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国产精品欲av蜜臀,可以直接免费观看的AV网站,gogogo高清免费完整版,啊灬啊灬啊灬免费毛片

網易首頁 > 網易號 > 正文 申請入駐

為何不愿稱“婦女”?人大師生的一場對話,讓人感慨萬千

0
分享至


【導讀】今天是三八婦女節,有觀察者指出,去年的一大變化是,當青年女學生們意識到自己是一個打工人,便可以接受“婦女”的定位,她們萌生出的階級意識已開始超越性別身份。換言之,面對“誰是婦女,為何過節”等看似有標準答案的問題,對它們作出的現實回答更關乎身份認同和情感連帶。本文記錄了大學校園里一場關于婦女話題的座談會,師生之間在代際、性別等多重視角的互動中,勾勒出了青年一代的觀念世界和認知圖示。校園是現實社會的縮影,盡管這場對話發生在2016年,但其中談論的諸多問題,以及對問題的展開方式,至今回看起來仍有提示性。

例如,女大學生所理解的“婦女”概念,是一個具有政治性內涵的集體稱謂,與婚姻生活、步入中年,以及個人性魅力有關,更多與階級性的勞動婦女、底層婦女關聯在一起,相較“現代”面貌,婦女與“傳統”的生活形態更相近。正因為女學生們認定自我為尚未步入家庭的現代個體,她們與“婦女”范疇存在隔膜。此外,在彼時青年學生的經驗世界中,三八婦女節已和爭取權利的歷史相脫離。婦女節呈現為一個休閑節日;是商家的促銷活動;是女職工的福利;在社會主義的歷史中是國家表彰杰出婦女的日子。因此,大學女生不是拒絕婦女節,而是婦女節并未與她們的日常生活發生切實關聯。女大學生對于婦女節的態度,根源于她們的自我身份認同,年齡、婚姻、階級、性魅力,以及傳統/現代的想象,制造著女生/女性與婦女/女人的認同區隔。

作者指出,在集體主義生產方式解體之后,“婦女”作為一個群體失去了建構實存的政治經濟基礎,“婦女”逐漸演化成一種性化與性別化的身份,但還帶有集體主義時期歷史遺留的勞動階級的文化身份。這意味著,女大學生不愿自稱“婦女”,是特定歷史文化與社會制度的產物,是“婦女”群體解體、市場社會制造碎片化主體的現實后果。而隨著歷史-現實條件的不斷演變,她們的自我認同也在繼續生長。

身份認同與校園節日:

高校女生節的討論

女大學生的自我身份認同:女生、女性、女人、婦女?

宋少鵬:今年3月7號高校女生節的橫幅引起了媒體的廣泛關注(全體表示認同),某種程度上,輿論呈現一邊倒的批評。我們發現其中有個很有意思的現象,作為這場劇目主角的學生的聲音很少。《婦女研究論叢》編輯部發起這個座談會,真誠地希望能聽到青年學生真實的聲音,與大家一起溝通交流,“三七節”到底怎么發生的?發生了什么?過程是怎樣的?以及你們自己是如何看待三七女生節這個校園節日的?如何認識校園文化中的性別問題?在這個問題上,男同學的聲音特別稀缺,特別歡迎今天座談會上唯一的男同學張梟。


現在開始我們的座談會。我想從一個問題出發:現在社會上有哪些不同的名詞來指稱女人?

(同學們紛紛列舉:婦女、女性、女人、女生、女王、女神、女漢子。)

宋少鵬:你們愿意選擇用哪個名稱來指稱自己?可以多選。一個一個來,看看哪個是第一位的?“女生”?有9人。誰愿意自稱“女性”?有12人。看來絕大多數同學都選了“女性”。“女人”呢?(沒有人舉手)那“婦女”呢?(現場有同學直搖頭)

宋少鵬:我自稱“婦女”沒有任何心理障礙,是年齡的原因嗎?還是有其他的原因?大家為什么不愿意稱自己是“婦女”?

林凡力:我覺得“婦女”這個詞現在有點污名化了,感覺有點市井。都說“嫁為人婦”,有點失去魅力的感覺。

宋少鵬:失去魅力是指失去性魅力嗎?

林凡力:對,有一點點。

宋少鵬:你覺得“婦女”比較市井,是認為“婦女”跟大學生的身份有點不一樣?

林凡力:“婦女”通常是指中年婦女。嫁為人婦嘛,指已經結了婚的。

宋少鵬:已涉及年齡,還有婚姻的問題。

張 梟:我感覺“婦女”一般只是出現在正式的黨和政府的文件里,生活化的語言里面很少用。我覺得這個與城市化現代化的背景有關系。

張 月:我自稱“婦女”沒有問題,但是,你在跟別人說話的時候不會突然說到“我作為一個婦女怎么怎么樣”。婦女比較偏向集合名詞,比如婦女團體、婦女界之類的,不會說我作為一個婦女怎么怎么樣。不會用于個體的稱呼。我會認為我屬于婦女界中的一員。但自稱時,我會說我是一個女漢子、一名女性。

宋少鵬:對你來說,“女性”是個體名詞,“婦女”是集合名詞。

張 月:對。

戢云倩:我感覺“婦女”這個詞一般與底層婦女、農村婦女、勞動婦女連在一起使用。白領,即使她成家了,也很少會稱自己為婦女。

宋少鵬:白領不會稱自己是婦女?

戢云倩:我覺得是。

宋少鵬:也就是說“婦女”這個詞有階級屬性。

周艷麗:是去菜市場買菜的那種人,去高級會所的不是。

宋少鵬:上菜市場買菜的是“婦女”,去高級餐館喝紅酒的那類人不能用“婦女”?(大家表示同意)

周艷麗:“婦女”,可能還有一點傳統的涵義,一說“婦女”就會聯想到以前那種穿特別舊的衣服、被婚姻所束縛的女性。

宋少鵬:傳統女性可以用“婦女”來指稱?(大家表示同意)

宋少鵬:現代新婦女呢?(大家立即糾正用詞:現代新女性)

宋少鵬:現代新女性,不是新婦女。我總結一下大家的討論。在大家的觀念中,“婦女”這個詞:第一,是一個政治性的名詞;第二,有個體與集體稱謂的區別;第三,與婚姻有關;第四,與年齡有關,甚至還與個人性魅力的想象有關;第五,“婦女”這個詞背后有階級定位的問題,更多與勞動婦女、底層婦女關聯在一起;第六,還與“傳統”“現代”的想象有關,與傳統的聯系更密切。所以,基于你們對于“婦女”這一詞背后涵義的理解,對于你們來說,女大學生的自我認同是不能與“婦女”聯系在一起的。那么,如果選擇某個名詞來稱呼自己,你們最愿意用哪個?(有同學說“女生”,有同學說“女性”)

宋少鵬:相對來說,女生和女性是你們首選的詞。那么,你們更愿意稱呼自己是“女性”還是“女生”?

戢云倩:我覺得跟年齡有關,女生顯得更小一點。

姜浩薇:大一叫女生覺得還好,要是大二大三再往上應該不太會用吧。

張 月:我已經是研究生了,我去跟別人自稱女生,就會覺得我是惡意賣萌,因為我已經沒有那么小了。但是我在說我們班女生的時候,我會說她們是女生,雖然她們跟我一樣大。我們班男生,我們班女生,我這樣說的時候就是往年輕里說,希望把別人叫得更年輕一些。

戢云倩:“女生”就是女學生的意思。參加工作以后肯定不會叫自己是女生了。

張 梟:我們會在不同的場景下調用不同的詞匯。之前我實習的地方,一些大媽彼此調侃的時候也會自稱是小女生,在不同的場景下用不同的稱謂。比如很多的領導力論壇,都會有一個專門的模塊叫女性領導力,不會叫女生領導力或者婦女領導力。

宋少鵬:很有意思。情境化地使用稱呼。除了年齡的區別,在大家印象里面,女生和女性還有哪些區別?請幫我舉個例子。如果說一臉天真、嬌滴滴的是女生,那么女性呢?(眾聲:獨立的、個人魅力強的、有獨特氣質的)

宋少鵬:獨特氣質是指什么?女漢子的氣質還是女神的氣質?

姜浩薇:知性吧。

宋少鵬:不是指性魅力?有沒有含著這層意思?剛才林凡力講到性魅力,婦女沒有性魅力,那女性有嗎?女性跟女生相比呢?

