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乾隆、嘉慶、道光三代皇帝親自檢閱該部隊30余次,對該部隊關愛有加。這支部隊有什么特別之處,讓最高統治者這樣垂青和重視呢?
我們先看看這支部隊的戰績:
乾隆13年(1748年)組建之初,參加了平定大金川之役,大獲全勝。
乾隆23年(1758年)參加平定新疆回部大小和卓反叛之戰,成功解了黑水之圍。
乾隆30年(1765年)和34年,兩次參加清緬之戰。
乾隆36年(1771年)至41年第二次平定大小金川之戰。
乾隆51年(1786年)平定臺灣天地會林爽文起義。
咸豐10年(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參加了京城保衛戰,抵擋英法聯軍的進攻,傷亡慘重。
光緒26年(1900年),奉命進城守衛北京。
在歷次戰爭中,都做出了巨大的犧牲,立下了赫赫戰功,經歷了從強盛的精銳部隊,到最后的衰落,可以說這支部隊見證了從乾隆時期直至清朝滅亡的軍事及政治歷史。
這支部隊就是西山健銳營,也叫云梯營。
健銳營的組建源于一場戰役,乾隆13年(1748年),大金川地區(今四川金川縣)發生叛亂,朝廷派兵平定,但是金川當地地勢險峻,土司們還用石頭修建了很多高大的碉樓,派兵把守,清兵久攻不下,加上將領指揮失當,損失慘重。
乾隆下令從八旗前鋒營中選拔少壯健勇之士300名,并在香山地區仿造了多處碉樓,組成了云梯兵,演習攻打石碉樓。年底,富察傅恒率領大軍及云梯兵趕赴金川,大獲全勝。第二年朝廷接受大金川土司的求降。此役中,云梯兵受到了乾隆的贊賞。
石碉樓
戰后,乾隆認為云梯營的兵丁,歷經數月操練,又經過戰場歷練,如果再回到原部隊,那么
之前的努力就白費了,于是將云梯兵專設一營,成為精銳部隊,以備不時之需。于是乾隆14年將云梯營改組成健銳營,駐扎在在香山地區。乾隆15年,健銳營設水師。
健銳營的主要職能是扈從行止、出征征戰、參加校閱展示、火班救火等。乾隆15年起,健銳營擔負“三山五園”中靜宜園的守衛任務。靜宜園是皇帝的行宮御苑,守衛任務極其重要,可見健銳營當時有多重要。
這么一支立過赫赫戰功的精銳特種部隊,隨著大清王朝的腐敗、衰落,和當時所有的八旗兵一樣,一步步最終隨著清朝消失了。
團城演武廳
如今香山地區仍保留著當年健銳營的團城演武廳,是唯一完整保存了原有校場格局形制的皇家武備建筑群,是三山五園皇家園林中軍事文化的重要體現,也是京西旗營文化最完整最具代表性的遺存。
團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