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外交青年智庫·深圳
Glory Diplomacy
讓中國外交青年智慧被全球看見
為中國青年智庫代言
01
今日語錄
(2025年3月9日)
女孩的養育方法很簡單:就是別去妨礙和剝奪她們與生俱來的、自己振翅高飛的能力。
——〔日〕上野千鶴子《女生怎樣活?——上野老師,教教我!》
02
英法能否取代美國在歐洲的核保護傘?
作者 / 阿斯特麗·謝夫勒
編譯 / 白云的故鄉
美澳研究
2025年2月20日,就在德國提前選舉前不久,保守派基民盟主席、德國下一任總理弗里德里希·默茨就歐洲核威懾的未來發表了重要聲明:“我們需要與英國和法國這兩個歐洲核大國討論核共享,或者至少是英國和法國的核安全保障,是否也適用于我們。”自冷戰以來,德國一直是北約核共享安排的關鍵參與者,托管美國的核武器,并保持具備雙重能力的飛機,以便在必要時投送這些武器。這一角色長期以來一直是跨大西洋團結的象征,然而,隨著美國對北約安全保障承諾的不確定性增加,這一角色已成為新的政治辯論主題。
問題1:美國承諾的不確定性如何影響歐洲核威懾辯論?
答:默茨發表評論后,在2025年3月1日周六的采訪中,法國總統馬克龍表示,他準備“開啟關于歐洲核威懾的討論”,并說“法國的核原則中一直存在其核心利益的歐洲維度”。然而,他明確表示,在當前美國政治承諾可能受到質疑的戰略背景下,這種敏感討論必須謹慎進行。
馬克龍總統和默茨總理的言論發表在一個關鍵時刻,因為美國總統特朗普對北約的立場及其對俄羅斯在俄烏沖突中的態度,使跨大西洋防務合作的未來充滿不確定性。特朗普的言行在暗示,華盛頓可能不再堅持在遭受攻擊時保衛所有北約成員國的承諾——這是對北約集體防御核心原則的直接挑戰。美國新一屆政府的官員也加劇了這些擔憂。
盡管德國長期以來依賴美國的延伸核威懾,但現在華盛頓承諾的不確定性增加,引發了關于法國和英國是否能夠提供可行替代方案的辯論。然而,重大的戰略、原則和后勤障礙使得這種轉變變得困難。
問題2:在當前地緣政治背景下,默茨關于法英核保護的言論有何政治背景?
答:首先,必須將默茨總理的言論置于背景中,以評估其重要性和意圖。他是在一次直播采訪中發表這些評論的,而不是作為精心準備的政策聲明的一部分。與其說這是正式的政策轉變、官方文件或準備好的競選聲明,不如說這是他在一個類似市政廳的場合中,面對采訪者直接詢問關于英國和法國核共享問題時的即興回應。默茨也以其在商界職業生涯中表現出的沖動風格而聞名。
這一區別至關重要,因為它表明默茨的聲明可能并非有意向美國政府施壓,要求其澄清對北約延伸核威懾的承諾。相反,他的評論可能反映了在必要時對潛在替代方案的初步思考。
默茨的言論是基于美國從歐洲安全事務中脫身的假設。在特朗普第二任期的前夕,歐洲的討論充滿了假設和對被拋棄的恐懼。現在,這種恐懼似乎已經演變為被拋棄的現實——關鍵問題在于美國將在多大程度上撤出。考慮到這一背景,默茨強調了歐洲變得更加自給自足的緊迫性。他警告說,“特朗普將不再無條件地履行北約的相互防御承諾”,并敦促歐洲必須“現在盡一切努力,至少能夠獨自保衛歐洲大陸”。
默茨可能還想與前總理朔爾茨形成對比,后者的防務政策立場以謹慎為標志,有時甚至表現出對與俄羅斯升級沖突的恐懼,這導致了與巴黎和倫敦的摩擦。
隨著默茨在未來幾個月上任,他的言論是否標志著德國在延伸核威懾問題上的態度發生了重大轉變,還是僅僅是激烈競選環境中的政治言辭,將變得更加清晰。關于德國歐洲威懾的嚴肅外交討論尚未開始,因為默茨正忙于組建聯合政府。
問題3:美國在歐洲的延伸核威懾政策有何意圖?