林凡力:和女生相比,感覺“女性”更獨立,不過分依賴男生。

馬藝桐:女生可能更加年輕一點。但是,我說我們班同學,我會說,我們班有一個女生,我們班有一個男生,大家會對這種稱呼感覺好一點。“女性”這個詞的性色彩比較濃厚。另外,“女性”概念的外延比“女生”大。

宋少鵬:女性比女生的外延大,而且內涵上“女性”是指成熟女性。成熟的意思多少暗含了性成熟的意味,是不是?(大家表示同意)

宋少鵬:除了年齡以及與年齡有關的性成熟狀態外,我還有一個疑問,沒有同學使用“女人”這個稱謂,為什么?

戢云倩:總覺得“女生”和“女人”有點相對的意思:從女生變成女人。

宋少鵬:這句話的具體涵義是什么?是不是意味著她有性經驗了就叫女人?

戢云倩:就是感覺更成熟了。

宋少鵬:“更成熟”是不是指進入了與男性的關系里面,從女生變成女人了?這個稱謂的指征是什么?

馬藝桐:女人已經進入了社會關系里面,比如她結婚以后。

宋少鵬:所以,你們認為大學生還是獨立的個體,在“女生”這個類別里,成長或成熟點后,可以使用“女性”這個類別,但是,“女人”這個標簽是不太適合貼在女大學生身上的?

張 月:在大學的日常生活中不太單獨用,一般使用在組合名詞里,比如女人味。

宋少鵬:不把“女人”作為女學生的身份標簽?

張 月:就像張梟,他也不會愿意說自己是男人。

宋少鵬:張梟怎么稱呼自己?男性、男人還是男生?

張 梟:“男生”用得多一點。但是在外面別人一般會用先生、女士這些更加陌生化的尊稱。

宋少鵬:你們覺得女士是一個尊稱(大家表示同意)。那“女人”呢?

戢云倩:就像“男生”和“男人”,“男生”就感覺會幼稚一點,“男人”在想象中會成熟一點,事業有成的感覺,“女生”和“女人”的區分也有這點意思。

宋少鵬:那“女人”和“女性”呢?

周艷麗:在現實中,大家可能對“女生”和“女人”有一點模糊。但我在小說中看到“女生”和“女人”的區別在于性關系上,會講“你終于從一個女生變成一個女人了”。

宋少鵬:性經歷上的區別?

管田欣:“從女生變成女人”的說法,在小說《飄》中也使用過。斯嘉麗發生性關系后,小說里就說,進去之前是個女孩,出來之后變成了女人。所以,我覺得兩者的區分可能是有性經驗這個因素。

周艷麗:但是,“男生”和“男人”、“女生”和“女人”在使用上,感覺并不一樣。“男生”是指比較天真,還不是特別有能力,當你說他是個“男人”時,就感覺他特別有魅力,有能力。某個男人成為高層領導人,很有能力,在某方面比較突出,我們就會說他是個男人,是個“好男人”。

宋少鵬:用“男人”稱呼高層男人,成功男人,那么,我們會用“女人”來指稱高層的女性領導人嗎?怎么稱呼那些在職場上、政壇上取得優異表現的“女人”,還是稱“婦女”嗎?

(大家回應:女性、女強人)

宋少鵬:你們使用“女強人”這個詞有沒有貶義?

(大家否定,沒有貶義)

宋少鵬:這樣的女強人會不會叫“好女人”?

戢云倩:“好男人”是事業上的,“好女人”更像是家庭上的。

宋少鵬:所以,在你們的理解中,“好女人”是屬于家庭的,“好男人”是在事業上馳騁的。突然間,我都不知道該用什么樣的詞匯來指稱職場和官場上表現優秀的女子們?用什么詞呢?(眾聲回應:女性)

宋少鵬:不能用“女人”這個詞?

周艷麗:“婦女”和“女人”都有點舊式的感覺,有點傳統。

宋少鵬:在你們的觀念圖式中,“好女人”評價一定是與家庭聯系在一起的,不用于職場婦女。“女性”這個詞更具現代性,可與“職業女性”聯系在一起。“女人”“婦女”這兩個詞更傾向于傳統,是“舊式女人”“家庭婦女”,且跟婚姻有關。

周艷麗:“婦女”相比于“女人”,與家庭的聯系的傾向更強烈點。“女人”也有點這個含義,但是,若用“好女人”這層傾向性就更強了。

張 月:還有“階層”的區別。“女人”各個階層都可以指稱,“婦女”更偏向于社會主義的語境,更無產階級一點。

宋少鵬:就是剛才同學們說的勞動婦女、底層婦女。

張 梟:“文革”時期的鐵姑娘、女干部那種,村里面的婦女干部、婦女隊長。

宋少鵬:我總結下你們的理解:“女人”是一個跨階層的籠統稱呼,“婦女”的階級性比較清晰,是與“過去”的勞動婦女聯系在一起,不能與現代的工作婦女相聯接,后者是“職業女性”。有意思的是你們清楚地知道,“好男人”是與家外成就聯系在一起,而“好女人”是與家庭責任聯系在一起的。所以,你們作為女生,還沒有步入家庭,作為一個現代個體,可以稱自己“女性”,或者用中性、年輕點的稱呼——“女生”,卻也是不愿被稱作“女人”或“婦女”的。

大學女生的節日:女生節

宋少鵬:我們轉到下一個問題。如果不是有學生給我澄清,我還有些混淆和誤解。我以為女生節是對婦女節的替換,是同一個節日的兩種過法,媒體似乎也在傳遞這樣一種信息。但學生糾正了我的看法。女生節和婦女節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節日(在座的全體同學都表示同意)。也就是說,大學校園里面有一個女生節,還有一個官方的三八婦女節。女生節是大學校園里獨創的節日,是嗎?

周艷麗:百度百科說它起源于山東大學。

宋少鵬:我想請問大家,從你們各自的個人經驗而言,你們是從什么時候知道有女生節的?

毛一帆:我今年大一。我高二的時候,前年,百度新聞說北大清華的女生節校園里有拉橫幅。

張 梟:我今年大四。上高三的時候我就看到過有媒體報道女生節。我上大一時拉橫幅的還不多,但是大二的時候就比較多了。

宋少鵬:也就是說,拉橫幅在人大的流行也就是這三年的事?

張 梟:對,應該是這樣。

宋少鵬:當大家知道校園里有個女生節后,你們對女生節有沒有期待?你們來自七個院系,請問今年的女生節,每個學院都拉橫幅了嗎?

張 梟:前兩年我們院沒有參與拉橫幅,我們班有些女生會覺得我們院的男生太不積極了,態度很冷淡,因為其他學院有拉橫幅。當然,這只是我閨蜜私下跟我聊,不是在公共場合。

宋少鵬:批評男生不夠積極主動?

張 梟:有點這個意思。大部分學院還是男生主動給女生過節,我們國學院可能比較內斂一點吧。

宋少鵬:班上一位理學院的女生也曾說過,她們向男生提出過女生節時,被男生拒絕了。男生說,我們不是給你們過過了嘛。理學院有一個學院內部的女生節。所以,其實跟我們想象中的男生蜂擁而至給女生過女生節的預設并不完全一致。我聽說馬克思主義學院的橫幅是女生自己拉的。當時是出于什么樣的心理與動機呢?

林凡力:今年是馬克思主義學院第一次在女生節拉橫幅。我今年大二,我大一的時候,女生節馬院沒有拉橫幅的傳統,今年我成為學院學生辦的辦公室主任,主管學生活動方面。我想女生節每個院都有自己的聲音,那咱馬院也要發聲。然后,就向主管學生事務的團委老師請示,報預算,團委那邊批了,就拉了一個橫幅。

宋少鵬:拉不拉橫幅的競爭是性別意義上的,還是院系間的?比如,是不是馬院女生抱怨,別的院都是男生向女生示好,咱們院的男生都不積極。

林凡力:院系吧。當時更多的是站在學院學生會的角度出發。我要更正一個說法,不是說我們院女生節的橫幅是女生拉的,搞得好像是女生給女生過節似的。應該說,橫幅是學生會辦公室拉的,只不過當時正好安排的是幾個女生負責這事,男生有別的任務。(大家笑)

宋少鵬:那個橫幅的標語是誰想出來的?

