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又度龍泉山,萬畝桃林綻若云霞
一年一度的桃花盛會
就這樣如同一曲悠揚的春之樂章
在這片土地上緩緩奏響
39年精彩接力,39年常辦常新。“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唐代詩人崔護留下的千年詩韻,恰似桃花薈的寫照——桃花年年灼灼其華,而這座城與這里的人,早已在時光中煥然新生。
(資料圖片)
1987年,第一縷春風拂過山間泥徑,數萬游人踏出“以花為媒”的初章。老照片里,竹椅粗茶、笑談聲聲,青澀的桃花經濟在田埂間萌芽。曾經的喧鬧已成往事,而今桃林掩映處,漢服衣袂與無人機光影共舞,客家山歌與電子樂交織成韻。洛帶古鎮的油紙傘下,非遺傳承人將桃花繡入綢緞。當古老詩行遇見現代美學,每一瓣桃花都在訴說文化的生生不息。
(資料圖片)
“以花為媒,廣交朋友”。1994年第八屆桃花會期間,簽訂項目協議35個,總投資12.9億元。2008年第二十二屆桃花節,招商引資額達289億元。2024年第三十八屆桃花薈,累計接待游客258.07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6.73億元。今日的龍泉人,又將桃花釀成酒、凝作膠、刻入木,讓龍泉驛桃花品牌價值在產業鏈上流淌。龍泉山炊煙依舊裊裊,卻已化作“等風來”民宿的茶香。
往昔的桃花牽動巴蜀游子心,今日的芳菲早已香飄四海。2008年國際化的第一枝桃花,引來沃爾沃生產線的邀約;2025年的春風里,數字消費券飛向成渝雙城,“龍泉造”汽車載著桃花符號駛向地球彼端。
三十九載花開花落,龍泉驛將古老的詩意寫入未來。變的是桃林外拔節生長的城市天際線,不變的是花影中始終如初的溫暖笑顏;變的是從山野到世界的胸懷,不變的是春風里永遠綻放的灼灼其華。以花興業,向美而行,千年詩句也終于有了圓滿的答案——桃花依舊笑春風,而笑春風的人面,正與新城共新生。
主編:白龍祥
副主編:鄧晴鳳
責任編輯:李娜 鄧爽
編輯:陳卉
記者:馬洲、賈月華
視頻:劉傳陽 張琨
部分資料由區檔案館提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