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當GDP增速放緩、企業利潤收縮成為新常態,大部分政府和企業的關注點已經從環保轉移到了生存成本上,環保行業參與者面臨的有效市場需求大幅降低。
據《路透社》報道,特朗普在首次內閣會議上高調宣稱“環保局計劃裁員65%”,涉及員工達到1.1萬人(按當前員工總數1.7萬計算),引發了與相關工會的激烈對抗
次日,為弱化輿論對大規模失業的指責,白宮方面火速澄清,反駁了特朗普的說法,稱“實際目標為削減65%開支”。但無論是減員還是減支,特朗普2.0都將秉持更為強硬的去環保化路線,將資本利益放在首位。
圖源/路透社
這種政策的急速轉變,無疑會讓美國的環保事業遭遇巨大挑戰,許多環保項目可能會因為人手或資金不足而被迫擱置,對美國的生態平衡和可持續發展產生難以估量的負面影響。
從“去監管化”到“掃地出門”
環保逆行正在從華盛頓向全世界蔓延
如果你仔細研究過美國歷史,就會發現,美國保守主義向來具有反對環保的傳統。從里根到小布什執政時期,美國開始進入“保守主義時代”——
里根入主白宮后,認為環境政策已對美國經濟發展造成了負面影響,為了推進經濟改革重振美國經濟,里根積極尋求改變或削弱“環境十年”制定和實施的環保政策,包括確立成本—收益分析的環境管制等。
老布什雖然在1990年實施了《清潔空氣法》以控制二氧化硫,但并未制訂具體減排目標;克林頓雖然堅守綠色主義,先后批準《生物多樣性公約》等,但遭遇了共和黨人控制的國會對環保政策的猛烈攻擊,收效有限;小布什隨后取消或暫緩了前任的一些環境命令,不斷修改和放松一些環境措施,包括在削減國內環保費用等。
圖源/網絡:美國保守主義代表人物里根????
作為一名共和黨人,特朗普深受保守主義思想影響,甚至比里根政府更為激進,他更傾向于動用行政手段對環境政策施加重大影響——
首先,剛剛當選,特朗普過渡團隊就迫不及待地瞄準拜登政府剛剛“修復”的氣候與環保成果,從根本上削減環保法規的影響力;
其次,特朗普任命“環保反對者”擔任李·澤爾丁擔任環保署署長,其在2015年至2023年任職國會期間,曾多次反對擴大環保政策。
最后,便是通過減員/減支等手段“解體”環保局。據報道,特朗普團隊甚至正在討論將美國環保局總部遷出華盛頓,屆時環保局可能難以有效監督環境法規的執行,特朗普的“去監管化”手段將進一步打破環保政策的最后一道防線。
而以上這些,還僅僅只是特朗普政府“環保逆行”的開胃菜。
圖源/網絡:特朗普效應致使大公司放棄環保目標
特朗普2.0的一系列動作正在宣告一個危險的信號,經濟利益再次凌駕于環保之上。其影響遠超美國邊界,目前已有多個全球性企業宣布放棄原先的環保目標——
英國石油公司BP宣布將放棄在2019年至2030年間將可再生能源發電能力提高20倍,達到50千兆瓦的目標;新紀元NextEra曾在拜登政府時期推出“迄今為止最具雄心的碳排放削減目標”,但自新政府上任以來,該公司更愿意談論其天然氣擴張計劃。曾在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股東會議上發起叛變、推動該公司加速綠色發展的投資公司Engine No. 1現在也加大了對化石燃料的投資。
毫無疑問,一場聲勢浩大的反環保運動正在從華盛頓的橢圓形辦公室輻射到全世界。
縮編、裁員、轉行...
環境+水利非私營單位:超過15萬人離開
接下來,我們把視角從華盛頓轉向國內。
如果說特朗普政府的一系列動作,嚇壞了美國環保局員工,那么,國家統計局前不久公布的《中國統計年鑒2024》,則讓不少國內環保人“失眠”。
據《年鑒》顯示,中國環境、水利及公共設施管理業城鎮非私營單位(非私營單位?通常包括國有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城鎮集體企業、聯營企業、外商投資企業等?)就業人員數量在2015年見頂,2015年末達到273.3萬人。
2015前后,新《環境保護法》施行,PPP模式在國內環保行業興起,一大批如葛洲壩、中國電建、中國交建、中信等大型央企跨界進入環保市場。
而到了2023年底(最新數據),人員數量減至257.9萬人,相當于有超過15萬的從業人員離開環境、水利及公共設施管理業城鎮非私營單位!
圖源/統計局:環境、水利業城鎮非私營單位人員數量?
圖源/統計局:環境、水利業城鎮非私營單位工資墊底?????????????????
非私營單位人員數量降低并非由單一因素導致,究其根源,是多重因素交織的結果——
比如,國有企業持續推進“瘦身健體”、混合所有制改革或市場化重組,可能通過裁員、合并部門、剝離非核心業務等方式優化人員結構。
環保水圈在一文中提到,“2024年多家國央企,或為了降低資產管控風險,或為了減少虧損業務對業績的影響,或為了優化資源配置、聚焦主業回籠資金,開始“拋售”環保資產。其中,南方電網綜合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轉讓江門南綜節能環保有限公司100%股權;轉讓平江大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權。國水利水電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轉讓中水(遼寧)水環境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權......”
比如,環保等多個領域的部分事業單位因去行政化、社會化運營或編制壓縮而減少用人需求,甚至裁撤機構部門。
環保水圈在一文中提到,“全國多個省市地區開啟機構編制改革,走在最前面的就有生態環境部門。其中,重慶生態環境局按照4%的比例進行精減,生態環境局機關后勤服務中心要被撤銷......”
環保人的無奈
趕上了一個經濟下沉時代
恰逢3月求職期,一位環保專業應屆畢業生告訴水圈,“最大的無奈,就是趕上了一個經濟的下沉時代。
市政領域需求主要依靠財政資金投入,工業污染治理需求則依賴涉污企業自主投資,而當GDP增速放緩、企業利潤收縮成為新常態,大部分政府和企業的關注點已經從環保轉移到了生存成本上,環保行業參與者面臨的有效市場需求大幅降低。
圖源/網絡:招聘現場擠滿了“找活路”的人
特朗普政府的“環保逆行”,無疑是一個錯誤的示范!全世界的政策制定者都應該保持清醒——環保并非經濟的對立面,環保的退潮或許能為資本贏得一時喘息,但自然的反噬,從不接受討價還價。
來源:“環保水圈”微信訂閱號,僅供分享交流不作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和原作者出處。若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排版:《凈水技術》編輯 李濱妤
審核:《凈水技術》社長/執行主編 阮辰旼
推薦閱讀(點擊標題跳轉)
《凈水技術》2025年活動計劃
《凈水技術》刊務理事會歡迎廣大水務企業加盟合作
詳情可咨詢市場部 :孫編輯 15900878214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