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軒逸(參數丨圖片)不再常駐銷量榜首后,似乎黎明前的黑暗已經到來,面對自主品牌幾乎每月會有新品發布,東風日產能否破局,又該如何破局,轉型的陣痛期又將在何時結束。2025年3月1日,東風日產以一場『最「家」技術發布會』給出了自己階段性的答案。
說實話,這是一場讓我本沒有期待,卻在參與后感到驚喜的技術發布:
『沒有期待』是因為最近參加太多擁有『通天之能』的全方位技術發布會,各家皆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但多多少少卻如此類同,故此,期待值并不高;
而『感到驚喜』的原因,則是本次東風日產技術發布會的內容,完完全全地圍繞著『家』這個主題,在撇開細枝末節后,整場發布的立意顯得尤為清晰,故此讓人印象深刻。
此GLOCAL,非彼GLOCAL
首先要聊聊融合了『global』(全球化)與『local』(本土化)兩個概念的『GLOCAL』。
隨著中國新能源市場滲透率擊穿50%的臨界點,『在中國,為中國』這句常掛在合資品牌嘴邊的話,在近幾年中已經發生著字面意義背后的重大變化。
在之前分析豐田在華的文章中,我們已經通過豐田與騰訊等國內科技公司深度合作的案例,分析了合資品牌如何悄然地將『來自中國,走向世界』放入了自己戰略中,而此次東風日產亦是如此。 比如在智駕方面,東風日產與中國本土的Momenta進行了深度合作,采用了一段式的端到端智駕大模型。
在智己汽車的智駕研究報告中,我們已經詳解了一段式端到端智駕大模型的技術邏輯,這里不再展開科普。大家只要知道,Momenta的高速NOA可從容應對包括匯入主路、避讓大車、大彎轉向、施工繞行、自主通過ETC等場景,高速NOA在130km/h的速度下仍能穩定剎停;城市NOA可實現無保護左右轉、防加塞博弈及借道繞行等功能;而全場景智能泊車針對大角度車位、斷頭路車位、極窄車位等場景,泊車效率與成功率均達到行業領先水平。
顯然,通過local的優質資源,服務于global的技術和產品矩陣,這一趨勢勢不可擋。
此外,官方還表示,在2026年底前,東風日產將持續投入100億人民幣,將研發團隊規模擴增至4000人,專注于電動化和智能化技術的深度探索與創新。同時,東風日產積極攜手中國領先科技公司,與華為合作深度整合鴻蒙生態,與Momenta共同打造基于端到端智駕大模型的高階智駕方案,全面提升智能化競爭力。
亦就是在『GLOCAL模式』下,而相比自主品牌,包括東風日產在內的合資車企,則擁有更為豐富的全球資源,本次東風日產帶來了全新新能源技術架構——「天演架構」。而「天演架構」并非一個以冷冰冰技術為第一性的技術架構,個人認為,它是完全圍繞著『家庭』標簽所打造的移動空間。
最『家』的方案,必須要有亮點
大家可以先回想一下,一直以來東風日產的產品給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相信開過軒逸、奇駿等日產車型的朋友們,應該沒有人會否認『日產大沙發』的口碑。
不過在當下,但凡是以『家庭』標簽掛鉤,皆會以『冰箱彩電大沙發』作為錨點,進行或深或淺,或點或面的宣傳。
然則,東風日產顯然更懂得『打七寸』,將家庭用戶最在乎的大沙發做到了極致,研發了擁有88項座椅創新專利的『百萬級大沙發』,官方稱之為「AI零壓云毯座椅」。
看過我寫延鋒座椅的朋友知道,我不怎么愛聊『沙發』,但「AI零壓云毯座椅」真的是最近最值得一談的一張『沙發』。
首先,在硬件配上,座椅遍布19個氣囊,配備了49個傳感器!
