅醫院出生,這對小姐弟在年幼時,也難得有相聚的機會。
據毛遠志母親回憶,1925 年春節,毛主席攜夫人楊開慧、弟弟毛澤民回到韶山開展農民運動,這對小娃娃才得以相見。那時的毛岸英,就那么緊緊跟在姐姐毛遠志的身后。大人們偶有閑暇,便會一手抱起一個孩子放在腿上,繪聲繪色地給他們講故事。
然而,如火如荼的農民運動引起了軍閥和地主的極度恐慌,捉拿共產黨首犯的通緝令秘密下發。毛家兄弟為了革命事業,不得不迅速離開韶山,兩個孩子也只能跟著各自的母親開始了躲藏生活。
1927 年,8歲的毛岸英隨母親楊開慧被捕入獄,并親眼目睹了母親被押走槍殺的殘酷場景。危難之際,他得到了毛澤民叔叔的營救,得以逃離長沙,進入上海大同幼稚園。此后,毛岸英 10 多歲便在上海過著流浪生活,飽嘗生活的艱辛。
毛遠志這邊也不好過。毛遠志7 歲那年,跟著革命母親王淑蘭被關進了暗無天日的大牢。牢房里陰暗潮濕,狹小的空間彌漫著令人作嘔的氣味,老鼠在角落里肆意亂竄。
年幼的毛遠志蜷縮在母親身旁。敵人時常會來審訊,每次母親被帶走時,毛遠志都生怕母親遭遇不測。有一次,敵人為了從母親口中獲取情報,對母親進行了殘酷的折磨,母親被打得遍體鱗傷,回來時幾乎奄奄一息。
毛遠志撲到母親身上,看著母親血肉模糊的樣子,眼淚止不住地流,卻只能強忍著哭聲,用她稚嫩的小手輕輕擦拭母親臉上的血跡。
出獄后的毛遠志,生活依舊沒有絲毫改善。9 歲時,為了生計,她不得不來到富農家打工。每天天還未亮,她就得從稻草堆里爬起來,開始一天的勞作。先是去河邊打水,沉重的水桶對于年幼的她來說,幾乎難以承受。
緊接著便是洗衣,寒冬臘月,不需要過多長時間,小手就被凍得通紅,長滿了凍瘡,稍微一碰,便鉆心地疼。但她不敢有絲毫懈怠,因為稍有差池,就會遭到主人的打罵。這樣的經歷每次回想起來,毛遠志都會心生難過。
如果說,毛岸英的命運轉折在1936 年,他被黨組織輾轉送到了蘇聯,開始接受了系統的教育,一步步成長為一名年輕軍官。那么,毛遠志的改變就在1938 年初,她被黨組織送到延安,來到主席伯伯身邊學習、工作。
讓毛遠志遺憾的是,她始終未能見到自己的父親毛澤民,一直到1943 年父親在新疆被軍閥盛世才殺害。
1946年,毛遠志和毛岸英得以在延安重逢。據毛遠志回憶,當他得知毛岸英回到延安的消息后,立刻前往毛澤東的住處看望這位多年未見的堂兄。兩人見面時,緊緊擁抱在一起,久久不愿分開。
毛遠志說:“岸英哥,你終于回來了!”
毛岸英也激動地回應:“遠志,我們終于又見面了!”
兩人見面后,仿佛有說不完的話,毛遠志向毛岸英講述了他在延安的生活和工作,毛岸英則分享了他在蘇聯的學習經歷。
一次,毛遠志和毛岸英一起參觀了延安的革命紀念館。在紀念館里,他們看到了許多革命先烈的照片和遺物,其中包括毛澤民和楊開慧的影像。兩人站在照片前,默默致敬。
毛遠志說:“我們的父親和母親為革命獻出了生命,我們要繼承他們的遺志,繼續為革命事業奮斗。”毛岸英在一旁點頭表示贊同。
不僅如此,毛遠志還和毛岸英一起參加了一次群眾動員大會。在會上,毛岸英用流利的中文向群眾宣講黨的政策,毛遠志則負責組織群眾討論。兩人的配合非常默契。
除此之外,延安還開展過大生產運動,號召大家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毛遠志和毛岸英毫不猶豫地報名參加。他們被分配到了一片荒地上,負責開墾種植。那片荒地雜草叢生,石頭遍布,開墾起來十分困難。但兩人沒有絲毫退縮,他們拿起鋤頭,奮力地刨著土地。
毛岸英力氣大,負責鏟除雜草和搬走石頭;毛遠志則跟在后面,將翻松的土地耙平。一天下來,兩人都累得腰酸背痛,手上也磨出了水泡,但他們看著逐漸開墾出來的土地,心中充滿了成就感。在接下來的日子里,他們精心地播種、澆水、施肥。到了收獲的季節,他們收獲了滿滿的糧食,為延安的大生產運動做出了貢獻。
在延安的日子,毛澤東雖然工作繁忙,但總是抽出時間與家人團聚。有一次,毛澤東特意安排了一次家庭聚餐,邀請了毛遠志和毛岸英參加。
在聚餐中,毛澤東詢問了毛遠志和毛岸英的工作和生活情況,并鼓勵他們繼續努力。
毛澤東說:“你們是革命的接班人,要好好學習,努力工作,為革命事業貢獻力量。”毛遠志和毛岸英不約而同的點頭附和。
對于毛遠志而言,延安是一塊福地,她不但在這里和毛岸英重逢,還收獲了愛情。
曹全夫,一位來自河南滑縣的熱血青年,毅然決然來到延安。一次偶然的機會,在延安的一場工作交流活動中,毛遠志與曹全夫相遇了。
毛遠志和曹全夫都對對方一見鐘情。兩人在交流中,發現彼此的革命追求一致,兩人在對理想的熱烈討論下,兩顆心漸漸靠近。此后,他們開始頻繁地接觸。隨著交往的深入,毛遠志與曹全夫的感情愈發深厚。
1947 年,在延安的一片熱烈氛圍中,毛遠志與曹全夫在戰友們的祝福下,喜結連理。婚后,他們的生活依舊忙碌而充實。毛遠志繼續在中央軍委二局工作,曹全夫則在部隊中擔任重要職務,盡管工作繁忙,聚少離多,但他們相互理解,相互支持。
1950 年初的一天,在江西工作的毛遠志意外地收到了一封家信。毛岸英在信的最后一頁這樣寫著:“……(前缺)都聚集一堂你知道嗎?他們都還沒有見過你呢......緊握你的手,問候你的丈夫。岸英 1949 年 12 月 27 日” 在信紙左下角,毛岸英又加了一行字:“方才打聽到,說你已赴漢口,此信是否能到你手,尚覺渺茫。”
這封殘缺的家書,后來在毛遠志的遺物中被發現。后來,他曾不止一次對毛遠志說:“你沒有了爸爸,我沒有了媽媽,我們都是從苦難流浪中走過來的,所以我們很親近,很說得來。”
1950 年春天,毛遠志從南昌來北京治病,與毛岸青同住在北京醫院。毛岸英曾幾次來醫院看望他們。
可惜,天有不測風云。朝鮮戰爭爆發后,毛岸英主動報名參加,最后犧牲在朝鮮戰場上。
得知弟弟犧牲的消息后,毛遠志悲痛萬分:“岸英是我們毛家最有希望的一個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