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抱怨學英語很難,殊不知外國人學漢語更難。
這不就有一個外國學生抓耳撓腮的在抱怨,“你不是個東西”和“你是個東西”兩句話,哪句是在損人,那句在夸人?那到底是東西好,還是不是東西好……
類似這樣被漢語折磨的老外,真的太多了。
順著這個話題,我們今天就來聊聊“東西”這兩個字。
東西是生活中最常見的詞之一,因為它的涵蓋面太廣了,幾乎世間萬物,方方面面都能用它來指代。
日常生活里,“買東西” 是個再常見不過的表達。但你有沒有想過,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字,為什么我們只說 “買東西”,而不是 “買南北” 呢?
有人會說,這是從古代傳下來的說法,是約定俗成。那你是否又想過,古代人又為何這么說呢?
其實這個可不止現代人感到困惑,宋代大名鼎鼎的理學家朱熹,也曾問過他的學生這個問題。
朱熹學識淵博,門下弟子眾多,經常講學傳道。
有一天朱熹給學生們講完課后,聽到幾個學生結伴去逛街買東西,擅長琢磨的他,便將幾位學生叫到身旁,拋出了這個問題:“諸位,我們平日里總說‘買東西’,可為何不說‘買南北’呢?”
這一問就像一顆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面,瞬間在學生們中間激起了層層漣漪,為了解答老師的問題,有人翻找《說文解字》,有人盯著天空出神,就是不知道所以然。一些學生在朱熹的注視下支支吾吾的解釋一番,卻始終難以令人信服。
突然,人群中傳來稚嫩童聲"先生,學生有個猜想。"眾人回頭,見是一位剛滿十歲的孩童,紛紛不屑一顧,議論紛紛。
朱熹將孩子喚到跟前,讓他繼續說。
孩童向夫子作揖道:“五行學說將世間萬物分為金、木、水、火、土五類,東方屬木,西方屬金,百姓居家所用,多取木制器物、金屬器具,所以稱之為‘買東西’;”
“至于為什么說買'南北',那是因為南方屬火,北方屬水,水火無形難儲,自然不能裝進籃筐,自然不會說‘買南北’了。"
孩童有理有據,邏輯清晰的一番話,讓眾人恍然大悟,也讓朱熹捻須大笑,連連贊嘆道:"妙哉!小小年紀,竟有如此見解,五行生克來解釋這個問題,確實有道理。"
當然用五行來詮釋買東西,只是眾多說法中的一種,接下來我們說說其他解釋。
大家看“東”字的演變,最初像不像是一個兩頭系緊中間裝滿物品的籠子。因此有人猜測“東”一開始便是裝物品之物。
經過時間發展,人們還用“東”還可以裝光,也就成了燈籠的形狀。太陽和燈一樣會發光,人們便把東指太陽升起的方向。
太陽東升西落,于是人們便將太陽照耀下的所有喚作“東西”故。久而久之,人們便習慣叫買東西了。
還有一種說法是和古代的商業有關。在古代的城池建設規劃中,為了方便人們交易,通常會建多個集市,在城里東西南北四個方向都會有,也叫東市、西市、南市、北市。《木蘭辭》中便有這般描述。
后來在這基礎上發展,到了唐朝的長安城,只設有設有東市和西市。
這兩個市場涵蓋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物品應有盡有,因此人們要購物都會前往東西市,時間長了就把去市集購物逐漸形成了 “買東西” 的說法。
當然還有一種說法是和洛陽和長安有關,洛陽在東邊,長安是西邊,全天下的商品都集中在這兩個城市。
因此大家說去洛陽購物就叫買東,去長安就叫買西,要購買物品去東西就沒錯了,慢慢的就變成了買東西。
這么多關于 “東西” 一詞來源的說法,你更傾向于哪一種呢?歡迎在留言區分享你的看法。
文中圖片來源于網絡,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