張 梟:今年的流行語。

林凡力:今年網上走紅了一個社會主義體,我從網上找出來兩句,突出馬克思主義學院的特色。第一句,“馬院妹子,你努力建設社會主義的樣子,成功引起了我的注意”。落款是“馬院全體男生”。第二句,“妹妹你坐船頭,哥哥我在為社會主義而奮斗”。在大學里,每個學院的學生都會上公共課,都接觸過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這些詞匯,條幅內容比較能引起別人注意。我們院橫幅拉出來后,我發現很多其他院的同學都覺得這個挺有意思的,紛紛在朋友圈轉發我們橫幅的照片。

宋少鵬:橫幅標語都會有意突出各院系的學科特色。社會與人口學院就說人口的事,國際關系學院整出個“霸權”。(大家表示同意)你當時寫橫幅的時候有沒有考慮過這兩個橫幅內容的性別觀念正好是翻轉的?

林凡力:當時是無意識的,女生節橫幅拉出去以后,就發現有學院的公眾號發表文章,批評我們院那個“妹妹你坐船頭”的橫幅是對女性的侮辱。

宋少鵬:林凡力選擇橫幅標語時還是有性別意識的,除了學院特色,特別考慮凸顯男女間互動,所以模仿男生口吻寫給女生標語,但對性別關系中的主客體權力關系似乎并不敏感,根本沒有意識到這兩個橫幅呈現的性別關系正好是截然相反的。

林凡力:對,剛開始完全沒想到,后來看到有公眾號批評我們。從女權的角度說,憑什么你認為我們女性只能坐在船頭,被你們男生保護,我們也可以去劃船啊。當時我們設想的就是一個男生的告白體,表達一下男生對女生的愛護與傾慕之情。

戢云倩:是我們新聞學院的某個學生公眾號批的。我們學院有很多同學都開公眾號寫文章。新聞學院好像沒有拉橫幅,反正品六學生宿舍樓下沒有看到橫幅。

宋少鵬:橫幅一般都拉在哪里?我三月八號來的時候已經找不到了。有同學說,那天風特別大,被風吹走了。有同學說是拉到特定的區域,所以我從西門過來沒有看見。還有人說,可能是社人院那個“為國造人”的標語引起了熱議,有點不好,給扯下來了,情況是這樣的嗎?

林凡力:橫幅的集中區一個是在知行區。

馬藝桐:知行女生多。

宋少鵬:那馬院的橫幅拉在了哪里?

林凡力:一個在知行樓,一個在品六樓。馬院大一女生住在品六樓。

宋少鵬:這個橫幅是女生模仿男生的口吻寫的,落款還用的是全體男生,男生知道嗎?(全體同學笑)

馬藝桐:去年是我在學生會辦公室主事,我當時想的是這個事情冠以男生的名義做是不是不好,后來就不了了之了。

宋少鵬:你預設了女生節就是男生給女生過的,你女性的性別身份讓你覺得做這事不合適?

馬藝桐:我就是不希望女生節就是男生給女生過的。拉一個橫幅表明是男生給女生過節的形式。同時我確實也覺得,按照男生給女生過節的模式,我作為女生模仿男生的身份和語氣去寫橫幅,那我是不是要跟男生說一下,然后才能冠以他們的名義?這跟求他過節似的,我覺得這個事情太復雜,也有點抹不開面子,后來就算了,過去了。

宋少鵬:這些細節非常有意思。馬藝桐與林凡力作為同一個學院的兩屆主事的女性學生干部,面對同一件事,決策依據是不一樣的。也可見主事者個人的性別意識和主體性在女生節這個活動上作用很大。馬藝桐更多考慮的是男女生性別關系中隱含的主客關系和權力關系,林凡力更多考慮的是院系間的隱性競爭。

林凡力:對,雖然我們院人少,但也不能落后呀。

馬藝桐:我今年特別關注了每個條幅下面的落款。比如,某某院團委宣,某某院全體男生,落款基本上是這樣的。

宋少鵬:落款說明了活動的組織者或者說活動的主辦方。基本就這兩種嗎?哪一個年級會標出來嗎?

馬藝桐:會的,有的條幅會標出來,祝13級女生,祝14級女生。

林凡力:這類條幅標明這個活動以班級為單位組織的,而不是學院學生會組織的。

宋少鵬:橫幅的主要內容是男生向女生示好的表白嗎?表明某某級男生特別愛護女生。

戢云倩:我覺得就是趕個日子寫段子。(大家笑)

張 梟:現在的聊天方式已經和以前不一樣了,我們在看《奇葩說》,看暴走漫畫,類似段子文化。就是比誰的段子更有意思。

宋少鵬:博眼球?

林凡力:對。

張 梟:我覺得也不僅僅是吸引眼球,在現在這種娛樂文化的背景下,不管是企業的產品宣傳,還是大家平日的聊天,大家會覺得趣味性很重要,再也不會用很正經的那種“我喜歡你”,這會很討人厭的。

宋少鵬:“喜歡你”也過時了,已經不能說了?(大家笑)

林凡力:如果我們的橫幅只寫“祝馬院女生女生節快樂!”,不會引起大家的注意,大家也不會轉發到朋友圈里。

戢云倩:我們去看橫幅的時候,也是會看哪一條更加有趣,比如有些寫古詩的,都覺得很無聊。有的橫幅寫得很有文采,但是趣味性不夠。

宋少鵬:古詩也不討你們的好了?文采已經不是評判標準,趣味性最重要?(大家表示同意)今年人大校園里的三七節橫幅中,哪一條讓你們印象最深刻?(大家紛紛表示是社會與人口學院“全面二胎,為國造人”那個橫幅)

宋少鵬:大家對這個橫幅印象最深,熱議最多,是因為橫幅內容讓你們感覺到不舒服了?

戢云倩:沒有不舒服。

張 梟:我覺得這個事只是在性別圈子里面似乎變成了一個輿論事件,據說有社人學院的老師在課堂上還說,“我過三八節不要什么禮物,你們趕緊把那個條幅給撕了”。(大家笑)

李 幸:據說這只是社人學院內部的一個梗,可能外部的人看起來就有其他的聯想。

宋少鵬:這也很有意思,脫離語境的話語,讀者會從自己的語境來解讀,然后就會……

李 幸:曲解了它。方式不好。

宋少鵬:你的補充很重要。可惜座談會上沒有社人的同學,我們不知道社人內部出現標語的過程,但是你們作為受眾看到這個橫幅有何觀感?

戢云倩:其實覺得他們也沒有惡意,只是不太合適。

張 月:路過的時候嚇了一跳,社人的同學們為什么要搞這樣一個大新聞?當時想第二天肯定會火。

戢云倩:后來確實成了大新聞。

張 梟:我覺得月姐的這個反應可能跟我們幾個平時關注性別議題有關。我當時覺得,全面二胎和國家人口的政策聯系起來,國家權力介入個人生育意愿的標語會引起反感。但是,我周圍的大部分女生都覺得沒什么呀。最多就是全面二胎和社人院有關,挺有意思的。社人學院的男生宿舍窗戶上貼的都是“為社會創造人口”。結合這個看,他們就是為了結合國家的政策熱點,然后又結合院系特色。

宋少鵬:張梟指出受眾的差異很重要,接受過社會性別教育的同學可能有更強的性別意識,可能會更加敏感。一般同學可能沒有覺得怎么樣。

于 露:我個人對這種條幅是非常反感的,在女生節這個語境下,我覺得是從男性的視角來說,女生來和我們一起造人吧,是一種性行為邀請的感覺。

宋少鵬:你讀出的是性行為的邀請。女生節的橫幅,隱含的書寫者的性別不就是男生嗎?

張 梟、林凡力:互相過節,女生節男生給女生過節,男生節女生給男生過節。

宋少鵬:哦,女生節的預期就是男生給女生過的。誰愿意給我們介紹一下校園里的女生節是怎么過的?

林凡力:今年女生節,男生就給我們買禮物了。

宋少鵬:買的什么呢?

林凡力:他們各自準備,女生沒管,有巧克力,有花茶,還有小蛋糕。

宋少鵬:都是甜的。

林凡力:還有卡片。每個女生都有。每個人都會寫,我們一共有9個女生,把禮物寫成1-9個數字,女生各自在群里挑一個數字。比如,選到5,5號禮物就給你,卡片就是給你寫的,文字是寫給你的。

宋少鵬:你收到的女生節賀卡寫了啥?愿意說嗎?

林凡力:可以啊,祝我越來越女神,我最近辦了健身卡,就祝我越來越瘦。

宋少鵬:有沒有其他同學愿意介紹一下你們班都是怎么過女生節的?

