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當許家印在最后一次“保交樓”會議上慷慨陳詞時。
他曾經的那句“永遠跟黨走”,成了中國商業史上最諷刺的隱喻。
兩年后的今天,這位曾坐擁萬億帝國的“地產梟雄”,名字被釘在了最高檢工作報告的審查名單上。
3月8日,最高檢宣布對“恒大系”42人提起公訴,這場持續數年的資本狂歡,終以司法鐵幕的落下揭開終章。
從“首富”到“首惡”:許家印的瘋狂賭局
1996年,許家印帶著借來的10萬元創辦恒大,以“開盤必特價”的營銷策略,橫掃廣州樓市。
誰曾想,這個草根逆襲的故事,會在28年后演變成一場2.39萬億的債務黑洞?
2023年恒大被強制清盤時,賬面上每1元資產對應著1.37元負債。
而許家印卻通過“技術性離婚”,將500億家族分紅轉移至加拿大籍前妻丁玉梅名下,留下爛尾樓、被套牢的理財投資者,以及無數討薪無門的供應商。
最令人發指的,是恒大財富的“高管特權”。
當普通員工和業主搶購年化8%的理財產品時,許家印的親信們享受著25%收益的專屬產品,并在爆雷前悄然兌付。
杜亮作為恒大財富總經理,提前贖回2300萬本金,還輕飄飄留下一句“家里有事”便全身而退。
這種“精準收割”,讓10萬投資者血本無歸,有人因此跳樓,有人畢生積蓄化為烏有。
“金蟬脫殼”與“紙醉金迷”:權貴的雙重面具
許家印的奢靡,早已超越公眾的想象。
網傳的《恒大高管客史檔案》顯示:
二公子許騰鶴要求房間恒溫23.5℃、只喝當日產依云水,隨行保鏢需住隔離包房;
某高管出差必須配備日本溫室蜜瓜和古巴高希霸雪茄,每晚還要“形象氣質佳”的技師服務。
這些細節,與鄭州恒大爛尾樓里用塑料布遮風擋雨的業主,形成刺眼對比。
更精妙的,是許家印的“資產騰挪術”。
香港山頂三棟總價25億的豪宅,早在危機前就抵押給銀行套現。
私人飛機A319被掛牌出售抵債,美國洛杉磯的豪宅降價500萬美元急拋,只為將資金轉移海外。
當債權人追討時,他卻在法庭上表演“積極還債”,實則把債務包袱甩給國家和社會。
2萬億債務背后的血淚:普通人的“恒大劫”
在江西南昌,王女士站在雜草叢生的恒大御景工地前,手里攥著2019年的購房合同。
這本該是她兒子的婚房,如今連地基都沒打完。
像她這樣的業主,全國超過120萬戶,但更悲慘的還是恒大員工。
有人抵押房產購買公司理財,最終房財兩失。
供應商老李被拖欠800萬貨款,工廠倒閉后他帶著工人睡在恒大總部樓下三個月。
而許家印的“保交樓”承諾,成了最荒誕的笑話。
2023年,許家印高調召開保交樓會議,背后卻是將僅剩的資金優先償還美元債,試圖保全海外資產。
這種“棄車保帥”的操作,連法院都直斥“毫無誠意”,最終加速了恒大的清盤。
司法利劍下的“大結局”:遲到的正義?
此次最高檢的雷霆行動,不僅將許家印父子、杜亮、劉永灼等核心人物送上被告席,更罕見由最高檢直接指導辦案。
雖然彰顯了徹查到底的決心,但追責之路仍存懸念。
丁玉梅轉移的500億能否追回?
許家印是否還涉及更嚴重的財務造假?
這些問題,或將隨著案件審理逐漸浮出水面。
值得玩味的是,當許家印在鐵窗中回味往昔時,他那些窮奢極欲的高管們,正面臨同樣的命運。
前CFO潘大榮設計的“永續債”游戲,前物業董事長甑立濤的虛假財報,都將接受法律的審判。
這場波及42人的司法風暴,不僅是對個人的清算,更是對資本無序擴張的當頭棒喝。
尾聲:廢墟上的警示碑
站在廣州珠江新城的恒大中心樓下,玻璃幕墻依然折射著金光,但內里早已人去樓空。
許家印的故事,給中國商界上了最沉重的一課。
當企業家把杠桿當魔法、將百姓當韭菜時,再輝煌的大廈,終會淪為埋葬野心的墳墓。
而那些還在效仿“恒大模式”的后來者,或許該看看今天的許家印。
許家印曾在酒桌上豪言要“流芳百世”,如今卻注定遺臭萬年。
這場持續數年的資本鬧劇,終以司法利劍的落下暫告段落。
但對于120萬爛尾樓業主、10萬理財受害者和無數被拖垮的小企業主而言。
真正的“大結局”,或許要等到最后一筆債務清償、最后一棟樓房交付的那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