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有一座公墓,里面安葬著的都是為了新中國的建立和穩定奉獻自己的青春和生命的人,這就是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這里面的都是曾經在新中國的歷史上做出杰出貢獻的名人。
但是在這些墓碑之中,有一座墓碑和其他的墓碑完全不一樣,在墓碑的上面沒有名字,只余留24字,至今讀來,震撼人心。這個墓碑的主人就是我國第三任國家主席李先念的墓碑。
與革命的緣分
李先念小時候家境貧寒,早早的就想著怎么去養家糊口,要么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之后李先念就跟著師傅學習糊口的手藝,本身家境困頓,再加上學藝期間所看到下層人民的困苦生活,李先念知道人民的艱苦生活。
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李先念對于自己內憂外患的祖國也憂心忡忡,就在1926年的時候,李先念加入了農民的起義活動中。
次年,已經有了一定農民起義經驗的李先念,發動了自己領導的農民起義,也就是著名的黃麻起義。就在這樣斗爭的過程中,李先念已經擁有了足夠的革命經驗和無比堅定的思想意志,在之后不久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加入中國共產黨之后,李先念跟著紅軍跑來跑去,歷經無數的戰役。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初的時候,李先念立下了很多的戰功,在紅軍中已經有了很高的地位了。
在面對多次給國民黨的威脅中,李先念曾經多次率領著部隊保護黨中央和紅軍總部的撤離,他是一個悍不畏死、身先士卒的人,即使是受傷嚴重,他仍然堅持下場進行指揮,即使是曾經在擔架上也要繼續指揮戰斗。
就是他這樣的精神還有高超的指揮能力,使他在紅軍中聲名顯赫。
艱苦長征
我軍因為當時出現的決策性的錯誤,在面對國民黨軍隊的第五次反圍剿戰斗中失利,被迫進行了戰略性轉移——長征。
此時的李先念早已經是紅軍中不可或缺的一員干將了,就在這位危機存亡的時刻,黨中央將斷后的任務交給了李先念,并下達了作戰任務,要求他們阻擊來犯之敵掩護總部去的撤退,保護黨中央的安全。
李先念和他的部隊面臨的狀況十分的危險,因為總部就在他們的身后,他們頑強的阻擊著來犯的國民黨軍隊。之后,紅四方面軍和紅一方面軍會合之后,將當時四川西北部的形勢進行了匯報,給紅軍過草地提供了指南。
李先念所在的西路軍是最危險的,也是斗爭形勢最慘烈的,就是在這樣不艱苦的環境中,李先念仍然堅持著,他不能放棄自己的部隊,他們一定要成功的出去。
直到部隊只剩下了不到五百人的時候,面對著敵人的進攻他們依然頑強的抵抗,最終,李先念帶領著剩下的戰翻過了祁連山,又穿過了戈壁灘。
當時的李先念感覺自己已經快要達到極限的時候,他一次次的提醒自己,他是一軍之長,他一定要堅持下來,如果他堅持不下來,部隊就沒了。就在這樣的情緒的推動之下,他們一直苦苦的堅持著。
沒有了糧食就吃樹皮草根,鞋子走爛了繼續穿,直到不能穿為止,不行就光著腳走路。最終他們終于到達了新疆,完成了自己的任務。
墓碑無名
新中國成立之后,李先念還是像之前打仗的時候那樣身先士卒,任何國家的新政策新計劃,他卯足了勁兒的干,即使成為了國家主席的時候,李先念還是一如從前的模樣。
他為了黨和國家奉獻了一生,在他去世之后,他的墓碑上并沒有刻上他自己的名字,而是另外的二十四個字:先天下之憂而憂,與天地同在,念人間之樂而樂,共日月齊光。
這里面不僅僅藏著李先念的名字,還有他對于自己深愛的祖國的美好期盼,那就是與天地同在,與日月齊光的新中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