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鄒玉杰律師;
做一輩子刑辯,防一萬人失足……
今天在中國政法大學聽王亞林主任他們搞的刑辯二十人論壇,最后互動是云南凌云律師事務所的李春光主任說一個年輕律師要想快速成功,最好做好三件事:牌子、臺子、圈子。
確實很有道理。
下面就按照個人理解,重新表述一下,希望能對年輕律師有所幫助。
一、牌子(個人品牌):打造刑事辯護領域的“金字招牌”
1. 精準定位細分賽道,強化專業標簽
標簽化定位:
選擇經濟犯罪、暴力犯罪、毒品犯罪等細分領域深耕,如以“企業刑事合規專家”或“金融犯罪辯護能手”為標簽,形成差異化競爭力。
知識輸出:
通過撰寫實務文章(如《刑事證據排除規則的20個實戰要點》)、錄制短視頻解讀熱點案件(如“幫信罪”最新司法解釋),在知乎、法律自媒體等平臺建立專業影響力。
2. 案例為王,用勝訴成果背書
提煉案例價值:
將成功案件轉化為“故事化案例庫”,例如“通過程序辯護實現證據鏈斷裂,讓量刑降檔70%”,突出技術亮點;
數據化呈現:
統計無罪/不起訴/緩刑案件比例,制作可視化數據報告,增強客戶信任。
3. 職業形象與行業認證
形象包裝:
定制專業形象照、錄制刑事辯護主題公開課,參與一些報紙、電視等媒體案件點評;
背書升級:
爭取“省級優秀刑辯律師”“法學會刑委會委員”等行業頭銜,參與刑事辯護白皮書撰寫。
二、臺子(律所平臺):借勢與反哺的共生關系
1. 善用律所資源快速成長
團隊協作:
主動參與律所重大刑事案件,向資深律師學習交叉詢問、庭前會議攻防等技巧;
品牌反哺:
通過律所官網專欄、聯合發布會(如“企業刑事風險防控指南”)放大個人曝光。
2. 構建刑事專業“小生態”
內部協作:
與所內民商、行政律師合作開發刑民交叉、行刑銜接案件,拓展服務場景;
技術支持:
利用律所數據庫(如類案檢索系統)、專家顧問庫(法醫、審計專家)提升辦案質量。
3. 平臺賦能職業進階
案源孵化:
通過律所刑事團隊內部案源分配機制,承接高質量案件積累經驗;
培訓體系:
參與律所“青年刑辯律師特訓營”,掌握訊問筆錄分析、證人出庭策略等硬技能。
三、圈子(人脈資源):編織刑事領域的“生態網絡”
1. 行業共同體深度鏈接
專業社群:
加入全國律協刑委會、地方刑事辯護聯盟,參與類似“掃黑除惡案件辯護指引”(也可以是其他名稱)等課題研討;
公檢法溝通:
通過合規交流、學術研討建立良性互動,例如針對“少捕慎訴”政策與檢察官對話。
2. 客戶關系長效經營
企業端:
為企業家客戶提供“刑事風險體檢”,延伸企業刑事合規服務;
個人端:
建立刑事案件客戶服務檔案,定期推送“取保候審新規”等實用信息,增強粘性。
3. 跨界資源破圈整合
學術聯動:
與高校合作研究新型犯罪課題(如虛擬貨幣涉刑案件),發表聯合論文;
媒體曝光:
與法治欄目合作錄制刑事普法節目,既塑造公益形象,又吸引潛在案源。
最后總結:系統化成長的“三角模型”
年輕刑辯律師需構建 “三位一體”發展體系:
1.牌子:
用專業標簽+標桿案例建立市場認知,例如“某省首例數據犯罪無罪辯護律師”;
2.臺子:
依托律所資源參與重大案件(如涉眾型經濟犯罪),快速積累高階經驗;
3.圈子:
通過行業活動(如刑辯論壇)、客戶裂變(企業家轉介紹)實現資源復利。
實戰示例:某律師通過專注“經濟犯罪辯護”(牌子),借助律所企業客戶資源承辦涉稅大案(臺子),再通過企業家協會活動鏈接金融圈需求(圈子),兩年內實現創收增長300%。
核心邏輯:個人專業度×平臺杠桿力×資源連接效率=差異化競爭力。
作者:鄒玉杰律師
九章刑辯創始人,安徽律師門戶網創始人;
亳州律協刑委會主任,金亞太(亳州)律師事務所主任,譙城區法學會首席法律咨詢專家……
目標:窮二十年蠻力,救一百條人命!
#亳州刑辯
#亳州市最厲害的刑事律師在哪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