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進入主題之前,先說個小故事。
最近家里燈壞了,看了電梯廣告在線上交了個某鳥的上門維修服務,一上來沒檢查就給我開了個650+的維修服務單。
當時心想,這是想錢想瘋了吧~
我說我的燈才買50塊錢,你這一上來就要650,隨后當場拒絕,取消訂單。
以前看到這品牌到處鋪廣告,以為應該靠譜。
仔細想想,維修這種非標服務根本就不適合互聯網運作,類似的還有那個什么豬八戒,還有什么上門按摩……都他媽操蛋玩意。
一個商業模式能夠跑得通并且能夠大面積復制,它產出的服務一定是標準品,定價邏輯簡單,有公允的定價邏輯。
舉個例子,可樂就是一個最好的標品,市面上的汽水的價格不會差得太遠,而且不需要經過行內人去判斷,就知道這瓶水是否賣貴了, 沒什么隱性個性化差異,再比如按摩, 按不同地方價格天差地別。。。
而茶葉就不是一個好的標品,一斤茶葉好的上千上萬,差的幾十塊,而且需要懂行的人才能辨別,更難搞的是不同年紀、不同地區對茶葉的偏好還不一樣。所以,在國內還沒有什么特別大的茶葉品牌,除非誰把茶葉做成一個標品,比如立頓。
立頓把茶葉碾碎了做成茶葉包。
而茶葉包,在國內喝茶人眼里就是茶葉邊角料,處于鄙視鏈的底層。據說前幾年某茶葉品牌IPO屢屢碰壁,主要是過不了證J會那一關,我想發審委他們是最懂商業的,同期被斃掉的還有吳曉波和得道。
當然,國內也有人把非標品做成標品的成功案例,比如火鍋界的海底撈,白酒里的茅臺們,他們都是靠標準化流程讓產出趨于穩定,另外就是品牌效應。前者依靠供應鏈和服務標準化,后者靠生產流程量化和勾兌(實際上,白酒原漿差異化是很大的,后來生產環境優化加上調酒技術做出了標品)。
哦,對了,蜜雪也是很成功的案例,蜜雪冰城四個字,只有冰是真的其他都是科技與狠活,奈雪就很老實,用真茶去泡,結果現在市值萎縮90%……
建議某鳥、某8、某上門、某茶的投資人趕緊止損,這些操蛋玩意根本就不能大面積擴張,而且還容易卷入詐騙、滋生涉皇涉非等場景。
話說到這里,我自己把燈給修好了,TNND。
周末,吹噓東升西落的聲音更大了。
但我的發現一個細節,恒生科技成分股里面,百度、網易、攜程、京東這幾只未納入港股通的標的漲幅并不明顯。
都說外資對中國資產態度轉變,現在看還是南下資金炒作邏輯。當然不排除,真的東升西落。
要說外資看好AI資產,同樣和AI不怎么沾邊的快手、京東健康、舜宇等照樣漲得飛起。
現在這個場面,估計非港股通的上市公司都在連夜搞雙重上市,看看人家阿里就上得很及時。
周末還看到一個新聞,說算力需求膨脹柴油發動機賣斷貨,這個倒是比較靠譜,目前柴油發電機龍頭是濰柴動力,他們的產品已經適配數據中心需求,現在和聯通百度等大廠深度綁定。
國內算力里面,買鏟子的都是武大郎,而柴油發電機這個邏輯倒是挺硬,有興趣的可以看看。
還有一個是百度。
雖然說百度在輿論上不怎么被看好,但是擋不住它便宜,溢價輕資產運營的互聯網公司0.9倍PB,這幾年都說抖音小紅書吃掉了他們的流量,但利潤這幾年還是在上升。
股價沒起來,主要是口碑不好,其次是沒納入港股通,A股韭菜買不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