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覺醒來,國外又有一家銀行傳出了裁員的消息,不算震驚,但危機感重重。
新加坡星展銀行,總員工數約41000人,計劃三年內裁減4000名臨時工和合同工,比例高達10%左右。
無獨有偶,國內的銀行也出現了“奇特的現象”,某國有大行員工數量連續8年下降,2024年僅上半年便減少超萬人。
這些數據背后,則是AI技術對傳統銀行業的深度滲透。
花旗銀行的報告指出,銀行業54%的崗位面臨高自動化風險,而AI的引入不僅能“替代”重復性工作,還能“增強”12%崗位的效率。
銀行業變革的核心邏輯是降本增效,銀行人力成本占總營收的16%-57%,AI的普及直接沖擊了“人海戰術”的運營模式。
從自助終端到虛擬數字人,從智能客服到自動化風控,AI正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重塑銀行業。
而在這場變革中,客戶經理因其專業性,仍有一定的核心競爭力,大堂經理、綜合柜員、后臺操作三個崗位,首當其沖。
一、AI“精準打擊”的靶心
過去,大堂經理是銀行網點的“門面”,負責分流客戶、解答基礎問題。
然而,智能引導機器人、虛擬助手和手機銀行的普及,讓這一崗位逐漸邊緣化。
客戶咨詢問題80%集中在開戶、轉賬等固定流程,AI可通過語音交互快速響應。
一臺智能設備可24小時工作,無需薪資和培訓成本,AI能通過數據分析預判客戶需求,主動推薦產品。
柜員曾是銀行最龐大的群體,但如今,手機銀行、ATM、VTM等自助設備,已覆蓋90%的現金業務。
存取款、轉賬、掛失等操作均可通過APP完成,AI人臉識別、反欺詐系統的精準度遠超人工。
傳統柜員單筆業務成本高達數百元,AI卻僅需幾元。
后臺操作涵蓋數據錄入、單據審核、報表生成等,這些工作高度依賴規則,卻缺乏創造性。
像信貸審核中的資料核驗,AI可秒級完成,錯誤率低于0.1%,遠超人類,且壓根不需要休息,沒有任何主觀情緒,應對突發業務更高效。
二、其他崗位的“暫時安全區”
盡管AI來勢洶洶,但部分崗位因不可替代的人類特質,暫未受沖擊。
除了前面提到的客戶經理,還有技術研發崗、高級管理崗等等。
不過,這種“安全”只是暫時的。AI技術正快速進化,虛擬數字人已能模擬表情和語調,未來或替代基礎客服。
三、銀行人的自救指南
面對AI的“咄咄逼人”,銀行人需從“被動焦慮”轉向“主動進化”,從“單一技能”轉向“T型人才”。
例如柜員學習基礎數據分析,客戶經理掌握AI工具使用,深耕財富管理、私人銀行等需深度客戶洞察的領域,AI僅能提供標準化方案。
最關鍵的是,AI無法替代人類的創新思維和情感共鳴,主動學習AI底層邏輯,從“被替代者”轉為“AI管理者”。
AI的顛覆性在于,它不僅是工具,更是生產力關系的重構。
銀行人無需恐懼,但必須清醒,“穩定”不再是職業的護城河,持續進化才是。
正如星展銀行CEO所言:“AI將淘汰崗位,但也會創造新機會”。
唯有擁抱變化,才能在這場變革中成為“適者”,而非“逝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