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長風
近日發布的《2024年中國微短劇產業研究報告》顯示,2024年中國微短劇市場規模達505億元,首次超過當年國電影票房(425.02億元),這標志著我國影視娛樂消費格局的深刻變革。
當觀眾在短視頻平臺上樂此不疲地觀看微短劇時,傳統電影院的燈光似乎正在漸次熄滅。微短劇的爆發究竟是碎片化、快節奏時代的影像娛樂泡沫,還是影視產業的藍海?
在多種新影像娛樂形態的沖擊下,春節剛被《哪吒之魔童鬧海》吸引回影院的觀眾,今后能否成為電影院的常客?這是一場關于影像內容消費、藝術價值和影視產業未來的深度博弈。
微短劇為什么能快速“超車”?
據媒體報道,《2024年中國微短劇產業研究報告》(下稱《報告》)由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中國傳媒大學視聽藝術研究中心、中國電視劇制作產業協會等出品。
報告披露了我國微短劇產業整體用戶規模、市場規模數據。2024年,全國短劇用戶規模達到5.76億元,占整體網民的52.4%。市場規模更是高達505億元,首次超過當年我國電影票房(425.02億元)。預計2025年市場規模將達634.3億元,2027年856.5億元,年復合增長率將達19.2%。
報告顯示,2021年至2023年我國微短劇市場規模分別僅為3.68億元、101.7億元、373.9億元,短短幾年時間,我國的微短劇市場呈現出幾何級的爆發式增長。
微短劇為何能在影視娛樂行業快速“超車”?究其原因,這是碎片化時代觀眾對影像娛樂快節奏消費的需求、互聯網與影像娛樂技術迭代與資本熱錢涌入這一賽道共同作用的結果。
在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的當下,人們越來越傾向于通過碎片時間快速獲取影像娛樂消費內容,微短劇這種“快餐式”的影視娛樂形式自然成了很多人的首選。短視頻平臺的算法推薦系統,讓微短劇能夠精準觸達目標觀眾。
更重要的是資本的涌入。微短劇的制作成本低、周期短、回報快,很多影視文化公司和資本方都把其當成了“低風險高收益”的新風口。
電影的價值從來不只是票房
與微短劇的高歌猛進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24年我國電影行業的 “爆款荒”。2024 年中國內地電影票房425.02億元,暑期檔票房僅 116.41 億元,與2023年暑期相比幾乎腰斬。《抓娃娃》以 33.27億元成為唯一票房破 20 億的影片,而 2023 年同期有 4 部影片票房超 20 億。
2024 年暑期檔上映的影片中,《異人之下》《解密》等頭部影片因口碑爭議未能引爆市場。
如今的觀眾對電影“文化共鳴”與 “情緒價值” 的要求提升,但很多國產影片和引進大片難以達到觀眾的觀影要求。
此消彼長,2024年中國影像娛樂消費市場上,微短劇的市場規模首次超過了全國電影票房。
雖然微短劇在市場規模上“超車”了電影,但這并不意味著電影已經被超越乃至被取代。電影的價值從來不只是票房。電影的文化藝術價值,遠遠超出了票房本身。
電影的核心競爭力在于它的藝術性和文化深度。2025年春節檔的《哪吒之魔童鬧海》,不僅以創紀錄的高票房拿下了全球影史動畫片票房冠軍,還通過震撼的視覺特效、大膽的敘事創新和深刻的情感表達,吸引很多觀眾二刷三刷。這種成就不是靠簡單的市場邏輯就能復制的。
電影從來都不僅僅是一種娛樂產品,它更像是一個時代的精神符號。
比如《活著》《霸王別姬》《芙蓉鎮》《高山下的花環》《我不是藥神》等經典影片,不僅用影像藝術記錄了歷史,還深刻影響了觀眾的價值觀。這種文化藝術價值是微短劇無法比擬和替代的。
微短劇須擠出泡沫走向精品化
在微短劇市場快速擴張的同時,我們也必須警惕它的同質化、泡沫化風險。2024年,微短劇中“霸道總裁”“甜寵虐戀”等套路化題材占比超過70%,缺乏真正的創意和深度。如果不解決這個問題,微短劇的熱潮很可能會像煙花一樣,短暫絢爛后迅速消散,“泡沫”遲早會被戳破。
此外,一些微短劇播出平臺誘導觀眾多次充值才能觀看的惡劣現象也曾被媒體多次曝光批評。
實際上,這兩年微短劇相關融資事件同比呈現下降趨勢,資本的熱度正在逐漸降溫。
2024 年,國家廣電總局出臺備案新規,抖音下架違規短劇 209 部,行業進入 “去偽存真” 的 2.0 階段。在此背景下,微短劇需向 “精品化” 轉型,拒絕 “爽劇套路”,探索現實題材、傳統文化等多元方向,如 “微短劇 + 文旅”、“微短劇 + 普法” 模式已初見成效。
在國家廣電總局持續的政策指導下,2024年,微短劇領域涌現了一批格調高雅的作品,如聚焦古籍修復和文物保護的《重回永樂大典》,展示皮影戲、相聲、川劇變臉等非遺的《錦衣巷》等。
電影與微短劇不是對抗是共生
微短劇和電影并不是非此即彼的關系。微短劇更像是一種“補充”,它滿足了觀眾在碎片時間內的影像娛樂消費需求,而電影則是一種“深度沉浸”,它通過復雜敘事和藝術表達,為觀眾提供了一種獨特的文化體驗。兩者的融合與共生,或許才是影視行業未來的真正出路。
比如,微短劇可以為電影行業的內容創新提供靈感。而電影則可以通過自身的高質量制作和技術優勢,為微短劇的發展提供藝術指導和技術支持。
站在500億市場規模的歷史節點回望,我們既要看到微短劇對影視產業形態的重塑力量,更要清醒認識其內容淺層化、創作粗放化的潛在危機。唯有微短劇提升制作水準、電影堅守創新內核,方能共同推動我國影視產業邁向“質量優先”的新紀元。
當《哪吒之魔童鬧海》這樣的電影藝術精品引發全民熱議,當IMAX巨幕前依然聚集著渴望被感動的觀眾,我們確信:影視藝術的真正價值,永遠在于那些穿透時空、直抵人心的精神共振。
【影視風向標】由資深媒體人、中國電影評論學會秘書長、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新媒體文藝評論委員會秘書長、中國影協理論評論委員會理事胡建禮主編。涵蓋微信公眾號、人民號、微博、百家號、企鵝號、新浪、網易、搜狐、今日頭條、一點資訊、大魚號等自媒體平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