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們,您絕對想不到!就在我們刷著手機時,有農民工的養老金賬戶,正在上演真實版"消失的她"——他們用血汗澆筑城市,卻因一個致命數字永遠領不到退休金!
一、1992年的那場"命運切割"
當城里人開始往藍色小本存錢時,河北農民王德發正扛著鋪蓋擠綠皮火車。
他記得清清楚楚,那趟開往北京的列車上,43個同鄉沒人知道"社保"這個詞,就像城里人不認識麥苗和韭菜的區別。
二十年后,老王在建筑工地摔斷三根肋骨時,包工頭甩給他兩萬塊錢:"您這歲數該回家享福了"。
可當他顫巍巍掏出社??ǎ到y顯示繳費年限:14年11個月——就缺這最后30天!
二、候鳥式生存的致命陷阱
在河南周口,李秀英的衣柜藏著38張不同工地的考勤表。
這個55歲的女鋼筋工,每年要在城市高空和田間地頭切換6次。
2019年農忙季,她為搶收小麥請了28天假,卻因此錯過當月社保繳納——這成為壓垮養老希望的最后一根稻草。
三、比彩禮更沉重的生存算術
"兒子結婚要20萬彩禮,婆婆治病要8萬,翻修老屋15萬..."山東菏澤的趙大姐掰著開裂的手指算賬。
當我們討論"延遲退休"時,她這樣的2.9億農民工,正面臨更殘酷的算術題:每月800元養老金VS每天14小時勞動強度,他們真能活到領錢那天嗎?
四、糧票變金條的生死時速
2023年春天,65歲的張老漢捏著泛黃的糧站收據沖進鎮政府。
這個曾交公糧28年的老農民,終于等到"農齡折算社保"政策試點。
工作人員卻說:"您1978年的收據,得找5個見證人..."
五、撕裂中國的養老雙城記
在上海某養老院,退休教授們正品嘗著398元/杯的瑰夏咖啡;300公里外的鹽城農村,72歲的徐奶奶卻在豬圈旁用樹枝計算胰島素費用。
這兩個世界最近處只隔著一層戶口本,卻劃出了23倍的養老金鴻溝。
此事引起熱議,有的網友說,社保開始在95年前后,而且單位承擔大頭,個人只承擔少部分,單位交的錢是不是公共資產?為什么單位的人可以享受公共資產為個人買社保?而農民就不行?九幾年那些農民很多都已過了五、六十歲,超過了購買醫社保的年齡,你現在說誰叫農民不買醫社保!
也有網友說,農民交提留,農業稅和公糧是按人頭交的。也就是說每個農民從出生時就開始交了,他們才是最早開始交"社保"的。知青下鄉幾年都算,可到農民頭上,沒社保沒工齡,這也太不公平了。
還有網友說,農民在打江山時支援前線救助傷員,沒有他們你怎樣打下的江山?解放后靠農民托起了工業大國,工人吃的哪里的飯?交公糧是給城里人最好的糧食,有時候交完了公糧自己就所剩無幾了,吃樹葉,糠菜半年糧,度過了多少次國家的大困難?2004年前交的農業稅,三提四統,修水利,蓋大樓,沒有他們哪來的國家?你別看不起農民,國人說的好,得民心者得天下!
我深深地感覺到農村人的生活艱難,他們的貢獻是很大的,祖祖輩輩起早貪黑,不管是烈日炎炎,還是雨天,都是在田地里干不同的農活。
他們沒有錢,他們日常油鹽醬醋,零用錢是靠自己養雞養鴨下的蛋,去集上賣的一點錢。
還有的是他憑手藝制作一些家用竹筐,笤帚去集上賣一點點錢。
國家應該向農民傾斜一下經濟支持,多給一些養老金農民,讓農民也有退休金。
農民對國家的貢獻太大了,應該對農民有所照顧,讓農民老有所養,老有所醫,過上幸福的生活。
家人們,當我們在直播間搶購399元口紅時,可曾想過這是農民工三個月的降壓藥錢?
當明星偷稅金額堪比萬人養老金時,是否聽見田間沉重的喘息?
點亮右邊紅心,讓更多目光聚焦這場養老危機!您覺得該不該給農民發退休金?
評論區說出您的態度,點贊破10萬我們將帶著百萬呼聲直抵兩會現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