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張軍、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應勇分別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值得關注的是,他們均提到了“未成年人保護”。這彰顯了司法機關在未成年人保護工作中的擔當與作為,也為我們勾勒了一幅全方位守護未成年人成長的法治圖景。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顯示,“審結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4萬件4.1萬人”“全國法院近4萬名法治副校長切實擔起守護責任”“發出家庭教育指導令3.7萬份”……一組組沉甸甸的數據背后,是對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高度重視,是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等方面的協同發力。在處理未成年人相關案件時,人民法院還“嚴格落實寬嚴相濟、懲教結合原則”,既依法追究責任,又為誤入歧途的未成年人搭建重回正軌的橋梁。
再看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起訴性侵、傷害未成年人等犯罪7.4萬人”“起訴未成年人犯罪5.7萬人,核準追訴初中生殺害同學埋尸案等低齡未成年人嚴重暴力犯罪34人”,檢察機關以“零容忍”的態度,彰顯法律威嚴,為孩子們的成長保駕護航。此外,“加強未成年人權益保護,強化未成年人犯罪預防和治理”也被納入最高人民檢察院2025年工作安排中,讓未成年人在面對不法侵害時,背后有更堅實的法律后盾,并助力從源頭上遏制未成年人犯罪滋生。
連日來,代表委員們也在全國兩會上為加強未成年人保護建言獻策。有代表建議“要開展涉未成年人食品安全專項執法檢查”,有委員提出“加強未成年人犯罪預防聯動機制及推動專門學校建設”,從不同角度為完善相關政策法規提供有益參考,助力廣大少年兒童在法治的呵護下茁壯成長。
近年來,從《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21-2030年)》更加注重全方位保障兒童權益,到《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及時回應數字時代法治新挑戰,再到發布《關于全面加強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及犯罪防治工作的意見》進一步完善未成年人司法保護體系,一系列政策法規出臺,致力于筑牢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屏障,也為未成年人撐起了堅實的法治“保護傘”。
從現實來看,侵害未成年人權益的現象時有發生,未成年人犯罪問題也不容忽視,全面落實未成年人保護工作仍然任重道遠。這就需要全社會進一步凝聚共識,正如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起草組相關負責人在接受中國少年報·未來網采訪時表示,“加強未成年人權益保護是一項綜合性、系統性工程,需要家庭、學校、社會、網絡、政府、司法‘六大保護’協同發力”。如此,期待法治的陽光照亮每一個未成年人的成長之路!(中國少年報·未來網評論員 魏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