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25日,是24年考研成績公布的日子,有一位著名的考研輔導老師叫做何凱文,在微博曬出英語科目89分的截圖。
考研英語滿分是100,考了89分,已經是高分了,但是他還配文說什么沒上90,遺憾。
后面事情就火了,今年考生普遍反映英語較往年難,結果這位名師的分數比往年高。
這就導致網友一定要質疑,有人發現何凱文查分視頻中頁面切換生硬,疑似拼接。
結果后面他就把抖音賬號設為私密,把小紅書動態清空。到最后別的老師也出來打假,說他偽造視頻,褻瀆教育。
他所在的教育集團緊急回應說暫停合作,要徹查真相。最后就是退網。
這就叫還沒有搞懂國內教培行業邏輯,我們國家的教培可能教真東西,但是所有的東西都是真的那不太可能。
考研這塊最大的問題是沒有標準化,考研不是高考,沒有標準化的高中去上,各自準備各自的,很難看出來到底誰是天賦,誰是教培機構教出來的,誰是運氣好。
初高中的名師鑒定很簡單,因為有標準化的課時,有標準化的教案,有標準化的范圍,還有標準化的各省真題,來回對比之下,誰教的好,誰一般化,再把生源質量的因素剔除,好老師就是可以切實提高成績。
但是考研不一樣,所有標準化的東西,除了最后的標準化考試,其他都是各人安排各人的進度,這就給出了很大的作假空間。
不管老師水平怎么樣,反正學生的數量沒有辦法標準化,初高中的老師每人幾個班,你就帶去,一帶一個不吱聲。
但是考研老師的樣本不好界定,誰也不知道誰上了誰的課,有的人可能有無數個學生,比如肖秀榮,這時候其中有幾個學生考得好,到底是人家運氣好,還是人家有實力,還是肖秀榮教的好啊?
原因不好界定,所以關鍵在于包裝。只要把一個老師的個別成功案例拿出來,做成樣本,把老師包裝好,包裝成名師,就可以收割大把鈔票。
換句話說,考研輔導不是教育,而是抽獎。
只要樣本這幾個確實經得住質疑,那么老師的水平就立住了,剩下跟了這個老師還學不會,那是你自己的問題,因為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機構就靠著這個策略一年一年賺錢。
凡是不能控制變量檢驗的教育水平,那都是飯圈,既然是飯圈,就要保證偶像神圣不可侵犯。
這位老師翻車的唯一問題,就是非要自己去考一下。要是不自己去考一下,這個人設就永遠立得住。
不清楚自己其實是個偶像,還真以為自己是個教師,翻車了還能說什么?
人永遠保不住認知以外的錢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