答:美國對歐洲延伸核威懾的承諾根植于北約第五條集體防御承諾,并得到美國官員的政治保證,即核武器仍然是威懾的核心組成部分,北約本身將盟國核力量描述為聯盟安全的“最高保障”。然而,這些保證是政治性的,而非法律約束。截至目前,華盛頓尚未做出任何決定重新考慮其在為包括德國在內的北約盟國提供延伸核威懾方面的角色,德國目前托管著數枚美國核彈頭。過去幾周,特朗普政府的官員對美國對歐洲的承諾提出了質疑,暗示歐洲需要為自己的防御做更多工作,并且美國軍隊可能會從歐洲大陸撤出。然而,他們并未質疑美國延伸威懾的存在和追求,包括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在歐洲部署的數百枚美國核武器。在美國大選前的幾個月里,美國兩派專家都主張將延伸威懾作為美國戰略態勢的支柱。即使是呼吁優先考慮海外美軍的專家,也呼吁加強歐洲的核力量,以威懾歐洲和亞洲戰區可能同時發生的攻擊。
盡管如此,“責任轉移”到歐洲的戰略信息引發了歐洲國家的恐懼,他們認為支撐美國核保護傘的政治承諾可能不再可靠。這種擔憂源于特朗普政府強調減少美國在海外的軍事介入,引發了關于北約安全保障長期可行性的不確定性。盡管美國繼續在公開聲明中重申其對延伸核威懾的承諾,但其政治決心的不明確性使得北約成員國,尤其是歐洲成員國,對威懾的未來政治可信度產生了疑問。
因此,美國在歐洲的延伸核威懾政策意圖正變得更加模糊。關鍵問題是,美國是否會在所有情況下繼續履行其核安全保障承諾,或者不斷演變的政治動態是否會導致美國在未來扮演更為有限的角色。
問題4:如果美國從歐洲大陸撤出,法英核保護能否成為可行的解決方案?
答:在當前情況下,法國和英國的核力量是美國延伸威懾的補充,但如果美國核力量突然撤出,它們將無法構成可行的解決方案。
法國和英國并未像美國在北約中那樣提供延伸威懾保證。這兩個獨立核盟友的存在被視為對美國在歐洲的戰略姿態和延伸威懾的補充,增加了對手考慮的復雜性。自1974年渥太華峰會以來,這兩個歐洲核武器國家對大西洋聯盟整體核態勢的貢獻已得到認可。
然而,法國和英國的核武庫結構和核原則使得它們不太可能愿意或能夠在美國完全撤出的情況下取代美國的延伸威懾。首先,法國和英國的核武庫規模嚴格針對基于其核心利益的攻擊進行回應。法國擁有不到300枚核彈頭,英國擁有不到250枚核彈頭,遠少于美國擁有的1700枚現役核彈頭。其次,美國目前在歐洲儲存的核武器是空基能力,而非海基或陸基系統。在兩個歐洲核大國中,只有法國擁有空基核力量。取代現有的美國延伸威懾將需要歐洲盟國付出巨大努力,這使得這一前景更加不可能。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這兩個歐洲核大國的核原則與通過在其他國家部署核武器來延伸其核威懾的理念不相容。英國明確規定,其核威懾已經分配給北約的防御。另一方面,法國不參與北約的核規劃小組,并且強調其核決策的獨立性。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法國總統馬克龍在2020年的一次演講中邀請歐洲伙伴與法國就“法國核威懾在集體安全中的作用”進行戰略對話,該演講概述了法國的核戰略。這一總統提議旨在為討論法國核心利益的“歐洲維度”提供空間。四年后,歐洲盟國可以利用這一提議,推動關于法國和英國作為歐洲兩個核大國角色的討論。這必須謹慎進行,以確保這些討論與歐洲大陸最緊迫的需求相關,即加強常規力量對整體防御態勢的貢獻。同時,還必須避免發出任何可能被北約對手利用來分裂盟國的延伸威懾挑釁信號。
問題:歐洲核態勢的轉變將如何影響防擴散架構?
