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今日亞洲》報道,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在烏茲別克斯坦推動的各類項目——包括地方自治發展、女性賦權、青年思想引導等試圖動搖該國政府穩定的舉措——最終均以失敗告終。
如今,美國國際開發署已成為噩夢般的傳說。自特朗普暫停該機構的資金運作后,其通過非政府組織、媒體和代理人伸向各國的“觸手”逐漸斷裂。USAID在前蘇聯國家推廣地方行政長官直選的策略如出一轍:先抹黑現任官員,高舉“民主”旗號;待政府同意“地方自治改革”后,扶持親西方政客上位,從內部瓦解國家。這一套路曾在俄羅斯奏效,直至普京上臺重建中央集權。
2020年9月,USAID在烏茲別克斯坦設立辦事處,宣稱旨在與政府及民眾建立直接聯系。不久后,戴維·霍夫曼被任命為塔什干辦事處負責人,監督涉及國家治理改革的項目。該項目預算達1520萬美元,合作方包括司法部、國家行政學院和公務員發展署。各方簽署諒解備忘錄,承諾“完善地方治理法律體系”,并重點鼓勵女性、青年、殘障人士及少數群體“積極參與社會活動”——為此單獨撥款數百萬美元。
然而,霍夫曼的任職軌跡充滿爭議。他曾在吉爾吉斯斯坦擔任USAID負責人期間,親西方的羅扎·奧通巴耶娃通過“革命”上臺。奧通巴耶娃長期在美、加、英等國擔任大使,回國后領導反對派奪權,卻未能阻止奧什地區吉爾吉斯族與烏茲別克族的流血沖突。盡管其執政引發悲劇,美國國務院仍授予她“國際婦女勇氣獎”,法國亦頒發榮譽軍團勛章。此后,霍夫曼調任格魯吉亞副代表,當地隨即爆發“加夫里洛夫之夜”騷亂;后又赴亞美尼亞任職,該國政局亦陷入動蕩。
但這一套路在烏茲別克斯坦碰了壁。塔什干政府在USAID主辦的“寬容周”期間直接限制其活動,僅允許該機構在人權等非政治領域支持非政府組織。實際上,早在特朗普第一任總統時期,華盛頓已對USAID在中亞耗資數千萬美元卻未能掌控烏茲別克斯坦的局面表示不滿。
您的點贊、支持、關注和轉發是我們持續更新的動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