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俄烏戰爭進入第1109天,戰場發生了很大變化。
引用烏總參發布的最新數據,在過去24小時里俄烏兩軍進行了107次交火,俄軍在60空襲中共投下了77枚滑翔炸彈,向烏軍陣地和定居點發射了超過4000枚炮彈。
與此同時烏克蘭武裝部隊共殲滅俄軍1000人,摧毀敵人坦克4輛,裝甲車12輛,火炮24門,防空系統3套,特種裝備3套,軍車及其他機械載具113輛……
戰況目前呈兩極態勢,烏軍在頓巴斯的反攻取得了不錯效果,但在庫爾斯克戰場陷入了危險中。
烏東戰場
在庫皮揚斯克方向,烏軍重新奪回了北翼被俄軍控制的橋頭堡,已經重新掌握了主動權↓
恰索夫亞爾方向,烏軍第24旅昨日伏擊了一支由25輛坦克/裝甲車組成的俄軍營級機械化縱隊,摧毀俄軍11輛裝甲單位,擊傷5輛……緊接著該旅乘勝追擊,一鼓作氣攻入了市區中心,收復3平方公里左右↓
托列斯克如今已取代紅軍村成為了焦點戰場,俄軍在攻克庫拉霍沃后除留下少部分兵力防御外,將大部分兵力調到了該戰場,依然無法抵擋烏軍反攻。
在昨日的戰斗中,烏軍第12亞速旅、第49獨立突擊營在扎巴爾卡向俄軍第110旅和112摩步旅發起猛攻 ,將其擊潰后一直推進到瑪爾塔街與伊爾庫斯卡亞街交匯處……雙方目前正進行殘酷的巷戰,殘垣斷壁間血肉橫飛,進攻與防守一樣頑強。
俄軍150師則加大了對西面列奧尼夫卡和謝爾比尼夫卡定居點的炮擊力度,并使用了溫壓彈……烏軍第1特種警察旅和116旅也放出了龍炎無人機,雙方在烈火中交鋒,俄軍最終不支選擇了后退。
波克羅夫斯克方向,雙方雖進行了33次交火,但規模較小,戰斗模式主要以炮兵與無人機對轟為主。
庫爾斯克動態
庫爾斯克的戰斗完全進入了白熱化,北部、西北、西部、東南方向都在激戰。
由于與情報與定位系統中斷,法國的衛星網絡數據鏈還沒有激活,烏軍陷入了盲打的苦戰中,局勢不斷惡化。
西北方向,俄軍的第72師第22突擊團在攻下了舊索羅齊納和尼克爾斯基。
西面,俄軍第810海步旅和104空降團正在向列別捷夫卡推進,兵臨洛克尼亞,戰術地圖如下↓
東南方向,俄軍從庫里洛夫卡向西強推,試圖攔腰切斷烏軍南部防線。
路透社戰地記者現場報道稱:R200(H7)公路已處于俄軍的炮火封鎖中。截至發文前,俄軍距該公路僅剩下5公里,10余輛烏軍后勤運輸車輛被俄軍光纖無人機摧毀。流出的視頻中,烏軍還有兩門M109火炮也被摧毀。
東南方向的俄軍戰術企圖很明顯,與西北的俄軍第83空突旅會合,合圍蘇甲,至少要切斷烏軍的后勤補給線……
此外,還有零星俄軍沿著庫爾斯克邊境線進入了蘇梅地區……
僅僅幾天烏軍庫爾斯克防線就已崩潰,相關人士認為,美國人突然暫停情報共享與俄軍的反攻有直接關系,甚至不排除美國向俄方提供了烏軍兵力部署等關鍵情報,否則,以俄軍的戰斗力根本做不到在很短時間就擊穿烏軍14個精銳旅的防線……
相關國際動態
布魯塞爾時間3月8日,德國聯邦議院緊急通過了第19輪對烏軍援,其中包括:
新增56輛MRAP防護型戰車;
LEOPARD1坦克與MARDER裝甲車所需彈藥;
GEPARD裝甲防空車彈藥282000發;
IRIS-TSLM/SMS防空導彈系統;
4門ZUZANA155毫米榴彈炮;
155毫米炮彈50000發;
122毫米炮彈2000發,
HF-1攻擊無人機300架(執行精確打擊任務)。
白俄羅斯消息:布蘭總理圖斯克昨日宣布,在歐洲安全威脅不斷加劇情況下,波蘭將對所有成年男子進行軍事訓練,并把軍隊規模從20萬擴充到50萬。該媒體同時指出,圖斯克還暗示波蘭正在研究核武器“波蘭必須追求包括核武器和現代非常規武器在內的最先進能力。”
波蘭還宣布將退出《渥太華條約》,該條約禁止使用反人員地雷。波蘭已計劃在加里寧格勒以及與白俄羅斯接壤邊界大量布設反步兵地雷。
很顯然,戰爭機器已經提速,8000億歐元“重新武裝歐洲”更是加快了這一進程。萊茵金屬炮彈產量提高到了日1900發,并重新啟動了“豹系列”坦克生產線,法國的陣風戰斗機訂單排到了2030年,西班牙與荷蘭造船廠開始加班加點的生產戰斗艦艇……歐洲各國正在全力備戰,軍工股持續暴漲,萊茵金屬4個小時漲了21%。
沒有人愿意打仗,可面對兩只勾結在一起的狼,妥協即意味著國家主權與公理滅亡,除了戰斗,現實已經不允許選擇。
用一句烏克蘭諺語作為結尾:戰死的鷹永遠高貴過逃跑的兔!
感謝閱讀,歡迎留下寶貴評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