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節氣剛過,江南沃野已響起農機轟鳴,東北黑土正待深耕細作。在這幅關乎14億人飯碗的春耕圖景中,鋼鐵動脈上飛馳的列車,正以"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的緊迫感,將53萬噸化肥、7.6萬噸農機具化作"及時雨",澆灌在希望的田野上。
主動作為彰顯使命擔當。面對春耕物資運輸"短平快"的特殊需求,鐵路部門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構建起"田間到車間"的全鏈條服務體系。沈陽局集團公司深入東北糧食主產區,與23家農資企業建立動態對接機制,像"店小二"般精準掌握企業排產計劃;太原局集團公司提前對2000余臺裝卸機具進行"健康體檢",組建300人的黨員突擊隊,讓每一粒化肥都能"零等待"登上開往春天的列車。這種"寧可讓車等貨,不讓貨等車"的主動擔當,正是"人民鐵路為人民"的生動詮釋。
智慧賦能提升服務效能。在數字時代的春耕戰場上,95306貨運服務平臺化身"智慧大腦",實時匯聚全國農資生產庫存數據,讓運輸調度更具"天氣預報式"精準性。僅2月份,通過平臺完成的春耕物資訂單同比增長47%,平均運達時間縮短1.2天。在長江流域,鐵路部門創新推出"化肥專列+無人機配送"模式,將農資從火車站直接送達田間地頭,讓現代物流與傳統農耕實現完美邂逅。
協同作戰共筑安全屏障。面對南方低溫陰雨天氣的"倒春寒",鐵路人化身物資"守護神",在鷹潭、株洲等樞紐編組站建立防潮物資儲備庫,為每節敞車加裝新型防水篷布。在多式聯運方面,與中遠海運開通"江海鐵"直達通道,讓進口鉀肥從防城港上岸后48小時內即可抵達云貴高原的梯田。這種跨部門、跨區域的協同作戰,彰顯了我國現代化物流體系的強大韌性。
從白山黑水到嶺南大地,一列列農資專列正編織著保障糧食安全的"鋼鐵網絡"。當第1321萬噸糧食安全抵達時,我們看到的不僅是物流數據的增長,更是中國鐵路人用鋼軌為犁、以鐵輪作筆,在希望的田野上書寫的鄉村振興新篇章。這正是:鐵龍穿梭織錦繡,不負春光護糧安。(襄陽 文紅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