張 月:我是研究生,我本科的時候沒有過過女生節,我們班男生女生都知道有這么個節日,但是沒有人組織,所以就沒有過節。到研一的時候,班干部換了一圈兒,班長比較熱心,就攛掇我們班4個男生買了一盒巧克力,買了點花,給我們女生過節,這是我第一次過女生節。到了研二的時候,男生因為實習找工作什么的,他們過不動了,于是就在微信里面發紅包了。今年也是,還是發紅包。(眾人大笑)

戢云倩:我大一,新聞學院,我們班也是發紅包的。

宋少鵬:紅包的數量是玩的性質還是夠買一份禮物的?

張 月:每個人發的不一樣,自己隨機發,有個底線25塊錢。

宋少鵬:最高還是最低?

張 月:最低,就是平均一個人能搶一塊多,你可以多發點,也可以少發點,隨便。

宋少鵬:其他學院呢?

于 露:相對于其他學院,我們國學院就冷清很多。

宋少鵬:國學院是男生少女生多吧?

于 露:對,我們這一級男生只有5個,女生17個。

宋少鵬:男生壓力很大。

于 露:像我們這一級的,男生什么都沒有給我們的,連紅包都沒有。

宋少鵬:你們沒有去要求嗎?

于 露:感覺自己主動去要求不太合適。

宋少鵬:男生沒有準備禮物,三七晚上女生會不會討論這事?

于 露:在宿舍里面女生會議論,但是不會讓男生知道。就是覺得別的學院的女生都有各種各樣的禮物,條幅也好,小禮物也好,我們這一級的男生就是不重視,沒有意思。

李 幸:我也是國學院的。各個年級不同,2015級的師弟拉了橫幅,那個橫幅沒有寫是給2015級的,而是寫“祝ruc所有女生長生不老”,但我們心里還是感覺那個橫幅是拉給15級國學院女生的。

張 梟:那些標語有落款的,寫的是國學院15級男生,一看落款就知道是寫給誰的。

宋少鵬:我聽出你們有點失落感。

戢云倩:看個人吧。我們班沒有過女生節,我們反而會說別的學院好麻煩。我們寢室有兩個同學是勞人院的,她們有各種活動,比如你想要什么禮物,你寫一張卡片,男生來抽,男生抽到誰,就給誰禮物。我們新聞學院的女生就吐槽,他們怎么這么麻煩啊。我們班過什么節都是私人性質發紅包,大家要是想發就在群里面說,“女生節快樂,哈哈哈”。

宋少鵬:你們是個人性質,不是有組織的。

戢云倩:對的。

張 梟:我感覺每個院每個班的情況不一樣。如果班長、團支書平時很愛組織活動的話,女生節就會組織。

戢云倩:過女生節過得很厲害的班,平時節日就很多,元旦也過,圣誕也過,啥節都過。

宋少鵬:跟班級的氛圍有關系。組織者個人的能動性也很關鍵。

馬藝桐:去年我主事的時候,女生節的氛圍沒有這么強烈,但是今年感覺特別熱鬧。

宋少鵬:今年氣氛熱,是因為橫幅拉得多還是因為媒體炒得熱?

張 梟:我覺得是有媒體在炒作吧。學校拉橫幅就是兩個時間,一個是男生節、女生節,一個是軍訓之后。軍訓之后每個院都會拉橫幅。

馬藝桐:還有畢業季。

宋少鵬:那都是上一年級給低年級的同學拉的?組織者是學生會?(大家表示同意)

宋少鵬:是不是意味著拉橫幅已成為了一種校園文化?拉橫幅是現在學生搞集體活動的一種方式?我們讀書的那個年代,學生會團委組織的集體活動注重的是學院內部人與人之間面對面的交流。比如元旦舉行聯誼會、舞會等等,重要的是圍在一起嗑瓜子聊天、一起唱歌玩游戲,是關起門來給內部人自己過的,是為了增強團結、打造集體的凝聚力。你們現在是用傳播的方式來過集體活動,我理解的對嗎?橫幅是拉在外面,是給同班或同級的同學看的,也是給校園里所有人看的,讓別人看到你們。我們那時似乎更注重內部團結,你們似乎更注重外部態度,注重“傳播”,存在代際區別。

林凡力:現在就算是面對面的聯誼會嗑瓜子,我們也會發朋友圈的。

戢云倩:傳播很重要的,就像給同學過生日,你給ta送祝福都是要發一條朋友圈的!

宋少鵬:不再是私密性的,你們的文化表達方式與我們真的不同。這一點很重要。對校園拉橫幅的理解,我可能沒有理解到大學生的文化形態。

張 月:這就像是秀恩愛,秀友誼,一定要“秀”出來。某個班的男生拉橫幅,主要是給班里女生看的,但是也給全校看的。班里女生看到男生給她們拉了橫幅之后,就會覺得更加自豪、更加開心,就會有一種優越感:我們班男生給女生過節了,全校都看到了。

宋少鵬:剛才林凡力談到馬院今年女生節拉橫幅的動因,不是因為馬院男生不關心女生,而是沒有被別人知道馬院男生是愛護女生的。在這種秀文化的背景下,作為馬院女生,就會覺得有點委屈,被忽略了。(大家表示同意)

周艷麗:現在都是這樣啊,就像你跟同學吃個飯……(大家齊聲說:拍照!)。飯前飯后都拍照,然后放在網上秀一下。

宋少鵬:你們以前都是這樣嗎?

戢云倩:有朋友圈以后基本就這樣了。

宋少鵬:朋友圈深刻改變了大家表達、交往的方式,“秀”成了一種慣習,演化成秀文化。拉橫幅實際上只是秀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如果明年沒有發生行政干預的話,女生節校園里還會拉橫幅嗎?(大家覺得會拉,一定會秀下去的)

馬藝桐:這種傳統一旦有了,后面就會接上去。我上一屆的院學生會沒有拉,我不做也OK。但是這一屆拉了橫幅,從下一屆就要變成院學生會會議上的一項工作議程,比如三月份我們有幾個事情要做,第一個就是女生節拉橫幅,變成了工作流程。

宋少鵬:哦,會成為一個必需的儀式。所以,在這種校園氣氛下,沒有強制規定女生節必須拉橫幅,但是沒有拉橫幅的院系就會覺得有些失落。還有哪幾個學院沒有介紹女生節情況的?

張露露:我是國際關系學院的,學生會拉了橫幅,全院男生出錢給女生每人買了一支玫瑰花,每個宿舍有一袋糖,或者一盒巧克力。錢是男生自己出,他們自發的。

宋少鵬:看起來,女生節有三種過法了:有班級男生集體給過,有官方性質的,還有男生個人行為的。還有其他類型嗎?

侯津檸:我是財政金融學院的。我們院過了女生節,但沒拉橫幅。女生部和別的社團一起辦了個活動叫步步生花,就是玩小游戲。如果游戲玩贏了,你會得到一張小卡片,上面可以寫一個愿望,寫上電話號碼。然后他們從中抽取部分卡片聯系你,找男生給你滿足愿望。

宋少鵬:就是新聞學院同學說比較麻煩的那種是吧?(大家大笑)別人覺得麻煩,你們覺得溫暖嗎?

侯津檸:我沒去,我室友去了,沒有多少男生去,主要是女生玩。是院女生部組織的這個活動。

戢云倩:從哪里招募男生來給女生送禮物、滿足女生愿望呢?

侯津檸:應該是他們聯系的吧,我不太清楚,但最后應該是男生幫忙實現女生的愿望。

宋少鵬:很有意思,實質還是女生給女生過節,然后請男生來實現愿望。我們原先以為女生節的模式一定是男生來給女生過,但實際的組織過程,好些是女生組織男生來給女生過女生節。很可惜今天座談會上男生不夠多,真應該聽聽男生的聲音,不知道他們在抱怨還是在得意。

于 露:三七節那天晚上不是有人在女生樓下唱歌嘛。(有幾個同學回應,是法學院的)

宋少鵬:唱什么呢?

張露露:各種流行歌曲,一開始拉橫幅的也是法學院,也是他們在品六樓下拉橫幅。我認識的幾個法學院女生都轉了朋友圈,是很自豪的那種,法學院男生很文藝,對她們很好。那天已經晚上9點多了,開始大家覺得很奇怪,以為就是唱一首歌,結果一唱起來沒完沒了了。(眾人大笑)我當時在跟同學打電話,打完電話一個小時了,還在唱呢。

宋少鵬:大概有多少男生在下面唱歌?

張露露:大概十五六個。

林凡力:就是喊樓。

宋少鵬:我漸漸明白你們的活動方式了。就是聲音要大,橫幅要吸引眼球,一定要引起熱議。

林凡力:反正我看到我們院的橫幅被別人轉發到朋友圈,我真是特別高興。

宋少鵬:被批評了也高興嗎?