答:歐洲核態勢轉變對防擴散架構的影響將取決于變化的性質。《核不擴散條約》(NPT)禁止新國家發展核武器,是全球核秩序的基礎,但該條約并未明確涉及北約核共享,不過這一做法仍然是爭論的焦點。北約成員國認為,核共享并不違反《核不擴散條約》,因為和平時期這些武器仍由美國控制。他們還認為,這一做法是在該條約1970年生效之前建立的,并且在談判期間被明確考慮和承認。
在極端情況下,例如在德國部署法國或英國的核武器,《核不擴散條約》的界限將被突破。盡管德國不會直接控制這些核彈頭,但批評者會認為此舉違反了條約的精神,甚至更明確地違反了其條款。事實上,這將構成一種新的核共享安排,而《核不擴散條約》并未對此作出規定,如果這種新配置需要增加法國和英國核武庫的規模,甚至可能與它們在裁軍方面的義務相沖突。俄羅斯最近通過向白俄羅斯部署核武器測試了這些界限,引發了關于該條約影響的辯論。
采取不那么劇烈的轉變,例如在德國或其他表示興趣的歐洲盟國部署載有核武器的法國戰機,可能不會直接挑戰防擴散機制,但可能會引發批評,特別是在全球南方的無核武器國家中,西方在核問題上的雙重標準普遍存在。此外,歐洲核態勢的任何變化都可能加劇已經緊張的地緣政治環境中的戰略風險。
此舉可能引發額外的連鎖反應。其他地區大國可能將其視為加強自身延伸威懾安排——甚至追求獨立核武庫的理由。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公開表示,如果北約成員國身份無法實現,烏克蘭可能會尋求核武器。沙特阿拉伯、韓國和日本的官員也發表了關于潛在核擴散的有條件聲明。阻止盟友獲得核武器長期以來一直是美國延伸威懾的政策目標。(完) (免責聲明:本譯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公眾號的任何立場,譯文僅供研究使用。)
03
廣而告之
(2025年3月9日)
全球視野,青年視角,大外交青年智庫(GDYT)小紅書,用獨特觀點解讀世界風云 。
04
東盟觀察
駐宋卡總領事汪志堅同泰國合艾企業家代表舉行座談
2025年3月4日,駐宋卡總領事汪志堅同泰國合艾企業家代表舉行座談,雙方就泰國經濟形勢、中國市場發展機遇、對華貿易投資等深入交換意見。
05
《大外交》
作者:〔美國〕亨利·基辛格
譯者:顧淑馨、林添貴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06
蓋觀定論
07
大外交青年智庫(簡稱“大外交智庫”)(Glory Diplomacy Youth Think-tank,Glory Diplomacy或GDYT)是一家創辦于2017年的以外交安全為主的綜合性戰略研究機構、社會/青年智庫,總部在中國深圳,是深圳首家非官方外交安全智庫、中國首家青年智庫,創始人是王蓋蓋。GDYT一直堅持“只有修煉好內功,才能放心去實戰”的發展理念,從2017年創始初期便開始穩扎穩打,于2018年成立青年原創評論組(2022年改組為編輯部)并創辦《智本青析》電子雙月刊至今;2019年在海南開設分支機構即海南大外交學會,同年成立青年發展研究中心并于2021年創辦世界青年菁英坊《早點知道》講座項目至今;2020年成立應試就業研究中心并創辦《真題解析》付費專欄,同年7月,GDYT成立外交安全咨詢公司,集中研究國家安全與國際安全、海外利益分析與保護、青年外交與青年發展、區域國別與國際組織、跨國公司與全球治理等事務;2021年成立外文編譯評議部并創辦《大譯編參》電子刊(該編輯部于2022年創辦《每日信報》微電子日刊),同年成立區域國別研究中心(2022年創辦《新國別簡報》欄目);2022年成立世界外交數據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2022年創辦《鴻士論天下》欄目)、國家安全研究中心、黨的理論創新研究中心,并合并所有專訪項目整合為《與名人對話》欄目,組建“青年智庫特種部隊”全職高精尖部門。GDYT從2021年以來至今,多次舉辦全國(含全球)青年國際問題學術研討、政策分析與思想交流等活動,如“國際問題研究型青年智庫發展模式探索論壇”、“國際關系青年辯論賽”、“國關青辯最佳辯手論壇”、“世界青年菁英坊《早點知道》系列講座”、“國際問題研討會(GDYT·ISAS)”系列活動、《與名人對話》系列活動、《鴻士論天下》系列活動、新時代中國國際戰略高端論壇與菁英論壇等。自創辦以來,GDYT一直致力于“讓壹億中國大外交青年的智慧與方案被全球看見”,聚集全球各地有志青年為實現個人、社會、國家和世界和平發展而奮斗,至2021年底,已發展成集專家顧問、研究員、評論員、特約研究員、編譯評議員、助理研究員、實習生、志愿者等全方位國際人才體系(200余人)的青年智庫樣本標桿,聚焦中國與全球大外交領域青年的原創方案、發展計劃和外交延伸等助力與服務,在“對照全球外交發展、對接世界高端智庫、對比新型平臺建設”的三原則下為中國的外交與安全的發展貢獻青年力量和方案,實現價值增值與最優,效果非常明顯,為政府、企業、智庫、高校、非政府組織以及個人都有提供咨詢等服務,被海內外青年譽為現代智囊的“青年精英大腦集中營”,是全球新型外交青年智庫的開創者和代言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