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歲的獨居老人李大媽,半年前聽的養生講座中提到“老人要減少飯量才能更長壽”,于是將三餐改為早午兩頓。
她常對鄰居念叨:“專家說餓著能激活長壽基因?!逼鸪踔皇桥罉翘輾獯髞硎种戈P節浮腫得像胡蘿卜,夜咳時發現痰中帶血絲仍不肯就醫。
一天清晨,她想著把粥煮了,結果一個踉蹌栽倒,高壓鍋噴出的蒸汽灼傷了手臂也渾然不覺。急救車上,監測儀顯示血鉀僅2.1mmol/L(正常3.5-5.5),白蛋白低至25g/L(正常40-55)。ICU報告揭示更殘酷的真相:重度營養不良引發多器官衰竭,心肌細胞已出現溶解現象。
我們經常聽人這么說,吃飯一定要少吃一點,吃個八分飽就足夠了,這樣的理論究竟正確不正確呢?
一、每頓吃到這個量的人,可能更長壽?
美國得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曾在《科學》期刊上發表過一項研究,研究人員在4年時間里對幾百只小鼠進行了調查,過程中將小鼠隨機分成2組,一組不限制飲食、另外一組在正常飲食外減少30~40%的熱量攝入,相當于每餐吃7分飽。
結果發現,兩組小鼠的平均壽命分別為792天、875天,也就是說限制熱量讓小鼠的壽命延長了10.5%。如若在小鼠新陳代謝活躍的時間點喂食,則可以讓壽命延長34%。
無獨有偶,美國國力衰老研究所也進行過一項實驗,該實驗是在猴子身上進行的。研究人員發現,僅需要每日將猴子的熱量攝入減少1/3,即可讓平均壽命延長20歲,且外貌和行為都沒有明顯衰老跡象。
而且在減少熱量攝入后,發現癌癥、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會下降50%左右,而不控制熱量攝入的猴子,死亡風險較控制熱量的增加了3倍。
但是這兩項研究都是在動物身上進行的,所得到的結果不能直接推論至人體,對此要持有正確的心態。
二、亂餓肚子,反而會折壽!
既然“八分飽”對身體有益,那么李大媽又是為何受傷的?
很多老人誤解“八分飽”為一天總食量的80%,從而減少到一日兩餐。但是“八分飽”實指單餐進食量控制,而非全天總量削減。老年人若機械地將三餐合并為兩餐,還會對身體造成很大的傷害。
《營養與營養學學會雜志》上發表過一項由美國田納西大學進行的研究,研究人員對2.4萬余名平均年齡57歲的受試者的數據進行了分析,在8年的隨訪中,共有4175位受試者死亡,其中有878名因心血管疾病死亡。
通過分析發現,每日飲食少于3餐與心血管疾病、全因死亡風險增加相關,每日≥4餐則與死亡風險之間沒有明顯關聯。
具體來看,相較于每日吃3餐的受試者,每日吃2餐會讓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10%、全因死亡風險增加7%;每日進食一餐,則會讓風險增加83%、30%。
此外,每天只吃2頓飯還會給身體帶來額外的負面影響!
包括會引起身體能量攝入不均衡,導致正常的代謝受到影響,這類人罹患三高等代謝疾病的概率會明顯增加,而這些疾病很容易演變成心血管疾??;
而且進食2次往往意味著每餐的進食量較大,這樣一來會給消化系統帶來較大的壓力,會增加胃潰瘍、胃食管反流等病的發生幾率。
不過,“八分飽”更多是主觀感受,即胃部基本滿足,對食物的渴求度下降,但還能再吃一點的狀態。
但是這種模式不適合老年人,因老年人隨著年齡增加對饑餓以及飽腹的感知能力會下降,很容易會誤判。長期保持八分飽,反而容易導致營養攝入不足,威脅健康。
那么,過了60歲,老年人吃飯應該如何調整呢?
三、如何吃出健康長壽?堅持3個原則
飲食對于健康而言非常重要,想要吃得健康,一定要遵循這三個原則。
1、吃得要多樣化
飲食多樣化可讓身體攝入不同的營養元素,包括要有主食、蛋白質、蔬果等食物,油鹽糖的量則要控制。蛋白質要適量吃肉,如魚肉、瘦豬肉、豆制品等,主食要注意粗細搭配。
2、兩餐間隔4-6h
間隔4~6小時進食可以讓上一餐的食物充分消化,對胃腸道健康很有益處,不會出現上一餐沒消化完下一餐又來的情況,給胃腸道帶來過大負擔。
3、吃飯細嚼慢咽
吃飯細嚼慢咽可以減輕消化壓力,又可以避免身體攝入大量的空氣。如若長期狼吞虎咽的話,會讓大腦來不及釋放吃飽的信號,很容易吃多,在餐后會出現血糖、血脂不穩定等問題,且容易導致身體發胖。
吃飯是我們每天都在做的事情,但不見得每個人都會吃飯,上述的這些飲食細節,值得每個人學習。
參考資料:
[1] 《飯量大小決定壽命長短?研究發現:飯量減少1/3,壽命延長35%!》. 健康時報 .2024-01-27
[2] 《一天吃幾頓飯才好?少于這個數,更容易“折壽”,特別是不吃早飯的人》. 健康榨知機 .2022-12-01
[3] 《飯量減少30%,可能會延長壽命?堅持這3個原則,吃出健康長壽!》.科普中國 .2023-09-15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