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洞見·Seven
未來的職場,正在進行擠壓和重構。
01
前段時間,在網上刷到一個視頻。
來自浙江義烏的一位老板娘,用一口流利的阿拉伯語介紹著自己的商品。
細看才發現,這段視頻竟然是由AI生成的。
據老板娘傅江燕介紹,她做跨境生意已經10多年了,以前主要是靠線下引流,遇到外國客戶,她就用英語簡單交流。
自從接觸到了DeepSeek,她就開始嘗試借助它來進行視頻制作。
先用DeepSeek生成視頻文案,再用商城集團的AI視創小程序,錄制一段有口型的視頻,就能一鍵生成各個國家的外語視頻。
整個過程,從拍攝到生成10分鐘內就可以完成。
她還滿臉笑容地表示,自從“掌握”了多國語言,銷售渠道一下子就打開了,海外的訂單越來越多,商品簡直供不應求。
在義烏,像傅江燕這樣利用AI打開國外貿易市場的老板不止一個。
自DeepSeek橫空出世以后,利用它搞錢的人越來越多。
博主@I DO老徐搞了一個用DeepSeek賺小錢的AI破局群,入群費用為62元。
短短一周時間,社群成員已經超過7900位,收入近40萬。
博主@Yapie僅2個小時便用DeepSeek創作出了爆款歌曲《七天愛人》,還賣出了上萬元的版權費;
還有AI視頻創作者,利用DeepSeek生成了喜慶氛圍的蛇年主題短視頻,光是推廣費用,就高達六位數……
從去年爆火的ChatGPT,到今年的DeepSeek,AI儼然成了時代的“暴富密碼”。
02
幾家歡喜,就有幾家憂愁。
AI的進化和迭代,對于有的人來說,是難得的賺錢機遇,可對于不少“牛馬打工人”來說,卻是滅頂之災。
前幾天,來自韓束母公司上美股份的幾張內部截圖在網上瘋傳。
從截圖來看,法務、客服、新品創新中心、內容創新部門將面臨集體團滅的危機。
“法務50%的人要淘汰了,只留20%能用 Al的人”
“客服95%的人要淘汰了,只留5%能用 Al的人?!?br/>“內容創新的部門80%的人要淘汰了只留20%能用 Al的人,一個團隊要做以前20個團隊的活?!?br/>
一時之間,人人自危。
AI風暴席卷職場,各類行業受到沖擊,誰也不知道下一個被淘汰的會是誰。
就在上個月,雅詩蘭黛宣布將裁減5800-7000個崗位,堪稱近10年來最大規模的裁員計劃。
去年,IBM宣布將暫停招聘AI能勝任的職位,并計劃在5年內用AI替代8000個工作崗位。
這意味著大約8000名員工可能面臨失業。
據IBM首席執行官柯世納透露,暫停招聘的主要為人力資源等內部職能部門。
很多人可能會有疑問,人力資源也是有技術含量的崗位,怎么就淪落到被AI取代的地步了?
其實,從去年開始,AI面試就已經逐步普及至全行業各類崗位。
那些“機器人面試官”不僅能夠更快更高效地甄別信息,還能全方位考核候選人的綜合素質。
一位求職者的AI面試報告
不僅如此,最近深圳第一批基于DeepSeek開發的“AI公務員”已經上崗。
這70名“數智員工”可實現公文格式修正準確率超95%,審核時間縮短90%,錯誤率控制在5%以內;
不僅效率超高,而且完全不需要休息、更不需要工資、社保。
昔日響當當的鐵飯碗,也受到嚴重威脅。
還有AI主持人、AI主播、AI編劇、AI醫生…… 那些我們一度認為無可替代的職業,正在被悄然取代。
▲央視節目推出3名AI主持人
國際頂級投行高盛集團曾發布報告:
“預計未來10年,全球將有3億個工作崗位會被生成式AI取代。”
曾經看似聳人聽聞的論斷,正在一步步發展成現實。
當我們還在為“35歲危機”焦慮時,AI 卻宛如一場洶涌澎湃的海嘯,以銳不可當之勢席卷了每一個角落。
03
前幾天吃飯,一位做項目經理的朋友跟我聊起一件事。
某天晚上,他正對著客戶的修改需求焦頭爛額,忽然收到了團隊一個實習生的微信消息:
