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8月份,25歲的毛澤東從長沙出發,經漢口,換乘京漢鐵路火車第一次進京,準備參加蔡元培等人在北京發起的赴法勤工儉學。
毛澤東抵達北京不久就搬進了當時的景山東街三眼井胡同吉安所東夾道的一個院子里。
熟悉景山一帶的人,十有八九都知道這片兒有一個毛澤東故居,有人說是在吉安所左巷,也有人說在三眼井胡同,其實說的都沒錯。
三眼井胡同的北邊,是清朝宮女嬪妃死后停放靈柩的地方,叫"吉安所",而東邊的吉安所左巷,正對著三眼井胡同的中段。由此我們推斷,吉安所左巷的毛澤東故居,跟三眼井的毛澤東故居,原本就是一個地方。
當時毛澤東剛從湖南第一師范畢業,經濟并不寬裕,據說連路費都是從朋友那兒借的。
所以他在北京的住所也是和別人合住的,相當于集體宿舍,共有七個人住在一起,自然條件也好不到哪去。
后來,本來以赴法勤工儉學為目的來京的毛澤東被列在出國名單中,他卻有了新的決定。
三眼井胡同
毛澤東覺得出國,學習新的事物,新的道理固然重要,但好好了解我們自己國情,考察我們當下社會的狀況更重要,并最終留了下來,成了北京大學的圖書館書記員?,F在成了北大學生最自豪的一件事,“當年毛主席曾經是我們的圖書管理員”。
當年毛澤東在北京大學當圖書管理員,月薪是8塊錢到15塊錢。換算成現在的貨幣,相當于800到1500塊錢。
而同時期系主任李大釗,月薪80塊錢,相當于現在的8000塊錢,而作為自由撰稿人的魯迅先生,月收入高達300元,相當于現在的3萬塊。
如此說來,毛澤東當時的收入水平并不高,就這樣每月還得往老家寄錢,難怪要住在三眼井的集體宿舍里。
毛澤東在這兒認識了李大釗、陳獨秀,并開始接受了俄國十月革命的思想。這對他后來最終走上馬克思主義的道路,起到了重要的指引作用。
1919年7月毛澤東回到了湖南,逐漸開始了他一生波瀾壯闊的革命生涯,可以說,毛澤東在北京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在他一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就在吉安所左巷的這個集體宿舍里,度過了一個個不眠之夜,做出了人生最重要的決定!
目前三眼井已經被列為北京25片歷史保護街區之一,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盡可能地恢復歷史原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