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2025年春運的終章奏響,這場年度人口大遷徙的盛景暫時落幕,然而,它所鐫刻下的深刻印記,在歷史的長河中愈發奪目。作為春節成功申遺后的首個春運,疊加史上最長春節假期,此次春運承載的意義遠超以往,它是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的交融,是家國情懷與發展愿景的交織,每一次出行都蘊含著深厚的情感與時代的密碼。
短短40天,超90億人次在廣袤960多萬平方公里華夏大地上往來奔波。這一數字,是無數家庭團圓的渴望,是游子對故土的眷戀,更直觀展現出經濟社會發展的蓬勃活力。全國鐵路累計發送旅客5.13億人次,同比增長6.1%;國家鐵路累計發送貨物4.15億噸,同比增長5.4%。客貨運量雙雙刷新春運同期歷史紀錄,彰顯了我國交通運輸體系在高強度壓力下的強大韌性與適應能力,背后是多年來基礎設施建設、運營管理優化積累的成果。
春運期間,大江南北、長城內外,處處涌動著人潮,川流不息的車輛見證著歸鄉與出行的急切。日益完善的交通網絡,如密布的血脈,將城市與鄉村緊密相連,打破了地域的隔閡,讓曾經的遙遠不再。從高速飛馳的高鐵,以風馳電掣的速度拉近城市間的距離;到便捷靈活的私家車,承載著一家人的溫馨旅程;再到經濟實惠的長途大巴,滿足著不同層次旅客的出行需求,多樣化的交通方式,為歸鄉之路鋪就了多元選擇。
科技的力量在春運中全面彰顯。加速落地的智能應用,讓出行流程煥然一新。刷臉進站、電子客票等技術的普及,不僅節省了旅客時間,還提升了出行的便捷性與體驗感,減少了繁瑣的手續與排隊等待,讓出行變得更加輕松愉悅。服務流程的持續優化,從候車室的貼心關懷,到列車上的周到服務,每一個細節都彰顯著人文關懷,讓旅客在旅途中也能感受到家的溫暖。這些元素共同繪就了一幅平安、便捷、溫馨的春運畫卷,是新時代發展成果的生動呈現,讓人們切實享受到了發展帶來的紅利。
國鐵集團在這場春運大考中,無疑扮演了中流砥柱的角色。充分發揮路網優勢,運力供給實現新突破。去年新開通的滬蘇湖、集大原高鐵等新線路,以及春運前投入使用185組新造時速350公里復興號動車組,為春運注入了強大動力。運力的大幅提升,使得客座能力同比增長8.4%,客運能力投放達到春運歷史峰值,讓更多人能夠順利踏上歸鄉與返程的旅程,滿足了人們出行的剛性需求。
在貨運保障方面,國鐵集團同樣表現卓越。大秦、瓦日、浩吉、蘭新等主要貨運通道滿負荷運轉,全力保障電煤、糧食、化肥、春耕和節日重點物資運輸。秉持優先保障、應裝盡裝的原則,國家鐵路日均裝車達到17.16萬車,全國371家鐵路直供電廠存煤平均可耗天數持續穩定在20天以上,為國民經濟的平穩運行提供了堅實支撐,確保了能源供應的穩定,保障了民生與生產的有序進行,讓人民群眾溫暖過冬。
春運雖已結束,但流動中國的發展腳步從未停歇。透過這一場春運盛景,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中國,正滿懷信心地邁向新的春天。這不僅是人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生動實踐,更是中國在經濟發展、科技創新、民生保障等方面取得卓越成就的有力見證。隨著各項事業的持續進步,中國必將在時代的浪潮中勇立潮頭,以更加堅定的步伐,書寫更加輝煌的發展篇章,向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不斷邁進。(襄陽 劉建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