“李哥,我用DeepSeek把客戶要的SaaS架構搭好了,還自動檢測出了5個潛在漏洞。”
更扎心的是附言:“您上次提到的競品分析,我訓練了個GPTs,10分鐘就生成了20頁報告。”
后來這位00后的實習生,僅用半年時間便晉升為部門的AI技術顧問。
不禁想到之前某4A廣告公司曬出的最新薪酬體系:
A級人才:精通AI,負責戰略性項目,年薪80萬;
B級人才:掌握AI基礎操作,處理執行類工作,月薪一萬二封頂;
C級資源:拒絕使用AI,進入淘汰池。
是否懂得使用人工智能,正在加速打工人之間的分層。
麻省理工學院人工智能實驗室主任尼古拉斯明確指出:“技能的迭代速度,將決定一個人在AI時代的生存能力?!?/p>
第一批掌握 AI的職場人,早已一騎絕塵,碾壓同行了。
在上海陸家嘴,某私募基金表示會優先錄取掌握Python+ChatGPT數據挖掘的分析師;
深圳南山科技園的招聘會上,“提示詞工程師”成為最吃香的“新貴”職業,崗位起薪突破25K;
杭州直播基地里,懂得調整AI主播微表情的運營成為稀缺人才。
未來的職場,正在以摧枯拉朽的速度,進行擠壓和重構。
你與AI的距離,決定了你未來是站在淘汰區,還是走上進化塔尖。
04
隨著AI崛起,一場顛覆性的產業和職業革命正在上演。
當某網紅用AI克隆人直播18個賬號,95后創業者用AI模型融資千萬,我們必須認清一個現實:這場變革沒有旁觀席,只有參賽權。
AI的浪潮不可逆轉,想要在職場不被淘汰,就得學會新的生存法則。
- 強化“人類核心”能力。
AI擅長處理數據和執行任務,但無法取代人類獨特的情感和社會智慧。
創造百億票房的《哪吒》里有這樣一段情節:
天元鼎中,殷夫人在生命的最后時刻,死死抱住渾身是刺的哪吒,哪怕被扎得鮮血淋漓也不放手。
這種偉大的母愛,看得我淚流滿面。
這種高階的靈魂創作,背后所凝聚的充沛的情感和巧思,是AI永遠難以復制和超越的。
所以,我們要不斷強化自己那些不可替代的“人類核心”能力:
比如發展創造力、社交能力、決策力、共情力、跨學科思維......等不可替代的能力。
- 提高人機協作能力。
馬斯克說過一句話:不是機器要取代人,而是會用機器的人要取代不會用機器的人。
與其恐懼被AI取代,不如主動擁抱AI,將其作為提升自我的工具。
說到底,人才是主體,AI不過是輔助我們的工具。
你需要對本行業有深刻的理解,學會用AI替代掉那些重復性和繁瑣的工作。
如果你是醫生,可以用AI輔助自己生成診療建議,把更多的時間花在對復雜病情的綜合判斷以及面對面的人文關懷上;
如果你是軟件工程師,可以在代碼審查階段,讓AI快速地識別潛在的代碼缺陷和安全漏洞,提高開發效率。
如果你是老師,可以用Deepseek幫你生成教案、設計課堂互動環節,減輕負擔,更關注于學生成長。
- 保持進化力。
在AI時代,最大的風險不是技術本身,而是拒絕改變的傲慢與恐懼。
想要立于不敗之地,重點在于是否具備持續學習和不斷創新的能力。
那些站在科技前沿的企業家們,馬云、王傳福、雷軍、劉強東……無一不是持續學習,擁抱變化的踐行者。
尤其是任正非,哪怕今年已經81歲了,依然緊跟時代步伐,學習最前沿的技術。
40歲,是中年危機抑或是中年轉機,決定權在你身上。
AI是照妖鏡,讓停滯不前的人現形;AI也是通天梯,助與時俱進者登頂。
不斷革新自己的人,永遠不會被這個時代拋棄。
05
最后,想和大家分享DeepMind創始人的一句話:
“AI不是人類的對手,而是鏡像——照見我們的局限,也映射無限可能?!?/p>
那些依賴過往經驗、停滯不前的人,將注定被淘汰。
只有主動擁抱變化,用AI為自己賦能的人,才能時刻掌握未來的主動權。
點個贊吧,愿你我能在時代的浪潮下,擁抱變化,與未來共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