林凡力:呃……被批評不太高興,不過也是一種特殊的關注吧。(眾人大笑)

宋少鵬:被批評也是傳播的手段,被傳播就高興,是吧?

林凡力:對。

宋少鵬:今天沒有法學院的同學,是不是她們覺得被熱議也是很高興的事?

張露露:反正她們都很喜歡,很享受。我當時在十一樓,很想看看,我想很多人都很想看看到底是哪個院的。

宋少鵬:我作為局外人的觀察,校園女生節就是男生給女生過,表達男生對女生寵愛的節日,男生節就是女生對男生表達愛護的節日。女生節不是為展現女生風采,展現女生強大獨立。你們過女生節的目的就是這樣的嗎?

林凡力:女生節就是男生來對女生好的。

宋少鵬:對女生好,這個話說得直接。女生節的預期是男生寵愛女生的節日?

林凡力:對的。女權主義者批評我們,為什么女生不能去劃船,只能坐船頭,你們是在諷刺女性力量弱小么?但是,我們的初衷就是男生保護女生、寵愛女生,但這不是意味著,是因為女生弱小,男生才去寵愛女生。

宋少鵬:女生強大,男生也可以去寵愛你,寵愛是最根本的?

林凡力:對,寵愛是最主要的,“對你好”是最主要的。

宋少鵬:你們認為寵愛女生并不意味著女生弱小。媒體上的一些評論認為寵愛女生是弱化女生,客體化女生,跟你們的理解是不一樣的,對嗎?

張 梟:我覺得媒體上那種政治化的分析,與我們娛樂化的生活調侃是不一樣的,兩者是有差距的。

林凡力:對。

張 梟:雖然為女生過節,但并不代表女學霸不能碾壓男生,不是不承認女生很多地方和男生一樣強,甚至比男生還要強,我覺得這種寵愛并不代表著歧視或者你比我弱小這樣的涵義。

宋少鵬:對你們來說,寵愛并不表示強勢者對弱勢者的權位,寵愛似乎還代表著尊重,不寵愛好像不尊重似的?你們的尊重是用寵愛的方式表現出來的嗎?比如被喊樓的法學院女生覺得很自豪,被寵愛就是被尊重了,是這個意思嗎?

張 月:也不一定是被尊重,就是被關注。

張 梟:用心。

宋少鵬:你們在意的是關注與用心。

林凡力:還有密切同學關系。

宋少鵬:跟尊重有關聯嗎?你們怎么理解尊重?比如有評論認為女生節的這種過法可能含有對女生的侮辱。

周艷麗:我覺得沒有,尊重就是用平等的態度對待。

宋少鵬:你們覺得表達男生寵愛女生的女生節并沒有侮辱、不尊重的感覺?

周艷麗:我沒有感覺到。

張 月:我沒有過過男生節,我覺得一個比較好的方式是,等到今年過男生節的時候,把女生給男生的標語也貼出來對比。如果是互相寵愛,互相關注,那就無所謂物化或者貶低了,只不過是在年輕人的世界里,不討論尊重問題,主要討論感情好。

宋少鵬:男生節拉橫幅嗎?

張 梟:拉。我從網上找到了去年清華大學男生節拉的橫幅,我給大家念幾條。有一條是“松開室友,放著我來”。

宋少鵬:什么意思?

張 梟:“好基友”的那種。

張 月:不要“搞基”,跟我來。

張 梟:女生節有的梗,到了男生節也會有。還有:“財三的男生數第一,妹子心里只有你”,“電二四的男生酷帥狂霸拽,清華的妹子全都撲上來”,還有一個致某某班全體男生,只有一個大大的字“約”。(大家笑)

宋少鵬:是指有性意涵的梗?

戢云倩:其實我覺得女生寫的尺度更大,我們可以說“約”,社會上也能接受,但是如果男生這么說“約”,就會被罵。

張 梟:那就是性騷擾。

宋少鵬:為什么媒體對男生節的條幅沒有這么大的熱議?最起碼我不知道有男生節。

張 梟:也是有關注,但是沒有這么多關注。刷新聞就刷過去了。但是女生節就會有組織去運作,比如,關注性別的女權組織去運作這種事。

宋少鵬:對你們來講,今年的女生節之所以很熱鬧,很大程度上是輿論表現出來的?還是以前女生節就這么熱鬧?

戢云倩:輿論熱鬧。

李 幸:因為今年出了很多尺度大的條幅,比如“春風十里,不如睡你”。還有很多都不好意思說出來。

宋少鵬:你們怎么看今年被媒體爆出來的某些學校的大尺度橫幅?(大家異口同聲:性騷擾!)除了赤裸裸的性騷擾的條幅之外,剛才有同學提到相似的梗用在男生節的橫幅上(是女生說給男生聽),不會是性騷擾,但用在女生節上(男生說給女生聽)就會有性騷擾的意味?為什么?

張 梟:您知道,現在網絡上有一種文化,叫作污文化。污染的污。

宋少鵬:什么?這也是文化?!(同學們大笑)。別別別,我真是不知道,沒有貶義,真是學習了。

張 梟:現在的年輕人喜歡編段子看段子,段子很多就帶有“性”的內容,年輕人看多了,語言就會“污”起來。比如,很多女生看到王凱、靳東、胡歌之類就會說“我想睡你”,包括說國民老公王思聰,大家都這樣說話。如果以過去的眼光看,可能會說這顯示了性別間的權力關系。但對于現在很多的年輕人,就是一個段子、一種表達方式,不是真的說“我要去睡你”。現實行為與話語表達之間存在反差。

林凡力:我們現在對喜歡的表達方式變了,以前我們會說“我喜歡你”,現在我們會說“我想睡你”。(眾人附議,“對的對的”)

戢云倩:這只是表達方式,與實際是有差距的。就像很多女生說:我們看上去很“污”,但其實我們是很純潔的!我發現女生在表達上甚至更大膽了。比如,女生可以更大膽地、公開地說,“約不約”,“我想睡你”。但是男生如果這樣說就是很猥瑣了(指性騷擾)。因為男生說這樣的話,會認為他就真的是這樣想的,但女生這樣說,大家只會認為是段子。

張 梟:若是Gay(男同性戀)說這樣的話,也會無所謂。

宋少鵬:你們所謂“污”文化就是使用性意味的詞,對吧?可不可以理解成邊緣群體對于異性戀男性主導文化的一種反抗模式?一種話語解構的方式?

張露露:我覺得所謂“污”語言,也是因為先在網上流傳了,在網上說濫了,沒有那么“污”了,才在現實生活的話語中使用的。

宋少鵬:不管如何,在你們的世界中,還是存在“性騷擾”與“污文化”的分界線的,盡管我對這條底線還不是理解得很清晰。對于你們來說,男生節或女生節橫幅上的話語,除了赤裸裸的性騷擾,有些帶有性意涵的梗,有的你們認為是性騷擾,有的你們覺得只是段子,只是年輕人的表達方式。如果讓你們選擇明年過不過女生節,你們還會過嗎?你們會怎么過?

張 月:我一直覺得多一個節日,大家都很開心,誰過都可以,沒有男生,女生自己過也行。

戢云倩:我覺得只要能在這個節日里,寫段子就行了。

張 梟:就是寫段子。

戢云倩:主要是得有趣,其他無所謂。

宋少鵬:就是寫段子“有趣”就行了?

張 梟:年輕人過節有趣好玩就行。

林凡力:現在什么節都過成了消費節。

馬藝桐:商家最活躍。

宋少鵬:校園女生節也是消費節嗎?

