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PD)是一種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主要影響60歲以上的老年人,表現為震顫、肌肉僵硬、運動遲緩和步態不穩等癥狀。全球約有700萬人患病,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這一數字將顯著增加。隨著PD患者數量的增加,其對社會和醫療系統的負擔也在不斷加重,尤其是在長期護理和治療方面。
帕金森病(PD)的患病率在男性中顯著高于女性,男性的發病風險大約是女性的1.5至2倍。這一性別差異在多個流行病學研究中得到了證實,并且在不同年齡段的患者中普遍存在。盡管已有研究探討了可能的因素,包括遺傳易感性、激素水平差異(如雄激素的神經保護作用)以及生活方式因素(如吸煙等),但具體機制仍不完全明了。
最近,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在線發表了一篇題為“PINK1 is a target of T cell responses in Parkinson’s disease”的研究論文,該研究設計了15-肽肽庫,覆蓋多種與PD病理相關的蛋白。研究使用熒光斑點檢測法,測量PD患者和年齡匹配的健康對照個體的外周血單個核細胞對這些蛋白的細胞因子產生情況。該方法確定了多個特異性表位及其HLA限制性,發現線粒體相關蛋白PINK1(調節線粒體穩定性)是T細胞靶向的自身抗原。T細胞反應主要出現在男性PD患者中,這可能是PD異質性的重要因素。
篩選PD相關蛋白的自身抗原T細胞反應
研究從 39 名帕金森病(PD)患者和 39 名健康對照(HC)個體的全血樣本中提取外周血單核細胞(PBMCs),評估了六種與 PD 相關的蛋白(PINK1、parkin、OGDH、GBA、SOD1、LRRK2)是否能成為 T 細胞識別靶點,篩選依據包括其遺傳關聯、在路易小體中的存在及臨床前模型中的作用(圖 1a)。
假設 PD 患者對這些抗原的 T 細胞反應強于 HC。PBMCs 體外刺激 14 天后,采用三色 Fluorospot 檢測 IFNγ、IL-5 和 IL-10,以評估 Th1、Th2 和 Treg 反應。
與對照組相比,PD患者的PINK1特異性T細胞反應性更高(圖1b)。PD 患者對 PINK1 的 T 細胞反應頻率顯著高于 HC。其他神經抗原(GBA、LRRK2、SOD1、OGDH、Parkin)的反應亦增強,但未達統計學顯著性。結果表明 PD 患者 PINK1 特異性 T 細胞反應增強,其他神經抗原反應亦可能增加。
圖1. 篩選PD相關蛋白的自身抗原T細胞反應
PD患者的T細胞反應性
分析發現,LRRK2 反應與年齡正相關,GBA 和 SOD1 反應隨診斷時間增加而下降,SOD1 反應與 LED 呈負相關。PINK1 反應未顯示相關性。此前研究表明,α-syn 反應在 PD 診斷初期較高,隨后減弱,GBA 和 SOD1 反應呈現類似趨勢。結果表明,神經抗原特異性 T 細胞反應受年齡和診斷時間不同影響。
神經抗原特異性T細胞反應功能
PD 患者 PINK1 反應增強主要由男性驅動(男性 5.1 倍;女性 1.2 倍)(圖2a,b)。類似趨勢見于 LRRK2(男性 5.8 倍,女性 0.8 倍)和 parkin(男性 2.1 倍,女性 0.8 倍)。
PINK1+parkin 反應在男性 PD 組增強,女性無顯著變化(圖2c)。IFNγ 仍占主導,女性 HC 和 PD 組 IFNγ 反應顯著高于 IL-5(圖2d)。結果表明,PD 自身抗原的 T 細胞反應存在性別差異,涉及抗原特異性和細胞因子表達模式。
圖2. 神經抗原特異性T細胞反應作為生理性別的功能
PINK1反應性T細胞的表型特征
通過流式細胞術分析 PINK1 肽段池刺激后的擴增/產生細胞因子的細胞表型(圖3a)。在活細胞、單一 CD3+ 細胞的基礎上(圖 3b),發現主要的細胞類型是 CD4+ T 細胞,顯著高于 CD8+ T 細胞和非 CD3 細胞(圖3c)。這些結果表明,識別 PINK1 表位的主要細胞類型是 CD4+ T 細胞,符合其他 PD 神經抗原的觀察。
圖3. PINK1反應性T細胞的表型特征
單個PINK1表位的鑒定
作者刺激了 18 名 PD PINK1 響應者(15 男性,3 女性)使用 PINK1 重疊肽池,并通過 10 個小的 PINK1 “mesopools”重新刺激(圖4a),識別出 34 個能引發 T 細胞反應的 PINK1 表(圖4b)。
每位 PD 患者平均識別 5.2 個表位(圖4c)。主要表位 aa216 LAIKMMWNISAGSSS 被 55.5% 的 PD 患者識別(圖4d)。共有 7 個表位在 3 名或以上的參與者中被識別。
圖4. PD中引發T細胞反應的PINK1表位的鑒定
PINK1表位潛在HLA限制性基因的測定
上述結果表明,PINK1 肽池刺激后,CD4 T 細胞是主要擴展的 T 細胞亞群。通過 NetMHCIIpan EL 4.1 工具分析 18 個表位,發現 14 個表位具有至少一個 HLA 限制。
對于其他 4 個表位,未發現 HLA II 限制,但其 15-mer 肽能與 HLA I 類分子結合,表明 CD8 T 細胞也參與了反應。總的來說,多個表位表現出廣泛的 HLA 結合特性和多樣的 HLA 限制。
總結
總的來說,該本研究確定了PINK1作為帕金森病(PD)中T細胞的常見自體抗原靶標。通過分析,發現男性PD患者的PINK1特異性T細胞反應更為明顯,并觀察到多種分泌細胞因子。PINK1蛋白的多個表位被多名患者識別,且其中一些表位的識別與特定的HLA等位基因相關。
PINK1在PD患者中作為自體抗原的識別,可能與其在路易小體中的存在以及被小膠質細胞或其他CNS抗原呈遞細胞呈遞有關。研究還發現PINK1的磷酸化修飾可能是誘導T細胞反應的關鍵因素。總的來說,這些發現突出了免疫系統在PD中的重要性,強調了PINK1作為T細胞靶標的潛力,并支持基于免疫的個性化治療方法的發展。
文章鏈接:10.1172/JCI180478
主編微信
注:添加微信請備注昵稱+單位+研究
生命科學綜合交流QQ群:68134186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