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0年9月,色當戰(zhàn)役失敗的消息傳來,巴黎人民發(fā)動起義,推翻了第二帝國的統(tǒng)治,建立起了法蘭西第三共和國。與現(xiàn)在的法國不同,當時政權(quán)實行的是議會制,內(nèi)閣總理掌握著實權(quán)。可是有一位法國總理卻非常倒霉,他在第三共和國頗負盛名,但卻因敗給清朝而下臺,后來還被人刺傷而死,那么這個人到底是誰呢?
一、步入政壇
此人的全名是朱爾·弗朗索瓦·卡米爾·茹費理(下文簡稱茹費理)。1832年,茹費理出生于孚日圣迪耶,他的父親是一名律師。后來,茹費理也學習法律,并且考取了律師資格。不過,他并未成為一名律師,而是投身政壇,并在報紙上撰寫政論文章,抨擊法蘭西第二帝國的統(tǒng)治。1869年5月,茹費理當選為共和派國會議員。
第二帝國垮臺后,茹費理成為國防政府的成員,后來還擔任過巴黎市長、駐希臘公使。1873年,茹費理又一次當選為國會議員,并且成為了共和派的領袖之一。1879年,共和派的威廉·亨利·沃丁頓上臺執(zhí)政,茹費理出任教育部長、外交部長等職。到了1880年,茹費理成為了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的總理。
二、殖民帝國
雖然經(jīng)歷了普法戰(zhàn)爭的失敗,但法國仍然是個大國,工業(yè)產(chǎn)量位居世界第4位,因此法國仍然有能力進行殖民擴張。與此同時,茹費理也希望通過殖民擴張,來擺脫政治上的混亂,為戰(zhàn)敗的法國找到新的“補償”。茹費理甚至在議會上叫囂,“不許共和國制訂殖民政策,那將是可憎的,反法蘭西的”。
之后,法國加速了殖民擴張的速度,在非洲吞并突尼斯,然后進行剛果河、尼日爾河流域的探索。法國在亞洲也沒閑著,加緊對東南亞地區(qū)的侵略,并且想通過越南作為跳板,將中國的西南地區(qū)劃入它的勢力范圍。對于法國人的野心,清朝方面也有所察覺,于是派兵進駐越南北部。1883年12月,法國軍隊挑起了中法戰(zhàn)爭。
三、黯然下臺
中法戰(zhàn)爭初期,法國接連取得勝利,根本沒把清朝放在眼里。可是到了1885年3月戰(zhàn)場形勢發(fā)生了變化。清朝老將馮子材取得了鎮(zhèn)南關(guān)之戰(zhàn)的勝利,一舉擊敗了法國軍隊,并且接連收復文淵、諒山,將法軍逐至郎甲以南,就連東部法軍統(tǒng)帥尼格里也被打傷。消息傳至巴黎后,輿論一片嘩然,法國議會以306對149票否決了軍費追加案。
在這場情況下,茹費理被迫辭職下臺。不過茹費理并未遠離政壇,他還在1887年12月被推舉為總統(tǒng)的候選人,不過由于第一輪得票太少而退出。1891年,茹費理進入?yún)⒆h院,并在兩年后成為參議院院長。不過在 1887年12月的時候,茹費理曾經(jīng)遇到過一次刺殺,雖然保住性命,但卻留下了傷口。到了1893年的時候,茹費理因傷口引起的并發(fā)癥而死。
參考資料:1.《中法戰(zhàn)爭史》;2.《法國通史》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