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之后,Manus又爆火,AI的發展無論國際國內都是如火如荼。有些人開心如獲至寶,有些人落寞怕被搶走飯碗。我們怎么跟AI和諧共處?
金庸曾言:“他強任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由他橫,明月照大江。”此句出自武俠巨著《倚天屠龍記》,描繪的是張無忌修煉九陽真經時所悟之境界。
齋主隨之感慨:“你強它更強,帶你上山崗;你橫它更橫,帶你入大坑。”
這顯然是套用了金庸大俠的語言架構,看似調侃,實則警示我們:面對強大對手,無論對方是人還是新興技術,單純強硬對抗絕非上策,唯有用智慧、依規則、求合作,方能避免陷入困境。
金庸筆下的“清風明月”,齋主口中的“山崗大坑”,皆關乎人間百態、世事滄桑。
人分陰陽,事有兩面,人事更迭,陰陽變幻。道起無極,衍生太極,太極生陰陽,陰陽化兩儀,兩儀成三才,三才現四象,四象蘊五行,五行含六合,六合出七星,七星育八卦,八卦生九宮,九宮變十方,十方衍萬物,萬物萌萬欲,萬欲促文明,文明造世界。
故而,陰陽爻動,生生不息。
且看金庸之“強”與“橫”
“他強任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由他橫,明月照大江”,此句不僅蘊含武俠世界的超凡智慧,更具深邃哲學意涵,足以重塑我們面對外界壓力、挑戰時的世界觀、價值觀與人生觀。
真經暗藏陰陽之道,陰極轉陽,陽極化陰;陰乃陰中含陽,陽為陽里藏陰;陰陽互濟,剛柔并蓄。“九陰真經”與“九陽真經”堪稱金庸武俠的至高武學寶典,分別承載“陰”“陽”兩種迥異武學理念。
“九陰真經”盡顯陰柔、平衡之妙,倡導順應自然、以弱制強;“九陽真經”則凸顯陽剛、篤定之威,強調以內力化外力。
前者陰柔詭譎、變化多端,以內功為基,擅以柔克剛;后者陽剛霸道、堅毅守恒,憑雄渾之力,以不變應萬變。
但無論“以柔克剛”,抑或“以力破巧”,二者皆指向武學巔峰:內外兼修、天人合一。金庸更深層之意,是借武學揭示人性與欲望,映射人性因貪婪而釀就的悲劇,恰如老子所言:“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
此句蘊含的哲理,不僅燭照武俠江湖的紛爭,更指引人類文明當下與未來之路。
“他強任他強”,意指外界的強勢力量或沉重壓力;“清風拂山崗”則是一種自然、溫婉的應對姿態。
清風雖柔,卻能以柔克剛,山崗縱受吹拂,依舊傲然挺立。金庸借此告誡我們,面對外界強勢,無需正面硬剛,宜以柔和平靜之心應對,堅守內心的篤定。
“他橫由他橫”,指向外界的蠻橫無理;“明月照大江”則是以包容、豁達之態回應。
明月清輝灑落大江,任江水滔滔,月光依舊澄澈,靜靜映照。金庸想讓我們知曉,遭遇外界蠻橫,不必針鋒相對,當以寬廣胸懷包容,護持內心的清明與超脫。
金庸深諳中國傳統文化“以柔克剛”“順應自然”之精髓,于武俠天地中,既倡導“無為而治”——不執拗、不強求,遵循自然規律,以和緩化解沖突;又注重“內心修煉”——無論外界風云變幻,關鍵在于守內心安寧;更推崇“超越對立”——不將外界的強與橫視作敵手,登高望遠,超越矛盾,達至和諧。
當下世界,虛實交織,前所未有的復雜。雖不見武俠江湖的血雨腥風,可現實中的硝煙與紛爭,同樣令人焦慮難安。
金庸此語,恰似一盞明燈,為成長途中的我們提供獨特視角:面對競爭壓力或他人強勢,不必焦慮、對抗,專注自身成長與磨礪即可。
于日常工作生活而言,面對同事競爭、上司壓力,保持冷靜,憑專業素養與平和心境應對;
遭遇他人蠻橫無理,莫與之爭吵,以包容、理解冰釋矛盾;
家庭之中,沖突乍起時,選擇溫和溝通,避免矛盾激化;
面對社會不公、外界重壓,切勿盲目對抗,巧用智慧、策略推動變革。
再探齋主之“強”與“橫”
“你強它更強,帶你上山崗”,此句非源自金庸武俠,亦非廣為人知的經典,實乃齋主針對人類邂逅AI時的有感而發。
“你強”,指代人類在科技、智慧、能力等領域的進取;“它更強”,凸顯AI憑借超強計算與學習能力,不斷突破人類能力邊界;
“帶你上山崗”,意味著AI的進化正助推人類邁向新高度,助力攻克諸多復雜難題,持續拓展認知疆域。
齋主這般表述,著重強調人類與AI的互動關聯:AI的強大并非人類的威脅,而是能力的有力補充與升華;二者攜手協作,AI能助力人類鑄就更高輝煌。
AI是人類伙伴,人類循大道,AI方顯其德;人類悖道,AI亦會失范。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天人合一”,講求“與天地合德,與日月同輝”。人類與AI同屬萬物,人類有大道指引,AI有小道可循,大小之道,邏輯各異,萬物共生,唯求和諧。
