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請知悉。
前言
3月3日,美國政府再次揮舞關稅大棒,以“芬太尼問題”為由,宣布對中國輸美商品加征10%的關稅。
這一決定足以讓原本脆弱的中美經貿關系雪上加霜,只不過令美國“沒想到”的是,這場單邊主義鬧劇,遭遇了中國式“精準反擊”。
不到24小時中方四箭齊發(fā),給同樣“奮起反抗”的歐盟與加拿大好好上了一課,告訴他們什么才是真正的“外交智慧”。
那么中國到底動用了哪些“手段”?這些手段又是如何讓美國“吃疼”的呢?
特朗普善于揮舞“關稅大棒”早已眾人皆知,如今這一做法正令美國迎來全面“反噬”,或將帶來特朗普最后一個任期“深刻的教訓”。
不久前特朗普就頻頻出手,先后宣布對中國、加拿大、墨西哥等“遠近國家”都加征高額關稅,如今西方已經吹響“反擊”的號角。
4日歐盟方面直接公開發(fā)聲批評美國對加墨加征關稅的行為,并且喊話美國趕緊重新想一想這種做法是否正確?調整其貿易政策。
同一日,加拿大總理特魯多高調表示加方不會退縮,即日起就將對價值300億加元的美國商品加征25%的關稅,未來這一數額還將增長到超過1000億美元。
而且特魯多還表示特朗普很“愚蠢”,因為他以根本不存在的“毒品問題”當做借口,所以加拿大不會妥協(xié),更不會成為美國的51州。
可見,對于特朗普的“大棒”與“口嗨”整個西方世界都感覺到了非常不滿,而加拿大則是打響了“奮起反抗”的第一槍。
不過有一說一,若論戰(zhàn)略智慧這些西方國家或組織確實還需要好好“學學”,這種單純的“對等反抗”,對美國來說不過算是一道“小菜”。
真正令特朗普不愿意預見的,則是接下來中國端上來的“正餐”,“四箭齊發(fā)”的反制措施足以讓白宮方面“頭疼無比”。
3日,美國政府宣布以芬太尼為由,對中國輸美商品進一步加征10%關稅。可謂是一樣的“借口”與一樣的“手法”。
但中方的反應卻超過美國“預料”,次日我國外交部就直接“回懟”稱美國意圖對中國搞“極限施壓”,完全可以說是‘找錯對象,打錯算盤”
而讓外交部如此硬氣的原因,正是中國針對美國“霸權主義”所作出的四大回應,這些舉措或讓美國直接“無奈”回歸到對話中來。
中國第一箭:用關稅對等反制,讓美國農業(yè)州自己算一筆“政治賬”與“經濟賬”。
美方加稅聲剛落,中國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便發(fā)布公告,宣布自3月10日起對美國農產品實施差別化加征關稅:其中玉米、棉花等加征15%,高粱、大豆等加征10%。
這一刀,可謂是直接切中了美國經濟的“動脈”。
我們以大豆為例看一下相關事例,首先美國是大豆生產大國,但其國內“消化不了”太多,所以近半產量依賴出口。
原本中美在大豆領域一直有比較好的貿易關系,直到特朗普上一任期發(fā)動對華貿易摩擦,這種“優(yōu)勢”已經沒了。
從2016年開始到2024年中國進口美國大豆份額已經“砍半”,這對中國影響并不大,因為大豆等農產品的可替代性很強,不管是巴西還是其他地方都能“補足”中國需求。
但美國就不一樣了,就算該領域貿易額大幅下滑,可2024年的數據里,中國還是美國大豆第一大出口市場。
真可謂“吾之雞肋,彼之蜜糖”了。
所以得克薩斯州的農業(yè)專員公開表示,現今巴西、新西蘭以及所有人,都能打敗我們。其未竟之意就是美國政府通過發(fā)布“經濟賬”,卻讓他們這些農村主用“經濟賬”買單。
(在特朗普1.0時期,中方對美國的反制關稅就有很大一部分是針對農業(yè)州的)
第二箭:運營出口管制“精準斷供”,讓“稀土優(yōu)勢”掐住美國軍工與高科技命脈。
如果說關稅是“經濟戰(zhàn)”,那么中國的第二箭則直指美國戰(zhàn)略產業(yè)的“技術命門”。4日,商務部將萊多斯公司等15家美國實體列入出口管制清單,禁止向其出口兩用物項。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企業(yè)涉及軍工、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領域,例如萊多斯公司就長期為美國國防部提供情報技術支持。
重點在于,中方發(fā)布的《兩用物項出口管制清單》里,稀土光學材料、稀土伸縮超磁材料等稀土相關物品赫然在列。
