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春苗逢雨,萬物萌新,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如約而至。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規劃的謀篇布局之年,在此背景下召開的兩會,承載著全國人民的熱切期待。
大人開會,小孩也關心。即日起,中國少年報·未來網以“兩會新聲 童向未來”為主題打造兩會“成長課堂”。在報刊網端用AI互動、虛擬主播、視頻新聞、沙畫漫畫等創新形式推出全媒體報道,既以童言童語講好“大國藍圖”,也以專業視角解讀“新政新聲”,既重點關注政府工作報告里的宏偉敘事,也把目光投向家庭餐桌邊親子共學的溫暖日常。在治國理政的運籌帷幄、建言獻策中,在護航成長的關注回應、你問我答里,一起感受“中國式現代化”的溫度、“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實踐,為少年兒童的茁壯成長培根筑基!
中國少年報·未來網北京3月8日電(記者 謝青)全國人大代表方燕從“未成年人”話題開始,討論起今年的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簡稱“兩高”報告)。
她對中國少年報·未來網記者表示,“兩高”報告中,一系列涉及未成年人權益保障的舉措與成果,展現了司法機關在這一領域的積極作為,同時也為進一步完善未成年人權益保障體系提供了思考方向。
對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零容忍”、嚴懲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強化未成年人犯罪預防治理……這些與未成年人權益息息相關的熱點問題,在3月8日提請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審議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以下簡稱“最高法報告”)和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以下簡稱“最高檢報告”)中,都有了回應。
切實擔起守護未成年人責任
“兩高”報告同提“法治副校長”為青少年保駕護航
2022年,由教育部出臺的《中小學法治副校長聘任與管理辦法》明確規定,每所中小學應當配備至少1名法治副校長;教育行政部門會同派出機關建立法治副校長人員庫;優先為偏遠地區、農村地區學校和城市薄弱學校配備法治副校長……
法治副校長是指由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司法行政部門推薦或者委派,經教育行政部門或者學校聘任,在學校兼任副校長職務,協助開展有關工作的人員。
守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司法一直在努力。中國少年報·未來網記者注意到,今年“兩高”報告均提到“法治副校長”相關內容。
最高法報告提到“常態化開展法治進校園,全國法院近4萬名法治副校長切實擔起守護責任。”最高檢報告則提到“4.4萬名檢察官擔任法治副校長。”并指出“組織238名檢察實務專家進校園授課,推進以實踐為導向的法學教育……”
方燕代表是北京金誠同達(西安)律師事務所主任,作為一名法律工作者,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是她日常工作中關注的事情,并且連續多年在全國兩會上提交與未成年人息息相關的議案建議。
“未成年人作為社會的未來與希望,其權益保障狀況不僅反映著社會的文明程度,更關乎國家的長遠發展。”聽取“兩高”報告后,方燕代表對中國少年報·未來網記者表示,“2025年‘兩高’報告在兒童權益保障方面呈現出諸多亮點。”
在打擊犯罪層面,方燕代表指出,司法機關的“零容忍” 的態度一以貫之,隨著審結和起訴案件數量的上升,表明司法機關對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打擊力度持續加強,不放過任何一個損害兒童權益的違法犯罪行為。
此外,在權益保障體系建設上,方燕代表認為,無論是最高法對未成年被害人權益保障的明確,還是最高檢通過督促監護令等方式強化家庭保護,都反映出司法機關正努力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兒童權益保障體系。
低齡未成年人嚴重暴力犯罪受關注
“初中生殺害同學埋尸案”共同寫進“兩高”報告
2024年3月,河北省邯鄲肥鄉區3名初中生殺害同學的案件引發社會關注。中國少年報·未來網記者注意到,該起案件均出現在今日公布的“兩高”報告中。
最高檢報告指出,“起訴未成年人犯罪5.7萬人,核準追訴初中生殺害同學埋尸案等低齡未成年人嚴重暴力犯罪34人。”
最高法報告提到,“落實寬嚴相濟、懲教結合,對未滿十四周歲初中生殺害同學埋尸案主犯依法頂格判處無期徒刑,同案未參與犯罪預謀和加害行為的被告人,依法不予刑事處罰,由相關部門專門矯治教育。”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現象近年來被社會廣泛關注,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這依然是代表委員們關注的熱點話題之一。
“初中生殺害同學埋尸案”也引起了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趙皖平的關注。他在接受中國少年報·未來網記者的采訪時表示,“兩高”報告都強調了未成年人保護問題,特別是強化未成年人犯罪的預防治理。
趙皖平代表認為,這一悲劇案件的發生反映出法治教育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未成年人的法治觀念和守法意識亟待加強。他指出,未成年人保護不僅需要法律層面的保障,還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共同努力。
在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龍煤集團七臺河礦業公司龍湖煤礦支柱廠副廠長楊會軍看來,專門學校教育對預防、矯治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具有重要作用,需要進一步完善機制。
據《檢察日報》報道,楊會軍代表建議,加強專門學校建設和專門教育,能夠對有嚴重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進行及時干預和矯治,從源頭上減少未成年人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為社會營造安全穩定的發展環境。
值得注意的是,邯鄲“初中生殺害同學埋尸案”是我國首次對不滿十四周歲的未成年罪犯頂格判罰。
對此,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張軍在日前接受媒體采訪時提到,年少不是“免罪金牌”,沒有懲罰就沒有警示。人民法院要根據未成年人犯罪的新態勢新情況,依法懲處未成年人犯罪,絕不因犯罪人未成年就片面強調從寬、該罰不罰。
“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張軍指出,人民法院將堅持嚴格公正司法,不斷加強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和犯罪防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