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道上的新玩家:小米SU7 Ultra首撞背后的思考
2025年3月9日,一段小米SU7 Ultra在賽道失控撞墻的視頻引發熱議。這是該車型自3月2日首批交付以來首次公開的賽道事故。
從視頻可見,車輛車頭嚴重損毀,安全氣囊彈出,但駕駛員未受重傷126。事故原因尚未公布,但涉及的高性能參數(如1548馬力、1.98秒零百加速)與駕駛者操作能力的關系成為討論焦點。作為剛上市兩周的新車,這場事故倒是給大伙兒上了堂生動的駕駛課。
一、當1548馬力遇上新手保護期
這車有個挺有意思的設定:前300公里強制鎖著"大師模式",最高時速壓到140km/h。官方說法是讓車主先適應動力,畢竟三電機能爆發出1548匹馬力,差不多等于三臺普通家用車的動力總和。有個試駕過的朋友跟我說,油門踩重了可能還沒反應過來,車就已經竄出去十幾米了。
賽道模式解鎖需要先通過安全考試,這個設計挺接地氣。就像考駕照得先過科目一,畢竟這車在賽道模式下能飆到350km/h,比高鐵還快。上海賽車場那個2分9秒的圈速紀錄,就是在這種狀態下跑出來的。不過從這次事故看,系統給的安全緩沖期和培訓措施,可能還得多琢磨用戶的實際操作習慣。
二、賽道事故背后的"新手墻"
這次撞車發生在易車金港賽道,屬于專業場地。懂行的朋友都知道,賽道日出現剮蹭太正常了——去年北京銳思賽道統計過,每場活動平均有2-3臺車需要叫拖車。F1賽場上撞得比這狠的多了去了,大家反而覺得是比賽看點。
但新能源車出事格外引人關注,主要還是動力特性差異。傳統燃油車加速是線性增長,電動車扭矩瞬間拉滿。SU7 Ultra的零百加速官方數據是1.98秒,這個速度下方向盤稍微抖一下,車身偏移量就比普通車大得多。有賽車教練跟我說,很多老司機開電動車下賽道,頭兩圈都會犯"油門踩太猛"的毛病。
三、安全培訓不該是選修課
雷軍這次反應挺快,當天就在微博提醒車主參加正規培訓。查了下資料,小米確實有合作駕駛學院,但培訓不是強制性的。相比之下,某些超跑品牌的車主想解鎖賽道模式,必須去廠家認證的駕校上滿8課時。
這事讓我想起十年前無人機剛普及時,滿大街"炸機"的新聞。現在電動車性能突飛猛進,駕駛培訓也該跟上節奏。有網友建議,可以像游戲新手村那樣,在車機系統里內置虛擬賽道課程,過了關卡才能解鎖更高性能模式,這主意倒是不錯。
四、關于"性能崇拜"的冷思考
這兩年車企卷參數有點魔幻,動不動就"地表最強""全球最快"。SU7 Ultra的宣傳重點全在破紀錄上,可能讓部分消費者高估了自己的駕馭能力。有個做汽車媒體的朋友透露,現在試駕超性能電動車,4S店都要先簽免責協議,生怕客人開上路就放飛自我。
其實普通用戶真用不著那么強的性能。日常開個運動模式,紅綠燈起步已經能甩開99%的車了。這次事故倒是個提醒:買車別光看參數,得掂量自己能不能hold住。就像買頂級單反相機,功能再多,不會用照樣拍不出好照片。
說點實在的
圍觀完這場熱搜,我倒覺得這不是小米一家的事。現在電動車越來越快,駕駛培訓體系明顯沒跟上。廠家在宣傳性能時,是不是也該把安全教育預算加上?畢竟再好的車也是工具,人才是安全的第一道防線。
下次再看到"全球最快"的廣告詞,建議各位先摸摸自己駕照——您真需要這么快的車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