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集16分47秒蘇橙橙的通話記錄界面,四個聯系人名字分別是“唐奇”“小李”“小趙”“小張”。知道的了解這是都市職場劇,不知道的還以為在看《鄉村愛情故事之工地風云》。
這敷衍程度堪比小學生寫作文時給角色起名"小明小紅",但凡翻翻《詩經》《楚辭》也不至于這么對付。
一、偷懶重災區:學校沒有專用名
最離譜的要數校友會場景,宴會廳門口的引導牌大喇喇地寫著“實驗中學校友會”七個大字。
但凡道具組肯花5分鐘查資料,就會發現全國根本沒有全稱叫“實驗中學”的學校?,F實中帶“實驗中學”的學校,名字前必定帶著地域或其他專屬冠名。
例如,平頂山市實驗中學、天津市實驗中學、昆明市實驗中學、中山市實驗中學、北京師范大學附屬實驗中學、燕京實驗中學等等。
就連?《濾鏡》的主要取景地寧波都有寧波市鄞州實驗中學、寧波市江北區實驗中學,但人家全名清清楚楚帶著地域名稱前綴。
可能有看官會想起“電子科技大學”,它的確沒有前綴,但這是全國學校中唯一一個特例,而且也不是中學。
道具組這波操作就像把“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都寫成“大學”,堪稱史詩級常識錯誤。
二、 聊天記錄不走心,上演精分式對話框
微信聊天界面更是大型精分現場。幾乎所有歷史消息清一色語音條,可角色新發消息突然用起了文字。
這相當于讓頓頓吃螺螄粉的廣西人突然改吃法餐,還沒個過渡期。
而且,蘇橙橙找唐奇要產品資料時,是在糾結了很久后才編輯文字消息發送的,可是在聊天記錄頁面,這條文字消息前面緊挨著的就是幾條兩人用語音聊天的消息。
然而,劇情里并沒有顯示他們在這個時間有過語音聊天,甚至都沒有語音聊天的必要。
顯而易見,基本可以斷定這就是道具組臨時制造了一些語音聊天記錄,充當兩人的歷史聊天記錄。只是,他們太敷衍了,都懶得制作一些看起來比較詳實的文字聊天記錄。時間也太倉促了,剛把語音聊天記錄制作出來,就拿來拍攝了,新消息與歷史消息都沒有被時間標記分隔開來。
三、道具組懶出取名廢柴癥
在取名方面,《濾鏡》劇組似乎很沒有天分。除了學校名稱的缺失,還有“小李”“小趙”“小張”的千篇一律簡單敷衍,
如果不愿花費精力取好聽的名字,直接拿正流行的名字來用就是了,“李子軒”“趙子涵”“張梓萌”都可以。再不濟,哪怕取個“李小明”“王小紅”“張梅梅”也行啊。
四、 細節決定生死,好劇的顯微鏡法則
別看這些是小毛病,它們就像湯里的頭發絲——不影響吃飽,但足夠惡心人。
《覺醒年代》里連魯迅用來驅寒的辣椒精準還原史實;《大江大河》劇組為還原1978年的農村風貌,專門搭建了土坯房、磚房等不同年代的建筑,并采用“順拍模式”以適應場景變遷。
反觀《濾鏡》劇組,連校友會桌牌都要偷工減料,這種態度拍出來的劇,難怪會略顯“懸浮”。幸虧這是一部奇幻愛情劇,觀眾的關注點并不集中在這些細節上。如果是職場劇,早就大翻車了。
說到底,觀眾不是不能接受藝術加工,但拒絕把敷衍當時尚。當我們看到《狂飆》里高啟強用保溫杯泡陳皮,《山海情》用鏡頭呈現的從搭菇棚、堆肥發酵、播菌種到采菇的全過程,這些細節都在無聲地構建真實感。
而《濾鏡》道具組,怕是該集體去《顯微鏡下的大明》劇組進修了。
(全文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