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權轉自:晏凌羊(ID:qiushan08),作者:晏凌羊
對普通人來說,選擇一條主流的生活方式,就是對自己利益最大化的選擇。
有個熱帖,講的大概是一位女教師去鄉下支教,看到有的男學生像“俠客”。
比如,考試前一天去沙漠騎摩托,考完試后就游蕩去拉薩,見了人就跟人家喝大酒……
最后,博主得出的結論是:人生不是只有一種活法。
我沒轉,但作為一個從農村里硬爬出來的人,我想談點我的看法。
這樣的男生,在我成長之路上見過太多了,有比我大幾屆的,有和我同屆的,還有比我小的。
學生時代,他們讀不進去書,蔑視權威、離經叛道,驚起尖叫無數,一副“愛誰誰”的樣子,看起來很酷。但是,他們當中絕大多數人,我說的是“絕大多數”,最后卻走向了一條自我放逐和毀滅的路。而且,對周圍人殺傷力極大。
我親舅舅,上學時玩吉他、追小虎隊,經常逃課去徒步,從來不把世俗的功利性標準放在眼里。
后來呢?他因為搶劫又遇上嚴打,入獄四年半。出獄后娶了我舅媽。然后,他發現自己承擔不了生活的重量,開始酗酒、賭博,開啟了打老婆、打小孩、打父母的家暴之路……
最后眾叛親離,45歲暴尸街頭。
我同學的哥哥,曾經是我們小學里最靚的仔,跳霹靂舞、芭蕾舞一絕。別的男孩子為穿緊身芭蕾褲而羞澀,怕引人笑話,他完全不放在眼里;上小學就抽煙、追求剛畢業來學校教美術的女老師,一時被奉為傳奇。
后來呢?他沒考上初中,就出去打工。有點錢就拿去看世界,我們還不知道火車長啥樣的時候,他已經去過北京、上海。
再之后,他做了建筑工人,回家娶了老婆,又成為了賭鬼和家暴狂,還是好吃懶做那種……田地里的活兒都是老婆干,還把老婆賣農產品換來的孩子的學費錢,全部賭光。
我表弟,上學時候看起來也跟故事中的那個男同學一樣。那時候,他長得帥又愛干凈、會打扮,打籃球、玩游戲機都很溜,吸引一批女孩子的注意。實際上,他花的都是農民父母從牙縫里省出來的錢。
上學時候,他經常逃課,高考后落榜,填志愿時第一志愿是清華。他很能喝,靠喝酒交到一幫同樣愛喝酒的朋友,說要跟這幫人合伙做生意,忽悠來了一些錢出去考察。最遠去到了烏蘭巴托,回來說自己是全村第一個出國的人。回國后,生意沒搞起來,錢卻花光了。
這中間,當然也沒少見義勇為。比如,曾經救起一個落水兒童,接受那戶人家的“頂禮膜拜”。
后來呢?他娶了個很能干但出生于孤兒家庭的老婆。婚后幾年開始不做事,“低端的活兒看不起,高端的活兒干不了”。
現在,父母六十多歲了,還靠打工那點微薄的收入養著他。他老婆因為忍受不了這個長期好吃懶做的丈夫而鬧離婚;他女兒因為從小沒得到過太多父親的關愛,對他怨念頗深……
這類“壞男生”,我真是見太多了……
到了中年,他們大多好手好腳,但寧肯在家里啃父母、啃老婆都不肯出去工作,“本事小,但在家里脾氣大”。到了中年,還活得像個人的,很少。
如果哪天我真的活不下去了,但我身體健康的話,我還是能俯得下身子去做“吉祥三?!保?strong>保安、保潔、保姆,并且奮力成為“三保”中的佼佼者。
而他們不愿意去干這些工作,說是怕周圍人的眼光,怕被哥們兒看不起。
如果這種說辭為真,那我覺得還是智商問題。你那么在乎八竿子打不著的周圍人、哥們兒的眼光,就不在乎能養活整個家庭的你老婆的眼光?活在這個世界上,你到底應該討好誰、在乎誰的感受,你還不明白?
