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兒科門診里,經常能遇到一些面黃肌瘦、食欲不振、眼見發青的孩子,他們的父母滿臉焦急,不知道如何才能讓孩子吃得好、長得壯。
門診這個7歲的小智就是一個典型例子:家長發現孩子近半年來總是食欲不佳,吃點東西就喊肚子脹,大便不規律,時稀時干;
家長還發現,孩子特別容易感冒,稍微吹點風就開始流鼻涕、咳嗽。
這些問題的背后都有一個根源——脾虛。調理脾虛的關鍵在于健脾益氣。
今天,邀請到宏韻中醫李蘭錚主任,給大家分享一碗簡單有效的“養脾水”。需要的家長點贊轉發關注學起來!
‘’養脾水“
脾虛的孩子往往脾胃功能較弱,直接吃補品容易加重負擔,而“養脾水”通過水煎的方式,藥性溫和,容易被吸收,不會給脾胃造成額外負擔。
主要由白術、茯苓、山藥和太子參組成。
白術茯苓去除體內濕氣;山藥太子參滋養脾胃,提升運化能力。
四味藥搭配起來性質溫和,既能健脾益氣,又能補肺固表,非常適合脾虛的孩子;而且能夠長期服用,不會有副作用。
將藥材煮水讓孩子當茶飲,每天堅持喝,兩個月過后:
孩子食欲大增,臉色紅潤有光澤,整個人看起來精神許多;而且抵抗力明顯增強,即使感冒也能很快恢復過來。
當然,“養脾水”不是一成不變,可以根據孩子具體情況,進行加減搭配:
比如,有積食,+山楂、神曲;肺氣虛弱,容易感冒,+黃芪、防風;要是孩子睡眠不好+蓮子、百合。
這些加減都是為了更好地針對個體差異,達到最佳的調理效果。
脾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調理也需要一個過程。通過藥食同源的中藥材,慢慢改善孩子的脾胃功能,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春天是調理脾胃的好時機,趁著這個季節,給孩子喝一碗健脾祛濕的小甜水,不僅能幫助孩子不便秘、清內熱,還能增強體質,少生病。
若有不適,還是建議及時就醫尋求專業的治療,切勿私自用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