林凡力:三塊七看電影之類。

張 梟:女生節不是商家制造出來的。往年商家是在三八節那天才做消費促銷的,這幾年討論女生節多了,商家把三八節的促銷時間拉長了,把“三七”與“三八”放在一起過了。其實女生節也好,婦女節也好,我覺得差不多都一樣,只不過是出去逛個街,吃個飯,怎么過都是一樣的。無非是這兩年媒體對于女生節、婦女節有了爭論,被賦予某種政治性,才開始有人說,“我不過女生節,我過婦女節”。對于大部分人而言,還是處于過節這個層次,沒什么好敏感的,就是過個節,跟其他的過節一樣,無非是吃個飯,看看電影。

宋少鵬:所以,對于你們來說,女生節男生節,就是制造出搞校園活動、創造校園氣氛的名目,核心必須要有趣,拉個橫幅、秀個關愛、博個眼球,以這種方式顯示男女同學間的友愛、集體的團結。雖然,女生節男生節是非常性別化的節日,但是絕大多數同學對于其中內含的性別關系的內容實際是不太在意的。

女生不過婦女節

宋少鵬:有個現象要向大家求證。我們班的一個男生曾經告訴過我,三八節那天他要回家給他媽媽過節,已是個家庭傳統了。

張露露:三八節快要變成母親節了,朋友圈那天發的都是三八婦女節祝福媽媽的微信,那天在網易音樂上,里面所有的歌都是獻給媽媽的。

馬藝桐:我記得就是上大學之前的三八節,爸爸會組織幾個家庭的聚餐,就是所有的叔叔阿姨都會到某家里聚餐,向婦女同志們致敬(大家大笑),會有這樣一個儀式性的問候。我們小孩子可以放半天假,也很開心(大家大笑),那個吃飯就是可以從中午吃到晚上那種。

宋少鵬:所以,你們才認為“婦女”是跟“母親”連在一起的。

張 月:小學初中的時候,我們給女老師過節,要給女老師寫賀卡,或者買朵花,康乃馨。后來也不知道為什么,最近一段時間,婦女節變成了給媽媽過的節日。我們老師跟我們說,你們年滿14歲的時候,也可以過婦女節了。我們小學初中的時候沒有年滿14歲,只能給女老師過節。

宋少鵬:14歲是什么概念,是法律上的?

周艷麗:法律上的。14歲以前稱為幼女,14歲以后稱為婦女。

張 月:我一直以為婦女節是放半天假。實習的時候,那天剛好是三八,女工會的領導提前兩天跟boss說,我們申請放半天假,boss沒有同意,但是同意給職工發慰問品。到了三八節下午,女職工一個一個偷偷溜走,大家也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宋少鵬:是有半天假,是國家規定的。我想問個問題,校園里的婦女節是怎么過法?(同學們紛紛表示說:沒有這種說法,沒有過過)

宋少鵬:沒有這種說法?!那你們的觀念里,婦女節和你們有關系嗎?(同學們說:有關系,就是給媽媽過,給老師過

宋少鵬:那跟你們自己的關系呢?(部分同學回應:沒關系)

張 月:如果我工作了,就有關系了,因為我想放半天假。

張 梟:對,放半天假!(大家大笑)

張 月:我媽媽是大學老師,每次一到婦女節的時候,她就往家里拿回慰問品(大家大笑),所以我覺得婦女節就是工會組織過的,給女性教職工發些東西的節日……

宋少鵬:發勞保福利,也是婦女節的一種過法。

張 月:對,就是。我們大學生又不會接觸工會,也不知道怎么過法;同學之間也不會給你過啊。

宋少鵬:所以,你們的腦海中形成了婦女節就是職業女性的節日,是一種福利,放半天假,或是分發福利用品。

林凡力:就是媽媽的節日,放假。

宋少鵬:我想確認一下,在你們的心目中,婦女節和學生階段的女生是沒什么關系的?婦女節就是個節日,是成年女性的節日;或者說,是以工作為界線的職業女性的節日?

林凡力:對于商家來說,還是一個促銷的節日;對我們來說就是一個借口、一個理由;可能有的同學正好想出去玩兒,有個節過……

戢云倩:我記得小學的時候,如果班上有男同學說祝我婦女節快樂,我會很生氣的(哈哈哈,對呀對呀),我會想關我什么事啊!不開心的。

宋少鵬:對于你們而言,婦女節就是給媽媽過一個節日,不管是私人性的,還是公共性的。所以,過女生節,不過婦女節,歸根結底,還是和你們對于女性/女生/婦女的理解密切相關了。過什么節日是你們對于自己身份認同的一種表現呀。那大家聽過有關婦女節的歷史故事嗎?上過課的同學就不用回答了,我們課上講過。其他同學知道嗎?

張 梟:小時候,日歷本上不是有那種節日介紹嘛,知道三八國際婦女節是和女工、無產階級婦女有關的。具體的事件說不出來,大概會知道有這層意思在里面。

宋少鵬:你們的個人成長經驗里,有沒有見到過婦女節的公共儀式?有沒有這方面記憶的?

林凡力:有,婦女節表彰大會。

宋少鵬:表彰誰呢?(大家開始討論……)

張 梟:三八紅旗手啊。(大家:對…對…三八紅旗手)

宋少鵬:有印象?

張 梟:有,有,只有在正經的報紙上,還有晚上的新聞聯播的時候才會看到。

宋少鵬:今天若是不問你們,你們會不會聯想到這些?(大家搖頭)今天問你們,可能喚起了你們的一些記憶。原來三八節還是一個表彰婦女的節日。那么,這個表彰大會表彰什么呢,傳遞給了你們什么信息?表彰婦女做出貢獻?今年的三八節,我看到某官媒的微信公號,還在宣傳三八節曾經是一個婦女爭取權利的節日。

張 月:表彰貢獻。

宋少鵬:三八節與婦女爭取權利的歷史,關于這一點,你們沒有任何記憶,對嗎?

張 月:是的,沒有。一般的印象是,某個女性在某個職業領域里面干得特好,表彰她。

林凡力:勞動婦女。(大家笑)

宋少鵬:你們認為只表彰勞動婦女?

張 月:也可以表彰女科學家啊,反正就得是職業婦女;但是絕不會表彰平權運動上的貢獻。

宋少鵬:哦,就是說在你們的觀念中,三八婦女節已經和爭取權利的歷史相脫離了。總結一下,對于你們來說,婦女節首先就是一個休閑的節日。在個人層面上,就是娛樂的、消費的節日。其次,是商家的促銷的活動。第三,是女職工的福利。最后,考慮到社會主義的歷史,還是國家表彰杰出婦女的日子,這是國家的行為。

張 梟:所有節日都是這樣的,過節嘛。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說不會聯想到那些正經嚴肅的歷史。即使很多有爭權意義的節日大家都不會去這樣想,包括很多同性戀的節日,在歐美都將這些節日過成一個狂歡節,就是狂歡和娛樂。

宋少鵬:剛才張梟提到同性戀的彩虹運動,但彩虹運動的目的是通過狂歡性的活動吸引主流社會的注意,顯示他們的存在,承認他們,讓他們可見。那三八節,或者說女生節,還有這層“可見”的意思嗎?你們還需要這層含義嗎?對于你們,好像更偏向休閑娛樂,而不是讓公眾“看見”的需要,是吧?(大家回應:是的)國家授予杰出女性國家榮譽,是不是讓公眾看到女性的貢獻呢?還有沒有這層含義?

張 月:可能也有,就是說讓公眾看到女生可以做得很好。但是,現在越來越走向精英了。看以前的《人民日報》,表彰的是女工、環衛女工啊,女科學家啊;現在就是女企業家了。

宋少鵬:我換一種問法。對受眾來講,在三八節看到這種表彰,你們有什么觀感?

戢云倩:不太關心表彰!

宋少鵬:這是根本問題啊!你們還會不會有這樣的感覺:“哇,好厲害,女人也可以干這種工作,也可以干得這么好”,有沒有產生向榜樣學習的沖動?

張 月:會想到好厲害,但是不會想著去學習什么的……

林凡力:也不會有特別的性別指向,不會想到“女人也可以做啊”,就是覺得很正常啊!(同學們附和)

戢云倩:就是覺得很優秀啊,但是不會特別聯想到她們女性的性別身份。

宋少鵬:明白了,對你們來說,就是個表彰而已。表彰的性別涵義已不凸顯了。

張 梟:就是一個給女人過的節,不會想到和男人的對比什么的。

宋少鵬:沒有性別對比這層含義了,也沒有想到要向她們學習什么的?(大家:沒有,這個沒有!)

