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留學模式其實已經在悄悄發生變化了,不是一家獨大這種狀態,美國和英國也進入衰退期,現在的留學模式更偏向組合模式。
國內的留學生選擇留學的地方更偏實用系,即海申多申之下找個自己最優的歸宿。所以,現在的國內留學生的模式呈現下面幾種變化!
No.1 澳洲的前50學校替代掉英國的50-100!
澳洲能不能繼續火下去?火的話,還能火多少年?這其實是一個問題。
目前來說,英國的qs50-100左右的學校生源是被土澳挖走不少的。挖走的原因很簡單,就是排名更好,土澳也追開了一年的課程。不是所有課程都需要1.5-2年這種。再有就是門檻較低,難度不高沒英國那么卷。
這是目前澳洲前50能勝出的優勢,起起伏伏的,澳洲每年都會迎來這種周期性的輪替。算是對英國大學的一種制約。
不過,英國大學這邊生源被挖的太厲害了,生源受損的情況下,qs50-100這波學校會瘋狂降低門檻,降低門檻的時候,又是生源互搶回流的時候。對國內大多學生來說,英國的bar還是大于土澳的bar的。
所以,澳洲的熱度能不能降下來,取決于英國這邊的qs排名26fall或之后的時間整體學校能拉上去,以及英國qs前百的學校,還能不能在今年已經降低門檻的情況下再降低門檻。把澳洲學校的優勢打沒。
但目前英國的50以后的學校仍沒有澳洲這邊前50的吸引力,被偷家是一定的。于是,現在的主流申請模式慢慢的變成了,英國和澳洲我都申,能沖到英國的qs前50就愉快的去了,只是英國50以后,可能就猶豫了,就選澳洲的學生多一些。
No.2 最終選擇港新的學生更多了!
最近幾年,比英國熱度更高的其實是港校,香港的學校這幾年其實很卷。第一陣容卷港三,第二陣容卷港四五。即使浸會這種往后的,也有不少國內學生奔赴。
相對來說,現在的國內學生選擇陣營這塊發生了轉移,一是覺得英澳回來就業優勢好像也沒那么大。反而去香港留學能工簽1年,也可想辦法留那邊就業。畢竟薪水也高,國內2-3倍起步。
尤其是珠三角的學生,還有那些比較考慮費用,遠近的學生,就更愿意近距離選擇香港的學校。
同理新加坡的學校也得到了增強,就不只是NUS和NTU這兩所強校人氣爆棚,其他之前沒什么人氣的坡校現在也迎來了中國留學生的瘋狂追捧。而且本科就入讀的學生還居多了。
當然,更偏愛港新的學生也是有道理的,英國和澳洲畢竟學費成本和費用成本每年都在追加,從費用成本來說,港新可以優化下自己的消耗問題,其實也是一種消費降級。還有就是有的學生會利用自己業余時間去打兼職工,相對來說,港新機會更多點。英澳這邊限制就更大點。
這種需求的學生增多之后,原本有想法考慮英國的學生,慢慢的興趣也淡了。就主要就申港新的就多了,申不到可能就國內考研保研了。費用問題不得不說的確也是新問題。
No.3 工作一段時間后,瓶頸了,想以留學潤的人多了!
目前國內的就業行情對有些行業的人來說挺壓抑的,就看不到前進目標了,尤其是傳統行業,或銀行這類還有券商這種金融機構的。
很多想換個地方尋找更多機會去,這類需求這幾年在無限增加。就他們覺得既然現在遇到瓶頸了,還不如留學去,散下心也好,增長下經歷也罷,他們需要在精神和環境下調整下自己。進一步的需求是,如果以自己目前的工作經歷,能在海外留下來也更好。
這種類型的學生我這兩年遇到越來越多,的確有了進一步目標之后,反而執念更純粹,更好留下來的也多。
他們的目標就更在乎專業一點,然后對學校不是那么執著。更在乎畢業的難度和寬松度,如果能給獎學金更好。單身的比較多,希望在那邊通過學簽可以通過婚簽或其他工簽形式留下來的在增多。
總了個結:就當下的留學趨勢更功利,更偏向留學這個事,對我就業,對我留下來,對我整體提升有沒有實際好處。大家其實都挺焦慮的,比較擔心自己學校排名靠后點,會不會沒有紅利了。
這屬于被市場和環境倒逼的一種生存模式,你不能說他們觀念更短視或者更功利。只是大家在目前行業趨勢下的生存模式而已。未必能通過這種方式變得有多好,但最起碼保底都是有的。
留學的源動力其實就是想改變自己原本的生活方式,希望通過留學來把生活變得更好。隨著信息差的進一步彌補,英國的吸引力其實沒以前那么大了,英國吃相太難看了。反而澳洲,新西蘭,港新,愛爾蘭都開始有更適合國內學生需求的點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