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us的一夜爆火,像極了DeepSeek一個月前的橫空出世!
一夜之間,號稱全球首款通用AI Agent的Manus,讓硅谷徹夜無眠,讓ChatGPT沉默不語,讓DeepSeek潸然淚下。
甚至有人驚呼,DeepSeek幫我們想出解決方案,而Manus則是幫我們完成方案。
仿佛Manus的出現,一下子就解決了很多公司的人工成本問題,也讓很多人打工人找到了替自己做事的“AI牛馬”。
然而Manus的火爆也伴隨著不少爭議,邀請碼被搶空并炒到天價的同時,也被質疑是套殼產品,甚至外媒壓根就沒什么報道。
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即可。Manus到底是金子還是騙子,含金量到底如何?用戶和時間早晚會證明。
而且Manus的出現也預示著,AIGC(AI生成內容)技術已經進化到了一個令人瞠目結舌的地步。它不僅能幫人開發游戲、制作視頻,甚至還能拍出一部完整的短劇!
沒錯,國內第一批AI短劇已經開始賺錢了!
01
11集賣5.9元 AI短劇開始賺錢了
如果說Manus的爆火還停留在概念階段,那么首批AI短劇的上線,則是AIGC實打實的商業化嘗試。
最近,一部名為《興安嶺詭事》的AI短劇在風芒APP、抖音原生端與B站三大平臺,迅速引發了熱議。
這部號稱首部國產AI奇幻探險短劇的《興安嶺詭事》由湖南廣電旗下風芒傳媒與杭州炬核智能聯合出品,以20世紀60年代國家工業建設為背景,講述了獵人彪子帶領團隊深入興安嶺腹地,尋找日軍遺留的戰略物資的驚險歷程。
民間詭異傳說、關東軍秘聞,熊瞎子大戰冰原狼,喪尸日本兵,這部劇除了AI生成,可謂是把噱頭拉滿了,在如今這個人人看短劇的時代,播放量自然少不了。
相關數據顯示,《興安嶺詭事》在抖音上線后已經取得了4899.5萬次的播放量,而且還成為國內首部付費AI短劇、
該劇在抖音原生端采用前5集免費、后6集付費的模式,解鎖全劇需花費5.9元。
超4000萬的播放量,如果按照10%的人解鎖了全部劇集來計算,營收也將超過2600萬。盡管這個數字和其他熱門短劇比起來有一定差距,但考慮其AI生成帶來的成本降低,仍然是一個不錯的成績。
這部短劇的上線也標志著,國產AI短劇正式邁入了賺錢時代。
然而,從觀眾的反饋來看,《興安嶺詭事》的表現可以說是差強人意。
能看,但還不夠好,還是能一眼看出是由AI生成的。有很多人只是沖著AI生成的噱頭去看的。
但相比早期的AI短劇,《興安嶺詭事》在光線處理、口型匹配、物理運動等方面確實有了明顯進步。
尤其是分鏡流暢度和人物面部表情的自然度,已經讓人感覺不到AI生成帶來的明顯的“恐怖谷效應”。
可即便如此,觀眾對它的評價依然是兩極分化。有人覺得“5.9元看個新鮮不虧”,也有人吐槽“就這效果也敢收費?”
不過,爭議歸爭議,AI短劇的進步是有目共睹的。從去年開始,《白狐》、《三星堆:未來啟示錄》等AI短劇相繼上線,可這些短劇清一色全是辣眼睛表現。
至少,如今的《興安嶺詭事》還能看得下去,甚至有觀眾愿意付費。
這說明AI技術的迭代速度越來越快,AIGC的應用也將逐漸覆蓋更多的領域。
未來AI短劇的質量只會越來越高,甚至有可能達到以假亂真的地步。
02
AI到底會不會取代演員?
