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走過我家鄉
梁隆賢、張澤培
二、頂升槽里鍋巴香
1935年1月14日,紅二師在桐梓縣由石牛欄(地名)經悶頭箐繞遠道至頂升槽(地名)隱蔽,執行朱德總司令電文給左(權)、陳(光)、劉(亞樓)“…今日我二師主力向新站迂回達頂升曹,離新站尚有四十里,我一軍團有消滅新站候敵部隊并打擊川敵援隊的任務。”
據時年97歲的王良臣、93歲的王良領兩位見證老人相繼介紹:頂升槽地處群山頂部,因地勢形如凹槽而得名,該地原名頂星槽,明朝平播時叫李村槽,現為桐梓縣大河鎮上臺村頂興組,此處風景優美、物產豐富。由于當年此地山高路遠,遠離老鹽商道和川黔馬路,且相距大河、新站集鎮甚遠,就連針對紅軍不實反動宣傳的國民黨鄉丁、保甲人等,也懶于到來。由于當地百姓也就沒有象其它大路沿線百姓那樣害怕打仗,所以鄉民們都不擔心紅軍隊伍會到來,男女老少根本沒必要東躲西藏,也不用轉移家中錢糧物品。但還是聽說為阻止紅軍進入川,當地民團要把大馬路上的三坡橋炸毀,于是大家都對紅軍隊伍充滿了好奇。
趁王良領拎起茶壺進屋倒水之際,年紀稍長的王良臣老人接著講述:我只記得那年是甲戌年,反正是臘月間,具體哪天日子記不準了,當天還下著不小的雨水,反正天氣冷得很,我親眼見紅軍突然從茍子門來到頂升槽,分別進入各家的屋檐下,找老百姓暫時借住一下。有的老人見有兵真的來了,就把小娃兒先藏起來。我當年雖然只有六歲多點,但我一點都不害怕,我的父母親也都沒有故意去躲藏。紅軍來到后,分別在我和王良領家門口架起了兩挺機槍,還安排了幾個人專門站崗放哨,好多根天線就插在門口外的地里,幾個紅軍就在我家中用無線電臺接收和發電報。
紅軍在我家住起后,一些紅軍去大地主王某坤家抬大米背臘肉煮飯,一些紅軍去群眾家借曬墊(竹席,曬糧食用的),借木板,老百姓見紅軍很友善,都很支持紅軍,家里沒有木板的,就把樓板都刁了,扛去支援紅軍搭指揮棚,在大家的幫忙下,紅軍很快在離我家房后大約兩里路遠的羅井灣山上搭起了指揮棚。后來我們還聽說,在指揮棚里的紅軍領導姓朱,有些群眾說是朱德(筆者注解,是朱瑞,朱德此刻在遵義)。
王良領的父母親帶起兩三歲的他躲進附近的樹林里,他們幾個悄悄瞇瞇看見紅軍一點也不吼人,還有好多村民都在冒雨幫著紅軍扛曬席、抬木板去羅井灣山上搭指揮棚。沒多久王良領也慢慢回轉家中,其母親張氏嬸娘隨后就開始幫助紅軍篩米,王良領自己也連走帶爬回家來了,當時屋里一個像是當官樣子的紅軍,望見小娃兒冷得清鼻涕長流,他就把自己戴的有紅五星的帽兒脫下來給他戴起,還把他抱在懷里捂熱烘。
王良臣老人繼續說著:紅軍也很喜歡我,他們煮的飯,鍋巴有一寸多厚,我喜歡吃米飯鍋巴,他們就給我揣些在衣服口袋里叫我慢慢吃。紅軍在我家住了兩天,最后一頓飯剛剛煮熟,大概是下午4點鐘左右,紅軍接無線電臺通知,紅軍飯都沒有顧得上吃就上路了,煮飯的紅軍包了一些飯走,把剩下有二指厚的鍋巴全部都留給了我們一家。
(未完待續)
作者梁隆賢與紅軍故事講述的老人王良臣
(注:本文插圖均來自網絡)
作者:梁隆賢、張澤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