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對美發出8字通牒后,俄歐相繼對華示好,外媒罕見稱贊中國,荷蘭悄悄行動,世界芯片巨頭作出重大決定,世界要變天了嗎?
在梅地亞中心舉行中外記者會上,王毅外長金句頻出,針對美方所謂的“印太”戰略和對華圍堵,王毅外長當著上百位中外記者的面,對美方發出了“成事不足、敗事有余”的有力批判。針對美方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的做法,王毅外長對美發出最后通牒,強調如果一味施壓,中國必將堅決反制!在記者會結束不久,各方的態度相繼浮出水面,俄羅斯不到24小時迅速發聲,稱中俄關系對世界秩序和國際穩定起到了積極作用,俄方準備通過“雙重反擊”,來打擊一切挑撥中俄關系的行為,并對中方的立場表示贊賞。
歐洲方面,近日歐洲議會撤銷了議員與部分中國官員會面的限制規定,釋放出對華緩和關系的信號。此外彭博社、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新加坡和韓國等媒體紛紛發出正面報道,傳達了中方維護國際穩定、致力于合作共贏的鮮明立場。相對于以往對中國的抹黑污蔑,歐洲和西方媒體口風大變,不但有意對華示好,前者還拿出具體行動表達“誠意”,除了歐洲議會外,荷蘭也是其中之一。
近日荷蘭芯片巨頭阿斯麥發布報告,官宣了加大對華投資的計劃,該公司將于2025年在北京建立一個“新的回收與維修中心”。這個表態具有一定的政治信號,拜登政府時期,美方在芯片領域多次炮制法案,禁止將相關半導體產品和設備出口中國,并拉上日本、韓國、荷蘭等國組建“芯片聯盟”,阿斯麥就是其中的“主力”。
芯片的應用十分廣泛,大到衛星、導彈、戰機和雷達,小到手機、電腦、洗衣機等家用產品,都需要用到芯片。美方的意圖不難猜測,那就是一面對華實行技術封鎖和產品斷供,給中國的工業生產“卡脖子”,削弱中國的產能和質量,一面取消對華半導體設備出口,等中國的設備出現故障或報廢后,美國作為“壟斷者”,可以趁機“坐地起價”。但阿斯麥的決定打破了這個計劃,在北京建立維修中心,無疑將為中國持續生產高精尖芯片提供了保障。
阿斯麥的決定大概率是荷蘭政府的意思,作為美方的“忠實盟友”,荷蘭似乎有意退出對華“包圍圈”,背后不排除三重因素。一是特朗普政府在俄烏沖突和經貿領域的“背刺“,以犧牲烏克蘭為代價來緩和美俄關系,歐洲的“地緣安全”將無從說起,而特朗普還計劃對歐盟的產品加征25%的關稅,讓后者更加火大。
二是中國的實力不容小覷,近期中方在軍事、經貿、科技等領域成果非凡,王毅外長對美方發出的通牒具有足夠的底氣,荷蘭如果繼續跟中國“唱反調”,很可能引發中國的反制。三是市場需要,2024年中國市場的營收占阿斯麥全球總營收的約36.1%,超過了美、韓的總和,失去了中國市場,阿斯麥的損失不可謂不大。
結合記者會后各方的言論和動作,不難看出隨著中國綜合實力的增強,國際局勢正在悄然生變,美國霸權的威懾性正在下降,公平正義成為各方追求的目標。而中國的和平形象已深入人心,在這種趨勢下,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將得到長遠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