AI短劇的崛起,不僅讓觀眾感到新奇,也給整個影視行業帶來了不小的震動。
對于影視公司來說,AIGC技術無疑是一個值得期待的新事物,給行業帶來的最直接的影響一定是降本增效。
傳統的影視劇作品,制作拍攝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而AI技術的引入可以大幅縮短制作周期。
利用AI可以快速生成劇本、設計場景、制作特效,甚至還能生成虛擬演員。這樣一來,影視劇的制作成本將大幅降低,制作效率也會顯著提升。
AIGC還能為影視劇創作提供更多可能性。比如AI可以根據觀眾的喜好生成定制化的劇情,或者通過大數據分析預測市場趨勢,幫助制作方更好地把握觀眾需求。
AI甚至還可以突破傳統拍攝的限制,創造出更多天馬行空的視覺效果。
當然,AIGC技術的發展也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尤其是對演員的生存空間造成了擠壓。
其實早在前兩年,AI就已經開始在替代人的角色。像一些地方電視臺的天氣預報早就開始試水虛擬主播,而在去年,京東更是直接上線數字人劉強東,在直播間里替老板叫賣。
未來可能會出現越來越多的“AI演員”,這些虛擬演員不僅成本低,能幫助影視公司省去大量演員的出場費。而且“AI演員”的效率更高,能根據劇本需求隨時調整形象和表演風格。
此外,AI技術的普及還可能帶來影視行業的“去專業化”趨勢。
原本需要專業團隊完成的特效、剪輯等工作,現在可能只需要一個AI工具就能搞定。以往招個配角都要求科班出身,現在也可以用AI來替代。
這樣一來,影視行業的門檻和成本將大幅降低,演員和從業者的競爭壓力也會不斷增加。
那么,伴隨AI短劇的崛起,演員這個職業到底會不會被AI取代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從影視藝術作品的本質出發。
首先,要明確一點,影視源于生活,演員是“人”的藝術。
演員所扮演的角色是對于生活中有血有肉的人的藝術塑造。“人”字背后,是對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再現。
一部優秀的電影和影視劇,除了劇本和拍攝技巧,演員的表演才是真正的靈魂。
影視劇的核心是什么?是故事,是情感,是人性。而演員的職責,就是通過自己的表演將這些抽象的情感和人性具象化。
換句話說,演員扮演的角色是對生活中有血有肉的人的藝術塑造。
這種塑造不僅僅是外在形象的模仿,更是對角色內心世界的深刻理解和再現。
從這個角度來看,AI很難完全取代演員。
因為AI再強大,也無法真正理解人類的情感和人性。
它可以模仿表情、動作,甚至生成一段看似真實的表演,但這種表演缺乏靈魂,無法真正打動觀眾。
正如部分網友所說:“AI可以演出一場哭戲,但它永遠無法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悲傷。”
演員的不可替代性還體現在他們的創造力和即興發揮上。
一部優秀的影視劇,往往離不開演員的即興創作和臨場發揮。
周星馳的電影中有很多經典橋段都是他即興發揮的結果。這種創造力是AI無法復制的。
《人民的名義》中侯天來飾演的陳清泉和外國友人在床上“學外語”的劇情,被網友玩出了花,也成了互聯網上很經典的一個梗。
然而很多人卻不知道,在拍攝這段劇情時,導演給侯天來下了個套,趁著他還沒有準備的時候讓演員扮演的警察突然沖了進來,這才有了陳清泉捂著臉連喊三聲出去的經典場面。
有網友就評論道:“拍的就是被抓的真實反應!”
而這樣的經典鏡頭,是當下AI技術無論如何也實現不了的,這才是演員最核心的價值。
更重要的是,演員與觀眾之間的情感連接也是AI無法替代的。
觀眾喜歡一個演員,不僅僅是因為他的演技,還因為他的個人魅力、性格特點甚至是人生經歷。這種情緒價值AI虛擬演員很難提供。
雖然AI暫時很難完全取代演員,但它確實給演員帶來了不小的壓力。一是競爭加劇,二是對演技的要求更高。
當然這也是好事,可以倒逼演員提高職業能力和素養,拍出更有質量的影視作品。
對于演員來說,AI技術的發展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演員同樣可以利用AI技術提升自己的表演水平,或者探索新的表演形式。
AI是潮流也是趨勢,其帶來的改變甚至顛覆是不可逆的。
但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只有擁抱變化,AI才能成為朋友,而不是談之色變的敵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