這是什么邏輯,什么概念呢?簡單地說,就是這張座椅一寸寸感知你的靜態及動態體型,并可以調整座椅在臀部和背部位置,多達19個支撐點。官方發布會現場當然也找來了競品,奔馳百萬級車型再次上線,方便大家理解這張座椅的在硬件上達到了行業的何種水平。
硬件上還沒說完,「AI零壓云毯座椅」還給到了氣動坐墊加長結構,該結構伸長量最大可達60mm,而且并非簡單的坐墊加長,而是能提供大腿一個斜上的支撐。若你問我感受如何?那對我這個開慣了運動座椅的車主而言,真是一坐一個不吱聲……太舒服了。
此外,「AI零壓云毯座椅」的按摩力度也讓人能聯想到你最喜愛的哪位技師……嚴謹的官方數據顯示,其充抽一體式氣泵,按摩力度高達60N(超過了一般產品20-40N的力度)。當然啦,在此前我也說過,大家不要拿氣泵結構的按摩座椅與機械結構的按摩座椅比較,不是一類東西。
「AI零壓云毯座椅」最有意思之處在于『AI』二字。
據悉,東風日產團隊運用行業獨有的『自適應體態』AI核心算法,根據1500多位真實用戶數據,生成了20萬份虛擬數字人,用于模擬座椅自適應調節效果。在實際體驗中,該算法還可持續OTA升級,精準匹配用戶體形。
不得不說,這才是我認為,車企對AI在細分領域應該有的精確理解和實在應用。
產品即將上市,N7看點頗多
與Momenta合作的智駕以及自研的「AI零壓云毯座椅」僅是「天演架構」的其中兩個亮點,而全面的技術落地,將以東風日產N7這款車型作為承載,故此,即將在4月發布的N7,看點頗多。
作為一款預估價格15萬級的中高級純電轎車,N7尺寸為4930mm*1895mm*1487mm,車身遵循0.618黃金比例設計,風阻系為0.208,外觀上,實屬合資車中的翹楚。
除了此前提到的兩個技術亮點,N7還將首搭東風日產最新的個14合1電驅系統。
據悉,該系統通過集成多核智能芯片,實現全動力域精準控制,響應速度達到1/10000秒,相比CAN通信提速了100倍。此外,電驅極限轉速25100rpm,比Model S Plaid 還高12%,電機的定轉子比功率,最高能夠達到同級最高的9.69kW/kg。
在提升整車性能的同時,電驅僅僅有85kg的重量,相比傳統分體式電驅減重近30%,重量更輕,體積更小,故此帶來了額外的乘坐空間和儲物空間,有效提升車內空間。
此外,在智能座艙板塊,東風日產推出的云享座艙,在合資品牌中率先接入了DeepSeek等頭部AI大模型。車機方面采用了高通驍龍8295P芯片,搭載了NISSAN OS車機系統、AI智能伙伴、自然之境五感聯動系統、場景自定義、手車互聯等多元功能。
而「天演架構」帶給東風日產N7的還有架構上的安全,比如在電池安全方面,東風日產以全維防護設計,實現了『車電一體化大安全』,通過了四針刺多電芯無熱蔓延電池試驗。同時,東風日產的電池系統還實現了全場景快充和全溫域續航,800V平臺不到7分鐘即可補能400km。
總得來說,東風日產N7在繼承了『技術日產』在底盤、電池、電機方面的優勢外,通過『GLOCAL模式』加強了產品的智能化,或將是一款洗心革面的合資新車型。
1
說實話,若從東風日產N7這一單品的產品力來看,「天演架構」為其帶來的四大尖點技術
(即14合1智能電驅、AI零壓云毯座椅、端到端高階智駕和智能防暈車技術)皆是強有力的大亮點。只是從目前客觀的市場形式來看,東風日產仍面臨著幾個不小的挑戰。
首先是如何改變『日產=燃油車』的認知慣性。因為從2024年的數據來看,日產在中國市場共交付696,631輛新車,軒逸一款車型的銷量占總銷量近半。
在技術發布會后的群訪中,東風日產乘用車公司商品規劃總部副總部長尚順事先生透露,東風日產將會以「天演架構」為基礎,在2026年底前推出5款全新的新能源車型,包含SUV和轎車,覆蓋純電、插混、增程等多種動力類型。而東風日產N7將是一次『重塑』,即是產品架構的重塑,亦是傳播結構的再造。所以,慣性的認知將通過豐富的產品被淡化。
其次,在15萬級的新能源市場,東風日產N7將如何在從比亞迪海豹、小鵬P7+等競品中中突圍。
東風日產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高政浩表示,東風日產N7看似來的比較晚,其實早前『N7已經做到開模都開完了,PT都開始試做了』,高政浩直言不諱地說:『最所以會推翻從來,是因為我們想給出的,一定是「站得住、行得遠、行得穩」的產品……同時,要讓用戶有「眼前一亮」的感覺。』
個人覺得高總還真沒說錯,包括「AI零壓云毯座椅」和「智能防暈車技術」等技術,便已經與競品產生了最『家』的差異。高政浩同樣表示,東風日產N7不僅是東風日產的穩轉拓轉型,更是對東風和日產兩者都起到了極大的影響。
說實話,這場『最「家」技術發布會』,與其說是東風日產的技術秀場,不如說是合資品牌集體突圍的縮影。在電動化智能化的浪潮中,傳統車企的轉型已不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當『技術日產』的金字招牌遭遇新能源時代的重新估值,這場發布會給出的不僅是技術答案,更是一個時代的轉型樣本,在顛覆與重構的十字路口,老牌車企的每一步都將影響整個行業的未來走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