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人瞞了外地人100年的10道菜!第7道驚動考古界”
☆ 在長沙這座火辣美食之都,真正能征服老饕的從不是網紅小吃,不是臭豆腐,不是糖油粑粑。今天帶你揭秘《湖南湘菜名錄》認證的10大經典名菜,每一道都承載著千年楚漢飲食智慧!
「?麻辣子雞」
清同治年間玉樓東酒家李天福改良川味椒麻雞,首創"三次潑油法"(茶油鎖鮮→豬椒油增香→豬油定味),據《長沙老字號志》載,1905年黃興在此設宴時連點三盤。
辣椒用量達食材35%,印證"湖南人辣不怕"民諺,2024年入選湘菜非遺技藝名錄。
取500g童子雞切丁,紹酒+姜汁腌制
茶油七成熱爆香花椒、朝天椒
急火快炒45秒,淋豬油鎖味
「花菇無黃蛋」
1918年玉樓東主廚肖榮華受綢緞商委托,為無牙老父研發"無骨軟食",開創蛋清重組術(取蛋清+雞湯+鹽,回填蛋殼蒸制),《大公報》稱其"味賽蟹黃,形如明月"。
體現湘菜"粗料細作"哲學,2023年檢測顯示其谷氨酸含量超雞蛋原味230%。
這道菜的制作過程已經十分講究,需要精選新鮮的雞蛋和優質的花菇。
成菜后,蛋白滑嫩如豆腐,口感細膩,而花菇的香氣則滲透到蛋白之中,使得整道菜的味道更加鮮美。
「麻仁香酥鴨」
麻仁香酥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清代宮廷。
原型為清宮"香酥鴨",1979年湘菜泰斗石蔭祥加入瀏陽麻仁(芝麻去皮炒香),在國宴上驚艷外賓。2024大數據顯示,長沙高端宴席點單率達78%。
技藝精髓:
三次油溫定生死:初炸定型(120℃)→復炸酥皮(160℃)→麻仁粘附(90℃熱油澆淋)。
吃鴨暗語:老饕專點"三叉部位"(胸腹連接處)。
鴨肉外酥里嫩,色澤金黃,香氣撲鼻。
「醬汁肘子」
據說,它始創于清光緒年間,由馬明德研制。
馬明德以祖傳秘制方法,專做肘子、鹵肉等熟食,其中醬汁肘子最為有名,其做法獨特,位居當時青石井十大名產“十子”之冠。
馬明德堂1892年創始鹵水,含肉豆蔻+砂仁等72味藥材,抗戰期間曾埋藏地窖七年,現每天續煮保持活性,2025年檢測菌群超400種有益微生物。
舊時長沙定親必備"三子禮"(肘子+雞子+魚子),寓意"節節高升"。
制作時,將肘子去骨、烙毛、刮洗干凈,經過一系列精細處理后,放入鹵水中慢煮入味,再入蒸鍋蒸至酥爛。
出鍋后的醬汁肘子,色澤醬紅誘人,醬香四溢,肉質酥爛,肥而不膩,入口即化。
「 口蘑湯泡肚」
據說,這道菜最初是由長沙著名的“玉樓東”酒家首創的。
《湘菜志》記載梅蘭芳1932年連吃三份,贊其"鮮過昆曲水磨腔"。
口蘑湯泡肚的原料選用了豬肚尖和口蘑。
豬肚尖質地脆嫩,口感極佳,而口蘑則鮮美可口。
廚師們將豬肚尖切成薄片,用料酒和鹽腌制片刻,再與口蘑、豌豆苗等一同烹制。
成菜后,口蘑軟嫩,肚尖脆嫩,湯清醇香,味道爽口,讓人欲罷不能。
「 發絲百葉」
馬王堆漢墓遣冊"牛炙"即其原型,1926年李合盛餐館黃維安改良為發絲刀工(每片<0.3mm),需用特制鎢鋼刀。
這道菜選用新鮮牛百葉為主料,切成如發絲般的細絲,再與玉蘭片、干椒末等配料一同急火爆炒而成。
成菜后的發絲百葉,色澤白凈,形如發絲,質地脆嫩,集咸、鮮、辣、酸于一體,口感極為豐富。
「 霸王別姬」
屈原《招魂》"胹鱉炮羔"的詩意呈現,甲魚(霸王)+母雞(虞姬)同燉,1992年馬王堆漢墓發掘20周年宴指定菜品。
甲魚和雞都是極為鮮美的食材,甲魚肉質細膩,富含膠原蛋白;雞肉鮮嫩,口感極佳。
將這兩種食材搭配在一起,再加上香菇、火腿、料酒等佐料,經過先煮后蒸的烹調方法,使得這道菜口感豐富,鮮香味美。
「 三層套雞」
誕生于上世紀20年代末。
據說,當時魯滌平主政湖南,其側室沙夫人患頭痛,醫者推薦以麻雀、斑鳩、烏骨母雞套蒸飲湯的偏方治病。
長沙名廚柳三和根據這一配方,巧妙改良,用母雞內放鴿子,鴿子內放麻雀,麻雀內再填天麻、枸杞等藥材,三物套蒸,制成了三層套雞,一時名噪長沙。
三層套雞的制作工藝相當講究,需將母雞、童子雞、鴿子三只禽類去毛洗凈,去內臟,各下沸水中煮半小時,再層層相套,保持母雞原形,頭用竹筷支起,腳折斷縛住。
置于大沙鍋內,傾入原湯,加料酒、細鹽、茴香、生姜等調料,明火煮1小時,再用文火燜2小時,直至雞肉爛熟,香氣四溢。
「 組庵魚翅」
這道菜誕生于清代光緒年間,由當時的光緒進士、湖南督軍譚延闿(字祖庵)的家廚曹敬臣所創。
譚延闿是個出了名的美食家,對魚翅情有獨鐘。曹敬臣為了滿足他的口味,將傳統的紅煨魚翅方法進行了改良,加入了雞肉和豬肘肉與魚翅同煨。
譚延闿嘗后大為贊賞,從此這道菜就成了他的家宴必備。
民國十九年(1930年),譚延闿去世后,曹敬臣回到長沙,在坡子橫街開設了健樂園,將組庵魚翅等菜肴以“祖庵菜”的名牌烹制應市。
「 口味蛇」
口味蛇起源于湖南省寧鄉市大成橋鎮。
據說,口味蛇的制作靈感來源于廣東的蛇肴,但經過胡建明的改良和創新,更符合了湖南人的口味,香辣鮮美,讓人欲罷不能。
口味蛇,一般選用菜花蛇、烏梢蛇等品種(合法養殖可溯源)。制作時,先將蛇宰殺、剝皮、去內臟,清洗干凈后切成小塊。
然后,用熱油將蛇肉炸至金黃,再加入生姜、大蒜、辣椒等調料爆香,加入適量的水、料酒、鹽、醬油等調味品,燉煮20分鐘左右,直至蛇肉熟爛入味。
出鍋時,撒上蔥花、香菜,一盤色澤紅艷、香辣撲鼻的口味蛇就完成了。
這十道長沙名菜承載千年楚漢智慧,從漢代牛炙到民國套雞,每一口都品得到歷史。
非遺技藝碰撞湖湘山水,革命豪情融進麻辣鮮香。
建議按三味解碼:火宮殿嘗市井鹵香,玉樓東試刀工絕技,巷尾老店尋養生秘方。
2025年的長沙味道,仍在守正創新中沸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