戢云倩:一個女科學家和一個男科學家,向她/他學習的愿望是一樣的,不會因為她是女科學家,我們作為女生要向她更多學習,不會這樣想的。

張露露:我們都是在新聞上、報紙上看到這些人物,不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沒有那么共情的接觸感。

宋少鵬:所以,感覺沒有女生節距離大學女生近?同學們的反應非常真實,也謝謝大家與我分享你們的經驗,我學到了很多東西。關于女生節和婦女節,確實和我以前想象的不一樣。對于同學們來說,并不是你們選擇過不過婦女節,而是現有的婦女節并沒有與你們發生關聯。你們的所見所聞,你們的日常生活經驗都告訴你們,婦女節不是你們女學生的節日。反過來,你們創造了一個女生節,女生節是以你們為主體的節日。

教師手記

通過與同學們的座談,確實打破了座談之前的很多預想。例如,女生節是男生主導的活動、女生節是對婦女節的取代,等等。通過座談會,我們了解到,女生不僅期待男生給女生過節,而且一些院系的女生節活動,是由女生組織男生給女生過的。大學女生不是拒絕婦女節,對于大學女生來說,女生節與婦女節并不沖突,是生命不同時期的兩個女性節日。女生節是屬于大學校園青春狂歡的節日,婦女節則屬于職業女性的社會福利。女大學生對于女生節與婦女節的不同態度,最直接的根源在于她們的自我身份的認同,以及女生/女性與婦女/女人的切割。制造認同區隔的有年齡、婚姻、階級、性魅力,還有傳統/現代的想象。

當我們打算批評大學女生狹窄化的主體身份認同時,千萬不要忘了她們只是“婦女”群體解體、市場社會制造碎片化主體的歷史結果。在集體主義生產方式解體之后,“婦女”作為一個群體失去了建構實存的政治經濟基礎,“婦女”逐漸演化成一種性化與性別化的身份,但還帶有集體主義時期歷史遺留的勞動階級的文化身份。性化的身份是以“性”本體為基礎的獨立實存的身份,性別化的身份是從傳統延續下來、以家庭關系為主確立的身份。勞動階級的文化身份在市場社會中又遭遇貶抑與污名化。當年輕的大學女生拒絕性別化與階級化的社會關系制造的身份時,性化的身份就成為了女性唯一可以接受的“純真”主體。她們認同自己是獨立自主的現代知識女性,拒絕成為背負傳統性別包袱的舊式女人,當然,這里還有階層的幻想,把自己與底層勞動婦女切割。更深層的不能名狀的潛意識是她們已清楚地意識到,女性仍無法擺脫與婚姻/家庭之間宿命般的聯系。對于大學女生而言,如果說“婦女”還有底層階層的意味,那么,“女人”意味著進入了與男人的社會關系中,“好女人”意味著與家庭責任的聯結。

大學校園的女生處于青春期的特定階段,要求享受男生的寵愛/關注/友情時,與婚姻家庭的責任無涉。當我們透過男生主導女生節的假面后,我們看到了女生的主體性,女生對節日的期待、擺布男生的活動策劃、女生節橫幅中展演的男生對女生無條件的示愛(甚至有女生模仿男生口吻的制造)。所以,校園里的女生節與其說是對婦女節的輕浮替代,不如說女生以青春狂歡的暫時歡愉,屏蔽/逃避走出校門后未來現實生活中沉重的性別責任。校園女生節的這場游戲中,把男生的角色完全視為被動與被操控的,不妥也不真實,這是一場男女生共同參與的游戲。事實上,校園里還有與女生節相對應的男生節,劇目相似,只是示愛與接受關愛的主客體的翻轉。遺憾的是,此次座談會上,缺失參與組織女生節活動的男生的聲音,也缺少對男生節活動的組織過程的考察。

女生節與婦女節的切割,并非大學女生的責任,她們只是歷史文化與社會制度的產兒,她們只是這份歷史遺產的繼承者。對于成長在去政治化的市場社會中的這些年輕學子來說,國家的表彰行為已失去了神圣的引導作用。婦女節呈現為職場中的一項女性福利,孝順的兒女往往把婦女節過成了母親節,幽默的丈夫以之作為致敬妻子的借口,算是其中溫情的一幕。當資本收編女生節/婦女節,以女王與女神的噱頭獻媚女生時,年輕學子對于商家促銷有著清醒的認識。對于她/他們,女生節也好,婦女節也好,任何節日都只是揮灑青春、休閑娛樂的理由。

女生節的表現形式中,呈現出一種新型的青年文化,對于我這個中年人來說,有著明顯的代際鴻溝。這個鴻溝讓我對于她/他們的語言、表達方式理解起來有些隔膜。但我不想簡單地批評與拒絕,因為不管我們樂不樂意,接不接受他們的文化,未來的世界是年輕一代的,這是歷史的定數。座談中最震驚我的是他們提出的“污文化”,盡管學生們用了很多的時間與例子努力讓我理解,坦白地說,我仍然無法清晰地把握“污文化”的內涵,特別是“污文化”與“性騷擾”之間的這條界線。“污文化”的表達方式——包含性意味的話語表達方式,對于“性”的凸顯,包括男/女生對于性魅力的在意,可能也是大學青春期的一種獨特表現,與校園這個獨特的既相對封閉而又與社會相互滲透的空間與時間段密切相關。因為走出校門,進入婚姻家庭和社會之后,“性”就會迅速轉化為性別角色與性別責任。但是,在涉性話語的表達上,男/女生存在著性別差異。例如,由男生來表達會被判斷為性騷擾的話語(女生節橫幅中某些話語被學生毫無疑義地視為性騷擾),但如果是由女生說出來的話(男生節中的橫幅),卻被認為只是段子,只是“污文化”的表達方式。而女性的這種表達方式更多地使用于虛擬網絡和公開場合中,而非面對面的私人環境中。學生們認為只要在網絡世界“說濫”后成為流行俗語,這個詞就去性化了,所以,在女學生的“污語言”中,涉性詞匯只是一種抽空了的語言符號。我無法對這個現象給出自信合理的解釋,但我還是傾向于理解為話語解構策略,是處于邊緣地位的女性對于男性主導文化的反抗。當我提出這個解釋的時候,學生們不置可否,對于他/她們而言,“污文化”更多是從眾的潮流行為。期待研究者對這種青年文化做出更深入的研究與合理的解釋。

值得高興的是,她/他們對于女生節表現出娛樂化的輕松與幽默以及去政治化的背后,對性騷擾有著清楚的認識與堅定的拒絕,這來自于年輕一代對于個人權利、隱私、人與人界線的敏感。但是,在開放激進的青年文化的表象背后,仍感覺到他/她們并未擺脫傳統性別規范的約束。他/她們追捧的重口味英美劇、高顏值的日韓劇、二次元漫畫,欣賞的超越單一異性戀模式的多樣態的情愛方式——不管是男男/女女的多元戀愛類型還是異性戀的霸道總裁的追愛奮斗史——大多呈現為克服重重困難通往愛情圣殿的敘事套路,在開放的性、流動的性別界線以及非正統情戀關系的寬容的表象背后,主線仍是對保守的性別規范的致敬。虛擬世界中對于浪漫愛的想象落實在現實校園女生節的示愛體橫幅、寵愛式的節日過法中。這也再次佐證為什么我們認為女生節是女/男生們對進入性別化的社會生活之前幻境般的青春狂歡。節日的娛樂中,仍沉淀與展演著傳統的性別規范。

女生節折射出來的大學校園里青年學子的性別觀念,也給大學教育提出了新問題:性別平等教育要不要納入大學教育中?依托婦女/性別研究的專業化能否滿足大學進行性別平等教育的需求?是不是應該納入通識教育中?在座談會中,確實看到了女學生的主體性和能動性,但主體性并非一成不變的本質存在。我更愿意把女學生的自我身份認同看成是歷史文化和現行的政治經濟制度形塑的結果。正因為這種認識,我們應充分認識到大學教育和大學校園在青年形塑性別觀念中所起的重要性。女生節/男生節,就是青年學子以大學校園為舞臺上演的一出以“性別”為主題的性別劇目,是大學生步入社會之前的一場集體預演,而且是很受學生歡迎的劇目,正在日益演化成儀式般的校園文化。學生已經以女生節/男生節的形式把性別科目擺到了大學校園里,作為教育者,能否引導這個劇目,介入這場演出?而非簡單粗暴地制止和拒絕。我們在座談會中也發現,接受過社會性別方面知識的同學對于大學橫幅中隱藏的性別內涵更具敏感。

另外,作為一種校園文化,女生節里的雜音——引發輿論熱議的某些院校里出現的低俗橫幅,又引出了校園監管的問題。即使按照學生們的評判標準,某些橫幅也屬于性騷擾的范疇了。座談會上的學生都表現出反對性騷擾的明確立場。但是,監管是個最微妙的問題。盡管我努力地去理解學生的表達方式,但我仍無法清晰地厘清作為趣味性表達方式的“污文化”與性騷擾之間的界線。這可能也給高校管理者提出了民主管理的問題,如何提高管理者的性別敏感與性別平等的意識,如何讓學生、性別研究者、管理者一起參與到校園文化的監管中,而非通過壓抑學生的創造力與自由活動的空間簡單化地來凈化校園文化。識別趣味性表達與性騷擾話語之間的界線、禁止校園里各種形式的性騷擾行為,對于學生是實實在在可見的性別平等教育的實踐課。

