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與敏昂萊高調會面,俄羅斯向緬甸做出一個許諾。這塊中美緊盯著的地方,俄羅斯也要橫插一腳?中美俄“三國演義”開辟新戰場,夾縫中的敏昂萊如何生存,中方又該如何應對?
據俄羅斯官方消息透露:日前,總統普京在克里姆林宮高規格接待了緬甸領導人敏昂萊。從媒體的報道來看,這次兩國元首的會晤,可謂十分融洽。
一方面,敏昂萊給足了俄羅斯面子。他不僅當著全世界的面表示支持俄羅斯在烏克蘭的軍事行動,更是在言語上對普京尊敬有加,稱呼普京為國王。
除此之外,緬甸官方還宣布贈予俄羅斯六只大象作為禮物。敏昂萊一力主導的“大象外交”初見成效。
另一方面,俄羅斯這邊也是投桃報李。總統普京不僅在雙方元首對話中直言“兩國關系穩步發展,有著巨大潛力。”而且還對敏昂萊許下承諾,表示俄羅斯會在未來幫助緬甸解決能源危機,出手就是援建一座核電站。
按照俄羅斯能源機構的說法,這個待建的核電站,最大發電量可以達到330兆瓦。很顯然,俄羅斯這是在向敏昂萊拋出橄欖枝。俄烏前線激戰正酣,普京為何突然從戰場“短暫抽身”把手伸向東南亞?
因為這個地方實在太重要了。長久以來,地處中南半島的緬甸不僅是東方打開南亞次大陸的“鑰匙”,更因為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成為通向印度洋的關鍵通路。此外,緬甸還臨近馬六甲海峽,被稱作“新時代的亞洲十字路口”。
說起來,普京此番布局緬甸倒也不是臨時起意。早在1948年,緬甸就和蘇聯建立了外交關系,并被俄羅斯繼承至今。
2021年,敏昂萊通過政變上位。2022年9月,敏昂萊在俄羅斯會見了俄羅斯總統普京,這是自2021 年緬甸政變以來兩人首次會面。
同年 7 月,有證據表明緬甸向俄羅斯提供了迫擊炮彈。有證據表明,這些彈藥最終被用于俄烏戰場。2023年11月,緬甸和俄羅斯在安達曼海舉行了首次聯合海軍演習。
除了軍事、外交層面,緬俄兩國的經濟合作,在近年來也是也日益加深。今年2月23日,俄羅斯和緬甸簽署了關于在土瓦經濟特區投資的備忘錄,其中包括兩國共建港口、燃煤電廠和煉油廠的計劃。
事實上除了俄羅斯之外,中美兩國在緬甸,也已經進行了曠日持久的博弈。
站在美國的角度,他們雖然和緬甸遠隔重洋,但與緬甸的交往能夠攪亂中國這個“最大競爭對手”在東南亞的布局。所以,他們樂此不疲地在緬甸“搞事”,給我們惹麻煩:
去年,美國無視中國關于不干涉緬甸內政的再三呼吁,宣稱擴大對反對派政府與武裝的直接援助。
時任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和USAID高級官員邁克爾·希弗在一次虛擬會議上共同承諾,對上述勢力提供支持。
而這USAID,正是前段時間被馬斯克解散,借著援助之名,干涉受援國內政的“美國國際開發署”。
而站在中國的角度來看,對緬關系不僅是我國外交的“基本盤”之一,更是中國“一帶一路”戰略實現雙贏的標桿:
自加入“一帶一路”以來,在中國的帶動下,緬甸的整體發展積極向好。基礎設施建設不讓完善,逐漸走出走出落后與貧窮。
而緬甸也憑借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對中國投桃報李:我們能夠擺脫“馬六甲困局”,緬甸的幫助功不可沒。
中美俄三國對緬甸都有戰略需求的情況下,敏昂萊手中的緬甸可謂迎來了最大的發展機會。某種程度上說,現在的緬甸政府也把握住了這個機會。
中國清剿緬北電詐集團時,緬甸也是出了力的,包括文章開篇我們提到,敏昂萊在拜會普京時稱其為“國王”的舉動,雖然稍顯肉麻,但沒辦法,對于緬甸這樣一個沒有戰略自主的國家來講,誰都不得罪,可以說是唯一的生存之道。
站在中國的角度,作為鄰國,緬甸如果能夠通過外交上的左右逢源發展起來,我們自然樂見其成。
但值得注意的是,對于緬、美、俄之間的交往,我們要始終保持警惕。畢竟“國際局勢風云變幻”這可不是一句玩笑話。對于所有可能發生的情況,我們都必須做好預案,以備不時之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