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7日,2025具身智能機器人發展大會在天津國家會展中心隆重舉行。本次大會以“智創未來——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發展與創新”為主題,匯聚全球1400余位行業精英,線上直播觀看人次超30萬,反響熱烈。
大會現場
大會由靈心巧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總冠名,天津市科學技術局指導,由中國機電一體化技術應用協會、天津大學、南開大學和《機器人技術與應用》雜志社聯合主辦,并得到了天津市機器人產業協會等各省市行業組織大力支持。
從左至右依次為:天津市科學技術局副局長、天津市天開高教科創園管理委員會副主任梅志紅,天津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王天友,南開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方勇純,中國機電一體化技術應用協會秘書長王繼宏。
天津市科學技術局副局長、天津市天開高教科創園管理委員會副主任梅志紅女士,天津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王天友教授,南開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方勇純教授和中國機電一體化技術應用協會王繼宏秘書長發表致辭。
從左至右依次為:蘇州大學教授孫立寧,國家自然基金委高技術中心原研究員劉進長,靈心巧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董文峰,工信部賽迪研究院科技處處長兼機器人質量基礎共性技術測評工信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董凱,浙江大學教授熊蓉。
從左至右依次為:北京工業大學教授石照耀,清華大學教授趙明國,人形機器人(上海)有限公司規控算法部負責人王博省,天津大學智能與計算學部教授熊德意,國訊芯微(蘇州)科技有限公司CTO蔣琛。
從左至右依次為:無錫巨蟹智能驅動科技有限公司合伙人邵暉,辰星(天津)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松濤,清能德創電氣技術(北京)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湯小平,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戴振東。
多位頂尖專家圍繞具身智能機器人的前沿技術發展進行了精彩分享。靈心巧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董文峰現場發布全球首款萬元內高自由度靈巧手,實現價格突破性下探。
“鏈式發展豐富產品譜系,安全治理構筑發展護城河,軟硬協同推進技術攻關,應用驅動實現工程化突破。”工信部賽迪研究院科技處處長、機器人質量基礎共性技術測評工信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董凱總結智能機器人四大路徑規劃。
浙江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熊蓉教授攻克“動態負載悖論”十年難題,其領航者2.0機器人可在四級風力下600米連續動態行走,同步完成0.1毫米級精密裝配作業,標志著我國在具身智能領域跨入“動態穩定+高精度操作”新階段。
北京工業大學石照耀教授指出,機器人關節正經歷從“機械傳動單元”到“智能器官”的顛覆性變革,動態精度理論與云服務模式將重構產業格局,傳統減速器企業亟需轉型以避免被淘汰。
“足球運動是具身智能的終極試金石——需集成運動控制、動態環境交互與實時決策能力。其多模態協同機制推動人形機器人突破復雜任務極限。”清華大學教授、加速進化首席科學家趙明國表示。
涉及人形機器人量產及應用等問題,人形機器人(上海)有限公司規控算法部負責人王博省博士提出“1萬臺生死線,10萬臺爆發點”量產標準,并指出通用化是規模化生產的前提。
2025具身智能機器人發展大會專題展示區
宇樹科技G1人形機器人
山東優寶特泰山機器狗
靈心巧手靈巧手
朗道機器人
博諾機器人
2025具身智能機器人發展大會專題展示區,眾多行業頭部企業參展。宇樹科技人形機器人G1現場以每秒3.5米疾速舞蹈刷新運動性能紀錄,山東優寶特泰山機器狗負重70公斤動態行走展現工業潛力。靈心巧手、巨蟹智能、藍點觸控、瓊琪自動化、清能德創等20余家公司展示了其最新的具身智能機器人產品和解決方案,為參展嘉賓提供了一個直觀了解行業最新動態的平臺。
本次大會的成功舉辦,不僅為具身智能機器人領域的專家學者和企業家們提供了一個交流思想、分享成果的平臺,也為推動人形機器人產業的快速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應用的不斷拓展,具身智能機器人將在未來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為人類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