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院的走廊盡頭,有一扇門后藏著另一個世界。
這里沒有驚心動魄的搶救現場,沒有此起彼伏的監護儀警報,只有顯微鏡的微光、儀器的嗡鳴,和無數貼著標簽的試管。
這里是檢驗科——生命的“解碼中心”,而她們,是手握“答案”的人。
01
她們是“隱形”的戰士
卻攥著生命的密碼
加樣槍是她們的“筆”,試劑是她們的“墨”,每一份標本都是一封亟待破譯的“求救信”。
她們見過凌晨三點的血常規標本堆成小山,也經歷過PCR實驗室里防護服被汗水浸透的12小時。
她們最怕的不是重復千百次的枯燥操作,而是報告單上某個小數點后的誤差;
最揪心的不是樣本量的暴增,而是臨床醫生打來電話問“結果還能再快一點嗎”——因為她們知道,快一秒,生的希望就多一分。
02
在數據洪流中
她們是沉默的“擺渡人”
白曉卉教授的故事,是檢驗人的一盞燈。
2022年春天,她連續奔赴河南、山東、威海支援核酸檢測,在離病毒最近的地方與時間賽跑。
防護面屏后的壓痕成了她的勛章,直到突發疾病在前線倒下的那一刻...
第三屆“中國醫師獎”的證書送到時,同事將它輕輕放在她最常坐的那臺生物安全柜旁。
而王澎老師,用生命詮釋了這句話。
協和醫院檢驗科微生物組王澎,她既不是科室主任,也不是大牌教授,只是細菌室一個普通的主管技師。但在這家高手云集的醫院,卻擁有屬于自己的代號——“微生物神探”。
她曾面對一位高燒不退的患者,常規檢測始終找不到病因。王澎泡在實驗室三天三夜,從上千份樣本中反復比對,最終在骨髓涂片中發現罕見的馬爾尼菲籃狀菌,為患者搶回生機。
那一聲“細菌室找王澎”,依舊在醫院里流傳。
圖源:天才捕手
03
那些無人知曉的
高光時刻
她們會為一例罕見寄生蟲的發現興奮到忘記吃飯,
會因為孕婦的產前篩查報告一切正常而偷偷濕了眼眶,
會在深夜的微生物室,對著培養皿里綻放的菌落輕聲說:“找到你了。”
這些瞬間,只有離心機記得,只有夜班的日光燈記得。
04
當她們摘下口罩時
她們是母親,是女兒,是妻子,
是朋友圈里愛曬多肉植物和烘焙成果的普通姑娘。
但穿上白大褂的那一刻,
她們就成了與病毒博弈的“偵探”,與數據較勁的“工匠”,
是臨床醫生背后最堅實的盾牌。
致檢驗科的姑娘
(謹以此詩,獻給所有檢驗科女醫生)
你凝視顯微鏡的瞳孔里
藏著星河與深淵的博弈
加樣槍尖懸停的零點一毫升
是生與死最精密的距離
培養箱旋轉著寂靜的年輪
質控圖上的折線起伏成山脊
那些在報告單上簽下的名字
是穿過黑夜的微光寫的詩
當你們脫下浸透汗水的防護衣
窗外正掠過蘇醒的晨曦
而無數個平行時空的清晨
都有一份標本在等待謎底
無需站在聚光燈下的英雄
你們本就是
人類與疾病永恒的戰役里
最沉默的奇跡
后記
從王澎老師辦公桌抽屜里面碼放著的疑難病原菌玻片,到白曉卉教授最后一程的檢測車;從非典到新冠,從顯微鏡到測序儀——檢驗科的姑娘們,始終站在離真相最近的地方。
她們用數據編織生命的經緯,用冷靜守護熱望。這,就是“她”力量最美的模樣。
▌謹以此文,致敬所有檢驗科女性工作者。你們的目光,讓不可見成為可見;你們的堅守,讓不可能成為可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