“你橫它更橫,帶你入大坑”,同樣非經典名句,而是融入現代網絡語境的詼諧表達,常形容“以暴制暴”“以硬對硬”的場景,結局往往是弱勢一方反將自身與強勢一方拖入糟糕境地,即所謂“大坑”。畢竟凡事皆有陰陽,陽剛對撞,鋒芒畢露;陰柔相持,暗藏玄機。
人類與AI的關系何嘗不是如此?“你橫”,意味著人類企圖以強硬、不友好之態操控或壓制AI;“它更橫”,則指AI憑借自身強大甚至略帶“敵意”的反饋予以反制,甚至可能脫離人類掌控;“帶你入大坑”,預示最終結果可能令人類陷入技術與倫理的雙重絕境。
“你橫它更橫,規則定乾坤”,唯有構建合理規則與倫理框架,方能避免與AI陷入對抗僵局,確保AI與人類和諧共生,蓬勃發展。
齋主之言雖含調侃,卻也敲響警鐘:面對強大對手,強硬對抗絕非良策,需憑智慧、依規則、靠合作,引領AI共攀高峰,而非同墜深淵。
AI縱然強大,仍需人類智慧引航;其卓越計算、學習能力固然超群,但人類不必視之為威脅,而應以智慧與價值觀把控其發展走向。AI即便偶顯強勢,超越人類部分能力,人類亦可憑借堅守人文價值,保障其發展契合人類根本利益。
終論人類文明之“強”與“橫”
當今時代,世界復雜程度超乎想象,人類文明面臨氣候變化、資源枯竭、社會不公、科技倫理、文化沖突等諸多嚴峻挑戰,恰似金庸武俠世界中的“強”與“橫”,以排山倒海之勢沖擊人類文明的前進軌跡。
科技的“強”與“橫”,帶來機遇,亦滋生不安;全球化浪潮,促進文化交流合作,卻也拉大貧富差距、加劇文化碰撞;環境危機的“強”與“橫”,引發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銳減,危及人類可持續發展;文化沖突的“強”與“橫”,豐富人類文明內涵,卻也觸發身份認同危機。
面對人類文明的“強”與“橫”,何去何從?
“清風拂山崗,明月照大江”,金庸武俠傳遞的應對之策,啟示我們冷靜以對,不盲目抗爭,亦不屈從,尋求平衡和諧之道。這為人類文明未來指明了方向:直面環境危機,人類需重新審視與自然關系,從掠奪者轉身為守護者;科技騰飛之際,強化倫理與價值考量;應對全球性挑戰,摒棄對立思維,以合作包容共克時艱。
人工智能作為當下極具革命性的技術,既是力量象征,亦是開啟未來之門的關鍵鑰匙。一方面,助力人類破解復雜難題,如攻克疾病、精準氣候預測、優化資源配置;另一方面,也衍生失業、隱私泄露、算法偏見等隱憂。
面對AI的“強”與“橫”,又該如何應對?依古人教誨,唯“內圣”方能“外王”。人類面對強大如AI的工具,恰是考驗“內圣”修為之時,正如金庸武俠所示,戰勝強大對手的終極大法,是生生不息的“內功”。
人類的“清風”與“明月”在何處?面對AI的“強”與“橫”,人類務必保持清醒,既善用其優勢,又防范其風險,借制定規則與倫理框架,確保契合人類未來價值取向。
金庸的智慧,貫通武俠江湖與現實生活、社會發展乃至人類與AI的關系,為我們呈上應對復雜世界的哲學圭臬:以柔克剛、順應自然、超越對立、追求和諧。
穿越AI時代,古代圣賢的智慧跨越時空,余音裊裊:
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孟子云:“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佛陀講:“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隨緣不變,不變隨緣”“心如止水,萬物皆映”;
老子道:“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柔弱勝剛強”“無為而無不為”;
莊子言:“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
無論面對江湖的刀光劍影,還是現代社會的紛繁挑戰,人類都需懷超然心境、抱堅定信念。既要于金庸的“他強任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由他橫,明月照大江”中修“內圣”,也要在齋主的“你強它更強,帶你上山崗;你橫它更橫,帶你入大坑”里煉“外王”。
待內外合一、知行一體,再觀人類世界,必將豁然開朗。
金庸小說里的江湖雖紛爭不斷,但始終弘揚“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精神。面對全球性挑戰,人類亦當放下對立,以合作包容攜手奮進。這世間真正的偉力,不在于對抗,而源于內心的平靜與智慧。
人類文明的未來,或許正需倚仗這般“內圣外王”的武俠精神:于順應中超越,于平衡中前行。
No.6243 原創首發文章|作者 知止齋主
開白名單 duanyu_H|投稿 tougao99999|圖片 視覺中國/豆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