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么說吧,現在除了中美自己,其他國家大部分都在渴望中美打起來,而這個“打”當然不是指貿易戰,而是“真刀真槍”的打,16年南海對峙老美就想著和我們打,但被我們的決一死戰的氣勢給嚇住了,后面只敢跟我們打他們最擅長的金融戰。
說白了,美國這個"老大"看不慣"新秀"中國的崛起。幾十年來,美國習慣了一家獨大,突然冒出個體量巨大且發展迅猛的中國,它能不急嗎?于是乎,貿易戰、科技封鎖、金融制裁,美國招招狠辣,目的只有一個——遏制中國發展。
但中國在重壓下,我們反而加快了自主創新的步伐。這讓美國的如意算盤落了空,也讓全球經濟跟著蕩起了秋千。物價漲了,工作不穩了,投資風險大了——這些變化,都跟大國博弈息息相關。
再看看其他國家,俄羅斯表面上跟中國稱兄道弟,心里盤算著借機喘口氣;日本一邊喊和平,一邊軍費猛漲;印度左手拿俄羅斯的油,右手接美國的武器,兩頭通吃。這些國家都在中美對抗中找有利位置。
我們的國家看得很清楚:國際上沒有真朋友,只有真利益。烏克蘭危機不就說明了這點嗎?所以中國始終自力更生,國產航母、高超音速導彈、5G技術、人工智能,樣樣都在進步,就是要讓世界知道:別想欺負我,我有能力保護自己。
最讓美國坐不住的是,中國正帶頭挑戰美元霸權。沙特開始接受人民幣買石油,這可是動了美國的奶酪!
薩達姆當年僅僅提出用歐元結算油款,就招來滅頂之災。而我們更高明,聯合金磚國家等新興力量一起行動,慢慢削弱美元地位。
說到底,中美之間的矛盾是結構性的。美國希望中國按它的規則玩,我們卻堅持走自己的路。
對我們普通人來說,這場博弈既有挑戰也有機遇。產業鏈重組、供應鏈調整會影響就業和物價,但國產替代的加速也為本土企業創造了空間。
只要我們保持戰略定力,堅持自己的發展道路,就沒有跨不過的坎。畢竟地球就這一個,理性的選擇應該是:競爭中合作,分歧中對話,為全人類謀共同進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