本文原載《婦女研究論叢》2016年第2期,原題為《身份認同與校園節日:高校女生節的討論》,僅代表作者觀點,供讀者參考。

紅果寶公司與古田縣政府簽訂了投資協議,規定公司主營業務形成的股東可分配利潤,全部用于社會公益事業:鄉村振興、文化傳播、紓困救助。

主要研究成果:

(1)由公司提供山楂標準化提取物(山楂紅素)、由福建省腫瘤醫院林榕波團隊主導的研究者發起《山楂標準化提取物聯合標準阿片類藥物治療難治性癌痛患者的單臂、開放、標簽、I期臨床試驗》在2024年歐洲腫瘤內科學會亞洲年會(ESMO-Asia 2024)上獲得壁報展示機會。這標志著山楂紅素在癌痛治療領域的應用成果得到了國際頂級機構的高度贊賞和認可。

(2)公司委托廈門大學生命科學院林圣彩院士團隊研究發現山楂紅素可以有效激活AMPK激酶、延長果蠅和線蟲近30%壽命,從而為進一步探索山楂紅素在提高代謝能力、延緩人體衰老等功效及其機理,提供了科學方向。

(3)公司委托深圳靈賦拓普公司通過動物實驗研究發現,山楂紅素可快速有效清除小白鼠血液中的血清淀粉樣蛋白,由此解決相關的血管堵塞和炎癥反應等問題。

(4)公司委托中科院-浙江工商大學食品營養科學研究中心對山楂紅素的納米晶體結構進行了分析,發現山楂紅素納米晶體平均粒徑僅為103.18納米(納米級食品標準是≤1000納米);同時,研究發現,在山楂紅素納米載體形式可以有效提升負載的活性物質的吸收率,即,山楂紅素中黃酮,多酚的吸收率超過游離化多酚、黃酮的二倍以上。

點擊下方鏈接,了解山楂紅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南進”!四川省省長施小琳率團出國

“南進”!四川省省長施小琳率團出國

政知新媒體
2025-04-27 20:53:59
俄羅斯已經吞下了一枚毒誘餌

俄羅斯已經吞下了一枚毒誘餌

魔幻故事
2025-04-26 15:58:56
首富鋃鐺入獄,90后兒子6年虧10億,逆勢盤活家族企業

首富鋃鐺入獄,90后兒子6年虧10億,逆勢盤活家族企業

灰鴿觀察室
2025-04-26 23:14:47
變態!上海一懷孕藍貓被砍四肢,活活痛死,網友:我只希望現世報

變態!上海一懷孕藍貓被砍四肢,活活痛死,網友:我只希望現世報

火山詩話
2025-04-27 12:51:45
大冷門!張本美和決賽2:3輸球,無緣冠軍,印度斬獲挑戰賽冠軍

大冷門!張本美和決賽2:3輸球,無緣冠軍,印度斬獲挑戰賽冠軍

國乒二三事
2025-04-27 15:42:43
希臘名哨太糊弄事!陳盈駿杰曼末節18分逆天改命,北京1-0山西

希臘名哨太糊弄事!陳盈駿杰曼末節18分逆天改命,北京1-0山西

后仰大風車
2025-04-27 22:07:09
林俊杰和女友日本約會,小20歲女友年輕漂亮,老粉曝兩人要結婚了

林俊杰和女友日本約會,小20歲女友年輕漂亮,老粉曝兩人要結婚了

古希臘掌管月桂的神
2025-04-26 14:19:45
又一專割中年男人的“智商稅”飲料賣爆了,狂攬近億,暴增834%!

又一專割中年男人的“智商稅”飲料賣爆了,狂攬近億,暴增834%!

泠泠說史
2025-04-23 15:40:19
斯諾克最新戰報!丁俊暉破百后連輸2局,斯佳輝2-0,肖國棟救賽點

斯諾克最新戰報!丁俊暉破百后連輸2局,斯佳輝2-0,肖國棟救賽點

劉姚堯的文字城堡
2025-04-27 03:14:48
寶島狗仔日前向大S家撂狠話:“這輩子會不斷監督且揭發大S家”

寶島狗仔日前向大S家撂狠話:“這輩子會不斷監督且揭發大S家”

香橙娛樂匯
2025-04-28 00:09:16
天熱想吃甜品,不用去外面買!一口蒸鍋就搞定!一口下去糯唧唧的

天熱想吃甜品,不用去外面買!一口蒸鍋就搞定!一口下去糯唧唧的

美食達人計劃
2025-04-26 22:54:16
一商家公開支持京東外賣,劉強東:再免傭金一年

一商家公開支持京東外賣,劉強東:再免傭金一年

界面新聞
2025-04-27 15:32:35
王勵勤走馬上任后,京媒都換風向了,樊振東回歸領軍或成定局

王勵勤走馬上任后,京媒都換風向了,樊振東回歸領軍或成定局

冥王星與一只碗
2025-04-28 00:21:28
王鈺棟爆哭!轟世界波后淚灑賽場,媒體人熱議:鬧劇該結束了

王鈺棟爆哭!轟世界波后淚灑賽場,媒體人熱議:鬧劇該結束了

奧拜爾
2025-04-27 21:54:25
中央第五輪巡視完成進駐12天,10省22名省管以上干部被查

中央第五輪巡視完成進駐12天,10省22名省管以上干部被查

第一財經資訊
2025-04-27 22:42:29
周琦貢獻15分10籃板2蓋帽,末節改變比賽走向

周琦貢獻15分10籃板2蓋帽,末節改變比賽走向

雷速體育
2025-04-27 21:58:25
70歲任達華在香港,去看謝霆鋒演唱會,臉好奇怪,長相變化太大了

70歲任達華在香港,去看謝霆鋒演唱會,臉好奇怪,長相變化太大了

小咪侃娛圈
2025-04-27 09:24:49
我媽和情夫在一起47年,我爸視而不見,她70歲生日大壽上絕地反擊

我媽和情夫在一起47年,我爸視而不見,她70歲生日大壽上絕地反擊

濤哥講堂
2025-04-22 17:30:29
情路百態:探尋愛的真諦與堅守

情路百態:探尋愛的真諦與堅守

青蘋果sht
2025-04-27 05:19:18
內訌!遼媒怒懟賀天舉 當年你不防守也沒嫌棄你 沒資格嫌棄隊員

內訌!遼媒怒懟賀天舉 當年你不防守也沒嫌棄你 沒資格嫌棄隊員

胖子噴球
2025-04-27 19:55:20
2025-04-28 01:08:49
藍田書院
藍田書院
杉洋古稱藍田,藍田書院是八閩最早的書院之一
236文章數 4關注度
往期回顧 全部

頭條要聞

用馬斯克理念改造生產線 95后女生創業1年銷售額上億

頭條要聞

用馬斯克理念改造生產線 95后女生創業1年銷售額上億

體育要聞

我們來自北極圈,我們有全球最恐怖的主場!

娛樂要聞

華表獎獲獎名單!張譯二影帝惠英紅勇影后

財經要聞

2千億!核電開閘 國常會核準10臺新機組

科技要聞

充1秒跑2.5公里,寧德時代比亞迪華為激戰

汽車要聞

蔚來李斌的"十年磨一劍" 從看得見 到看不見

態度原創

本地
時尚
房產
旅游
藝術

本地新聞

云游湖北 | 漢川文旅新體驗:千年陶藝邂逅湖光

5條適合春天的裙子、褲子!溫柔顯瘦美到爆炸!

房產要聞

首開2小時熱銷超 200 套!天河芯紅盤憑什么交出樓市滿分答卷?

旅游要聞

熱聞|清明假期將至,熱門目的地有哪些?

藝術要聞

故宮珍藏的墨跡《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這才是地道的魏晉寫法

無障礙瀏覽 進入關懷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溪县| 民乐县| 承德县| 恩平市| 乌什县| 越西县| 都江堰市| 雷波县| 丰原市| 家居| 固始县| 三明市| 洛南县| 桑日县| 达拉特旗| 泰州市| 嵩明县| 嘉兴市| 乐昌市| 昌图县| 梁河县| 会泽县| 河曲县| 湟源县| 阳泉市| 平昌县| 博兴县| 毕节市| 应城市| 康平县| 南木林县| 远安县| 大姚县| 三明市| 台江县| 万荣县| 庆阳市| 佛冈县| 九寨沟县| 柘城县| 克拉玛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