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江之畔的宜昌東站,一場跨越時空的"春天之約"正在上演。當300余名江蘇老人踏上這片熱土,他們不僅開啟了一場詩意的三峽之旅,更見證了新時代中國鐵路服務與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的生動實踐。武鐵宜昌東站用"四專"服務架起的暖心橋梁,不僅托起了銀發族的"詩與遠方",更折射出中國社會在老齡化浪潮中涌動的發展新動能。
"四專" 服務彰顯民生溫度。在宜昌東站的"三峽美"服務中心,"專人對接、專人防護、專人引導、專用通道"創新機制,猶如精密運轉的齒輪,將老年人出行的痛點一一化解。當白發蒼蒼的游客在"銀發助行員"攙扶下穩步登車,當定制化接駁大巴在專用通道順暢通行,這些細節背后是鐵路部門對"適老化"服務的深度思考。這種"想老人之所想,急老人之所急"服務理念,不僅讓出行更有速度,更讓服務充滿溫度。
在老齡化程度持續加深的今天,宜昌東站的實踐為破解老年群體出行難題提供了范本。數據顯示,我國60歲以上人口已達3億,如何讓"銀發族"享受高品質出行服務,考驗著社會治理的智慧.
武鐵人的創新實踐證明,只要真正站在老年群體的角度思考問題,就能在服務細節中彰顯人文關懷,讓銀發族在旅途中感受到"被看見、被尊重" 溫暖。
文旅融合激活發展動能。從三峽大壩雄偉壯闊到屈原故里深厚底蘊,從清江畫廊的水墨畫卷到三峽人家的詩意棲居,宜昌東站"銀發團"行程恰似一部流動的文化史詩。當老年游客在游輪甲板上吟誦"兩岸猿聲啼不住",當銀發伴侶在西陵峽口定格幸福瞬間,這些場景不僅是個人記憶的珍藏,更是文旅深度融合的生動注腳。
在鄉村振興的時代背景下,宜昌以"銀發經濟"為紐帶,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2024年宜昌旅游總收入突破2000億元,其中老年游客貢獻率超過35%。這種"以服務促發展,以口碑樹品牌"模式,既滿足了老年群體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又為宜昌打造世界級旅游目的地注入強勁動力。當銀發族成為旅游市場的生力軍,我們看到的不僅是消費結構的升級,更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方向。
銀發浪潮催生社會文明。在宜昌東站志愿者們用輪椅推送行動不便的老人;在旅游大巴上,導游為老人們講解峽江文化;在景區里,工作人員主動提供老花鏡和休息座椅。這些看似平凡的場景,實則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實踐。當整個社會形成"尊老、敬老、愛老、助老"良好風尚,文明的種子便在每個人心中生根發芽。
在老齡化社會的轉型期,宜昌的經驗給我們深刻啟示:應對人口老齡化不是簡單的社會負擔,而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契機。通過完善適老化設施、創新老年服務模式、發展銀發經濟,我們不僅能讓老年人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更能激發社會活力,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美好愿景。當銀發族綻放出生命的光彩,整個社會也將煥發出更加蓬勃的生機。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宜昌東站"銀發經濟"實踐正在書寫著新時代的民生答卷。從"四專"服務貼心設計到文旅融合的創新探索,從社會力量的協同參與到文明風尚的蔚然成風,這既是對"人民至上"理念生動詮釋,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有益探索。當越來越多"銀發族"踏上逐春之旅,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全體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必將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武漢 曹明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