好吃懶做的人,不說人品了,絕大多數智商就不過關。年輕時候不好好學習,到社會上沒有猛練一門技藝,又不肯承擔家庭責任,也是智商不過關。
AI生成
我還見過這樣一個“壞男生”:上初中時,他從來不好好學習,拿父母給的飯錢去打游戲,考試時遇到不會做的題目,直接在試卷上畫紅叉叉。他的父母也是,只要聽他說“去同學家里了”,就不再過問他是否回家過夜。
那所初中的校長真的是一個非常負責任、把學校當家的校長,學校里申請到一點經費,他恨不能把它全部花在學生頭上。他經常拿自己的工資出來,去資助學校里的貧困學生;他也努力地拉拔差生,希望他們哪天能意識到讀書的重要性,把心收到學習上來。在好學生和好家長中間,他非常受愛戴,只可惜,不到五十歲就因為腦溢血去世了……
他去世前幾個小時,到學校進行晚自習巡查,發現有幾個男生不在座位上,這其中就包括那個“壞男生”。一問,說是跑去湖邊游泳了。校長聽聞,急得跳腳,擔心這幾個男生的安全。畢竟那時候湖邊黑燈瞎火的,而且他也不知道,這幾個男生到底會不會游泳。大半夜的,他一個人打著電筒、騎上摩托車去湖邊找他們,找了幾個小時,湖邊連個鬼影都沒有。
回到學校,已經是晚上十點多。后來問周邊小賣部的人才得知,那幾個學生原本是要去湖邊游泳,但后來看到學校外面的游戲廳,就臨時改了主意,打游戲去了。他跑到游戲廳,把這幾個男生都揪了出來,送回宿舍。自己回到家時,已經十二點了?;氐郊依?,他覺得有點累,就打了一盆水泡腳。這一泡,他就歪倒在床上,再也沒醒過來。家人把他送去醫院時,已經救不回來了。
AI生成
他去世的消息傳開,全校師生和家長心痛不已,去他們家吊唁的人絡繹不絕。他下葬那天,收到的花圈從家門口一直擺到了大街上……很多農民自己家里沒多少錢,但還是湊出錢來買花圈,表達對他去世的哀痛。
有的人比較嘴碎,就跟那個“壞男生”說:“要不是因為你們,他可能也不會死?!碑斎涣?,從科學的角度來說,“校長找了他們大半夜”跟“校長突發腦溢血去世”之間,并沒有很強的因果聯系,這么說話是不對的。
但是,令人氣憤的,是那個“壞男生”的反應。其他幾個和他一起出去打游戲的男生,都因為校長去世而感到有點內疚,唯獨他,理直氣壯地懟了回去:“是他自己愿意去找的!我逼他了嗎?他活該!”這話一出,就真的惹眾怒了。
校長作古很多年后,我打聽了下這位“壞男生”的近況:因參與黑社會犯罪,在掃黑除惡斗爭中被抓。
那幫跟他一起去打游戲的男孩中,也有一個比較成器的,受校長的感化改邪歸正、努力學習,最后考上了中專。畢業后,做著一份普通的工作、娶了老婆養了娃,努力養活了一個家。
我覺得,那位女教師之所以會謳歌男學生那種“俠客”精神,是因為她并沒有長長久久地呆在農村,沒有看到這些故事的后續。
她只是厭煩城市里人人都在追求“豪宅豪車好收入”的功利性競爭,進而想象出了農村俠客的浪漫圖景,并將自己對生活的某種向往,投射到了他們身上。
可是,這種想象是不符合現實的。我就問一個簡單的問題:這些“俠客”走天涯的背后,錢從何來?是誰在為他們的“俠客行”買單?他們的任性背后,又有多少父母、妻子、兒女的血淚?
這些所謂的“俠客”,搞不好就是社會最大的不穩定因素,輕則禍害家庭,重則為害社會。
我們都在抱怨內卷的人生,抱怨人與人之間比拼個沒完沒了,抱怨這個世界關于“見世面”的衡量標準很單一。但是,男學生的這種“任性”,真不值得美化和謳歌。
衡量你對另外一種生活是否向往的唯一標準是:讓你們身份互換,你是否愿意?你在城市里生活,拿著白領的工資,過著朝九晚五的生活,然后去問一個生活在貧困地區的農民:“你愿意和我互換人生嗎?”人家也許會舉雙手雙腳同意,而你就未必了。
人活在這個世界上,從出生就能感知到生活的質量,所不同的是,有人嘗試著背負起這份重量,并在成長過程中,一點點將其變輕。
比如,一早就知道自己能獲得這份求學機會非常不容易,抓住一切機會努力學習、成長,繼而改變自己和家人的命運。而有的人則選擇逃避這種重量,然后,把自己該承擔的那一份,撂挑子給別人。
比如,年輕時候不學習、不賺錢、不攢錢,天天想著要出去“見世面”,視世俗標準為糞土,老了讓身邊所有人為他的任性買單。
我是無論如何,都沒法跟后者共情的,我的成長經歷,也決定了我始終沒法為包裹在文藝外殼下的敘事感到浪漫。
安分守己的人生,很值得鄙視嗎?離經叛道的人生,又那么值得神往嗎?世界是由離經叛道的人“引領”的,但卻是由安分守己的大多數“創造”的。
離經叛道的人,一類對社會有極強建設力,另一類有極強的破壞力。比爾蓋茨退學、創造了微軟;韓寒退學,靠寫作突出重圍……但是,這些人都是鳳毛麟角。
絕大多數中途退學的人,最后都混成了“街溜子”,只能靠嫖娼、賭博、吸毒、家暴、啃老等低級發泄,解決內心的沖突。聰明人、能逆襲的人在人群中占的比例很小,這是常識。
社會穩定,靠的就是安分守己的人,靠的就是每一個肯對自我和家庭負責的人。對普通人來說,選擇一條主流的生活方式,就是對自己利益最大化的選擇。
作者:晏凌羊,80后,2001年云南省高考某市文科狀元,在廣州生活的單親媽媽,從體制內離職創業的小白。著有情感暢銷書《愿你放得下過往,配得起將來》《愿你有征途,也有退路》 。本文選自晏凌羊(qiushan08),如需轉載授權,請與作者聯系。
-每日教育新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