除了原材料之外,相關的技術以及設備也在禁止之列,可以說這一招“釜底抽薪”足以讓美國從上游到下游的整個生產鏈都被堵死。
上個月底,以《日經亞洲》為首的多個媒體發(fā)布新聞稱美國不應該忽略中國“稀土影響力”,雖然這些報道是以質疑“美烏礦產協(xié)議”為主,但也點出了中國“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事實上,中國作為全球稀土供應鏈的核心國家,在某種程度上甚至可以說“主導”了美國軍工產業(yè)的生產進程——美國至少有80%稀土元素依賴中國。
切斷關鍵原材料和技術出口,不僅讓美國軍工復合體的生產計劃受阻,更暴露出其在全球產業(yè)鏈中的脆弱性。
中國的做法正是“用規(guī)則反擊規(guī)則,用技術反制技術。”
第三箭:不可靠實體清單升級,斬斷干涉內政的“黑手”,借反制重申“主權不容動搖”。
中國對美的“另一記重拳”,是將特科姆公司、搖桿舵公司等10家美國企業(yè)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這些企業(yè)或參與對臺軍售,或與臺灣地區(qū)開展所謂“軍事合作”,嚴重觸碰中國紅線。
以特科姆公司為例,這家企業(yè)長期向臺灣地區(qū)出售高空監(jiān)視氣球系統(tǒng),中方的制裁直接讓這些公司全球業(yè)務版圖出現難以彌合的缺口。
第四箭:基因測序儀禁令,捍衛(wèi)市場公平與科技自主權,讓美企走上“不歸路”。
至于因美納公司,則更是遭遇到“毀滅性”打擊。這家全球基因測序領域的巨頭,曾經一度沒有對手。但近年來隨著中國基因測序行業(yè)的崛起,其去年已經凈虧損12.23億美元。
目前,華大智造等中國企業(yè)已突破技術壁壘,國產測序儀市場份額從5年前的不足10%攀升至40%。
禁令之下,美國企業(yè)失去的不僅是訂單,更是未來產業(yè)的戰(zhàn)略主動權。
不知道因美納在回顧曾經“無端中斷與中企正常交易”以及“對中企采取歧視性措施”時,是否有那么一絲后悔呢?
總的來看,中方的四箭齊發(fā),絕非“以牙還牙”的簡單報復,而是一場精心設計的戰(zhàn)略博弈。
從經濟到科技,從國家安全到國際規(guī)則,每一招都打在美方的“七寸”上。
其中農產品作為“反制”突破口,不僅可以對等“制裁”,還能推動國內糧食安全保障,目前我國大豆自給率高達47.6%就是證明。
而實體清單的“規(guī)則威懾”則釋放出“干涉內政必遭嚴懲”的強烈信號。與此同時,3日時候我國商務部還向世貿組織起訴了美國最新加征關稅行為。
可以說,在美國關稅武器的“襲擊”下,中國已經準備開始“合縱連橫”,不管是加拿大還是歐盟,共同推動“反經濟脅迫”,從而構建遏制單邊主義的“國際統(tǒng)一戰(zhàn)線”。
這一系列反制措施也再次證明了“中國智慧”,我們從來不是“為反制而反制”,而是用行動告訴世界:
揮舞關稅大棒沒有未來,重歸平等對話才是王道。
參考資料:
新華社:歐盟強烈譴責美國對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征關稅
新華社:加拿大總理宣布對美國進口產品征收25%報復性關稅
環(huán)球網:外交部回應美國進一步對華加征關稅:對中國搞極限施壓是找錯了對象,打錯了算盤
極目新聞:玉淵譚天丨中國出手:對美農產品加征關稅精準反制!
南方新聞網:商務部公布將15家美國實體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單
觀察者網:行業(yè)專家紛紛質疑美烏礦產協(xié)議,強調中國在稀土冶煉領域的主導力
人民網:我國將10家美國實體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
澎湃新聞:商務部再度出手!禁止美國測序巨頭因美納向中國出口基因測序儀
央視新聞:商務部:中方已在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下起訴美方最新加征關稅措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