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作為中華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從產生到發展都不斷的收到中華文化的制約和影響。設計以女部漢字為切入點重新聚焦于女性意識,通過女字旁漢字的呈現來突破性別刻板印象枷鎖,探討性別平等真正含義,進而展現中國婦女地位的真實證據。
“女字新章”「她」藝術展正在杭州龍湖濱江天街進行展覽,歡迎廣大讀者朋友們前往參觀。展覽配套圖書《女字旁》摩點眾籌項目也將由我社推出,敬請期待!
01
展覽搶鮮看
「她」
點擊下方播放視頻
02
設計概念
「她」
漢字作為中華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從產生到發展都不斷的收到中華文化的制約和影響。設計以女部漢字為切入點重新聚焦于女性意識,通過女字旁漢字的呈現來突破性別刻板印象枷鎖,探討性別平等真正含義,進而展現中國婦女地位的真實證據。從女部漢字里能夠折射出中國古代女性依賴男性生存的客觀事實,因此,除了對女字旁進行陳述,也對不同時代各個領域的女性進行更加立體的呈現,突出女性在社會中的不同角色與多重身份。通過對“她”的文字、“她”的故事的呈現,傳遞女性的力量。希望觀者在觀看的同時能夠對女性意識問題產生自己的思考與理解,反思如何再當今社會尋找自我認同感,實現女性真實而獨立的自我價值。
03
前言
「她」
《她》——以漢字文化重新聚焦女性意識,通過女字旁漢字的呈現來突破性別刻板印象枷鎖,探討性別平等真正含義,進而展現中國婦女地位的真實證據。對女部漢字的再設計折射出中國古代女性依賴男性生存的客觀事實,以此為依據反映國人心中一直存在的社會權利不平衡。
由此,作品《她》以女性話題為切入點,深入調研了從歷史到當代,從文學到現實中的女性代表人物,以歷史圖譜的方式展開檢索,以當代現實社會中的女性角色為問題展開思考——「她」是誰?「她」從哪里來?「她」的定義到底是什么?
我們整理了與女字旁有關的所有漢字,并以此為設計的出發點,串聯漢字、字典、報紙、動態等多重設計媒介,從女性視角或女性話語去關注創作修辭和視覺語言。旨在通過對這一主題的視覺表現,對不同時代各個領域的女性進行更加立體的呈現,突出女性在社會中的不同角色及多重身份。希望觀者在觀看的同時能夠對這個女性意識問題產生自己的思考與理解,如何再當今社會尋找自我認同感,實現女性真實而獨立的自我價值。
04
主視覺介紹
「她」
作品是從女字旁漢字聚焦到女性意識,在主視覺海報上會呈現形態各異的“女”字,這些“女”字都是對居于漢字不同位置的女字旁的提取,居于不同位置的女字旁或高或矮、或胖或瘦,就像現實中的女性,將它們作為我們的主視覺也是想傳遞女性不該被定性,不被鎖死,不被強制千篇一律的概念。
此外,海報是由“從她”“從女也”“人人女也”幾個部分構成,其實都是通過對“從她”兩個字進行不同的拆分組合,三個部分各有其含義—1、「從女也」:“從”有“跟隨、陪伴”的意思,在說文解字中就用“從女也”的說法代表女字旁;2、「人人女也」:表達我們整個作品都是圍繞女性文字、故事、聲音來傳遞女性力量;3、「從她」:婦女未嫁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是古代社會對女性的三從要求,現在,三從的道德規范已經被拋棄,現代女性應該更多的聽「從她」自己。
在色彩設計過程中,我們以黑白橙作為視覺設計的主導色。主要用以呈現女性多樣的內心世界,傳遞溫暖的女性力量。每一板塊的色彩側重點有所不同,在主視覺與字典部分以橙色作為主色,通過色彩與漢字的有機融合打破原有的女字旁漢字帶給人的刻板印象;同樣在記錄女性故事報紙區以及動態呈現區,我們會用到大量的黑白,用以突出女性故事的嚴肅性,給觀者以沉思的空間。
05
作品理念起源
「她」
對于兩性的有效討論是永遠無法避免的話題,我們認為只有越來越多人開始表達,大家的發聲才可能被聽見。也是在確定主題后初期的調研中梳理了大量有關女性意識的圖表信息,我們發現女性意識經歷了唐朝、宋朝、清朝、民國、新中國成立與發展等時代變遷,其所包含的人物信息與價值愈發完善與豐滿。文化內涵也越發深厚。隨著時代的不斷變遷,女性的形象也從最初受規訓時他者對她們近乎完美扁平的形象構建,到后來隨著女性意識的覺醒,變得更加立體、多元。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會分性別來評價事物,“女性化”仿佛成了貶義詞,并隨之形成一整套性別偏見。當一個女性作為一個社會的行動者或一個社會的成員時,或試圖介入一個社會性的事件和社會性行動的時候,她們選取的形象或參照的模板只能是男性。這種顯現不僅束縛女性,也在束縛男性。所以傳遞性別平等的態度,打破所謂“女性應該成為的樣子”,突破性別刻板印象的枷鎖,也是我們所想要傳達的理念。我們認為女性的自我意識,就是女性對自身的認識,是女性對自身存在的特殊性的探秘,它觀察到的不再是男性眼中的女性,而是女性眼中的自己。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是在自信和知識技術的支撐下逐步發展起來的,這也不單是是女性的覺醒,是男女雙方共同的覺醒,本質是平等與尊重。平等與尊重,是女性與男性關系中最理想的狀態。
06
不同媒介對于主題的表達
「她」
我們整理了與女字旁相關的所有漢字并以此為設計出發點,串聯漢字、字典、報紙、動態、交互等多重設計媒介,輕薄的報紙、沉重的內容、深厚的文化記憶、強有力的視覺傳達,幾部分相輔相成,共同成就了整個作品。利用這些不同的媒介表達同一個主題,一是考慮到展覽的豐富性,二是每一個媒介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字典和交互裝置的作用雖然都是對女字旁漢字的呈現,但字典就像是一個引子,來引起你的思考,最后的交互裝置就像是一個答卷,是基于每個觀者思考后的一個反饋。
我們把每個領域的女性故事濃縮在一張報紙上,輕薄的報紙和沉甸甸的內容帶來了一種強烈的反差感。報紙部分的整體基調更加貼近生活,視覺風格更為純粹,在標題設計中融入了女字旁結構的概念,讓觀者在閱讀過程中在心中自行產生與此篇章相對應的女字旁漢字。
在大量的女性力量案例中讓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張桂梅老師,她曾說過一句話:“我一定要讓這些女孩子從大山里走出去!”她的這個承諾,讓她用了自己的一生來改變這些女孩。北大教授戴錦華說:“這些生活在底層的農村女性,是被現代統計學遺忘的邊緣人群,她們不會在微博這類公共平臺發聲,所以她們很難被看到,但是她們應該被看到。”張桂梅老師,作為能注意到并幫助她們改變處境的人,是我們這個社會很了不起的人,并且她所傳遞的女性力量是堅韌的、勇敢的、柔軟的、持續的,是代代相傳的。
↓ 點擊名片,關注浙江人民出版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