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歲的薩日娜一個眼神就讓觀眾鎖定了《北上》的看點,這位“從娘胎里就開始演戲”的人,果然不同凡響,僅僅三場戲就火遍全網。
為了演好短短兩分鐘的特寫,薩日娜早早就坐在運河邊的石階上,慢慢醞釀情感,一坐就是三個小時,只為感受那運河邊清晨的薄霧。
她那布滿歲月痕跡的手掌,輕輕地在青石板上拂過,當原著作者看著這一幕時,眼淚當場就下來了。難怪有觀眾說薩日娜演的哭戲,一眼萬年。
即使是笑著,也能體會到背后深藏著的故事,讓人心里五味雜陳,真正的“笑中帶淚”。畫面中的“馬奶奶”,白發被風吹得凌亂,眼神卻像生了根的樹。
薩日娜曾說:“我從娘胎里就開始演戲了。”這可真不是吹牛,她的父親是國家一級話劇導演,也是斯琴高娃的啟蒙老師,而她的母親則是話劇和編劇。
因為母親在懷著她時仍堅持上臺表演,媽媽的表演可以說就是最好的胎教。
在薩日娜的童年記憶里,家中也常有備戰藝考的俊男美女來訪,他們都是來求助于她父親的。
受環境影響,薩日娜也對表演產生了濃厚興趣,她渴望父親也能給予指導。然而,父親卻拒絕了她的請求,因為他深知女兒外貌并不出眾,在競爭激烈、美女眾多的娛樂圈中并無優勢。
但是做父親的終究是扭不過女兒的,薩日娜1986年考取了上海戲劇學院。盡管她的表演很吸睛,但是娛樂圈很復雜,老父親還是擔心女兒能否堅持下去。
不過,不久之后就有別的好消息傳來,女兒戀愛了,戀愛對象是與薩日娜在上海戲劇學院時的同班同學潘軍。他們也是大學時期就相識了,潘軍冷靜成熟,薩日娜的陽光開朗,兩個人的性格一內一外,正好互補。
一來二去的,這兩個處在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就看對眼了,整天黏在一起,甜蜜得不要不要的。
畢業后又過了幾年,薩日娜和潘軍就結了婚。那時候條件簡陋,潘軍手頭緊得很,就用兜里剩下的8塊錢買了個戒指,向薩日娜求了婚。
他們沒房子,就住在話劇團給分的11平米小屋里。家里啥也沒有,倆人就狠狠心,用辛苦攢下的錢買了個250塊的床墊,開始了他們的新婚生活。
雖然那時候的日子過得挺幸福,但薩日娜的事業卻不順心。
1989年畢業時,這位蒙古族姑娘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困境:因為長相"不夠漂亮",整整六年無人問津。最窘迫時,她和丈夫住在北京8平米的出租屋,靠丈夫當配音演員維持生計。
后來單位有個接待外賓的活兒,薩日娜學了好久英語,好不容易能上崗了,結果最后又被調崗了。
單位說她長得不好看,不適合接待外賓,只能去干點修機器的活兒。這事兒讓薩日娜五雷轟頂,原本以為大學畢業了,就要開始實現自己的演藝夢了,沒想到連自己都養不活。
“有次我去劇組送資料,副導演當著我的面說‘這長相只能演農村婦女’。”薩日娜在《藝術人生》里講述這段往事時,眼里依然閃著倔強的光,“我當時就想,農村婦女怎么了?每個角色都值得用心對待。”
命運的轉機出現在1995年《牛玉琴的樹》這部劇。當導演楊陽看到薩日娜在黃土地里赤腳種樹的模樣時,當場拍板:“這就是我要的西北母親!”
為了演活這位治沙英雄,薩日娜在毛烏素沙漠暴曬兩個月,跟著原型人物學挑水、種梭梭樹,直到腳底磨出血泡。
真正讓她家喻戶曉的,是2008年的《闖關東》。為了詮釋文他娘這個角色,薩日娜跟著劇組在零下30度的黑龍江還原“放排”場景。
有場冰河救子的戲,薩日娜二話不說就跳進刺骨的河水,事后高燒到39度依然堅持拍攝。
“文他娘怎么可能因為一點小病就倒下?”薩日娜在片場這句話,成了后來年輕演員口口相傳的敬業典范。
在《人世間》拍攝現場,發生過這樣溫暖的一幕:飾演周秉昆的雷佳戲外總愛黏著薩日娜叫“媽”。
有次兩人對戲,雷佳即興加了一句“媽,我想吃您包的酸菜餃子了”,薩日娜順勢接住戲茬,從兜里掏出準備好的道具餃子。
這段即興表演讓導演李路看得熱淚盈眶,最終被剪進了正片。
-04-
很少有人知道,這位“國民媽媽”在家卻是個十指不沾陽春水的主。做飯洗衣帶孩子,這些著實可不是薩日娜該干的活兒。
尤其是孩子出生后,丈夫潘軍把家務活兒全包了,不讓薩日娜沾一點手。
潘軍跟妻子薩日娜說,“我娶的是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的高材生,可不是保姆。你就盡管去追求自己的演藝夢想就好了。”
因為潘軍當初就是喜歡上薩日娜身上那股子沖勁兒,那是一種對藝術的熱愛。
薩日娜對演藝事業的極致追求差點要了她的命。2003年拍攝《母親是條河》期間,薩日娜突然暈倒在片場。檢查發現是過度勞累引發的心臟問題,醫生要求立即停工休養。
“當時劇組停工一天就要損失十幾萬,我哪能躺著?”薩日娜偷偷拔掉輸液管趕回片場,丈夫潘軍追到醫院門口,紅著眼眶把藥塞進她的包里。
在女兒香香眼里,媽媽是“最會演戲的魔術師”。有一年兒童節,薩日娜正在拍一部歷史片,只能在片場給女兒錄音睡前故事。
后來觀眾發現,《大染坊》里陳壽亭母親講故事的片段,用的正是這些錄音。
“現在聽來可能音質不好,但那是媽媽能給我的全部了。”已成年的香香在社交媒體這樣寫道。
-05-
從被嫌棄“不夠漂亮”沒戲拍,到拍戲捧得兩座飛天獎杯,薩日娜用三十年光陰詮釋了一個真理:真正的演員,永遠在用生命丈量角色的深度。
就像她在上海戲劇學院開學典禮上說的:“別急著當明星,當你真正理解了角色,觀眾自然會把你放在心里。”
在這位草原女兒的人生劇本里,沒有驚心動魄的轉折,有的只是細水長流的堅持。
或許正是這份質樸,讓薩日娜成為了中國觀眾心中永遠的母親符號。她已不再是某個具體的角色,而是一種溫暖的力量,在時代變遷中始終默默守護著屬于中國人的情感原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