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東風本田打出“以中國消費者需求為核心,為中國市場推出的全新電動品牌”,我對這個東風本田S7原本很是期待,但是當看完其表現后,卻很是為其市場表現擔憂。
先瞧瞧這定價,單電機后驅25.99萬元,雙電機四驅30.99萬元!隔壁廣汽豐田鉑智3X帶激光雷達的智駕版才賣14.98萬,本田卻敢用翻倍價格賣。更別提小鵬G6起售價20.99萬,樂道L60租電后直接殺到15萬區間。這個價格下的本田S7注定需要被消費者用放大鏡去審視的。
本田在過去有很多引領時代的設計,但在S7上實在很難評,一輛2025年本田純電動車,竟然還沒有燃油車時代本田那種敢于突破常規、極具先鋒魅力的獨特韻味。其實類似這種采用大量折線設計的,有個很好樣本,那就是蘭博基尼Urus(參數丨圖片)。
東風本田S7在4750mm的車身里布置了2930mm軸距,祖傳偷空間的技能還沒丟,能夠為前后排提供充裕的腿部空間,不過這在純電架構下已經算不得多大的優勢了,同級車空間表現也都大差不差。
為了解決電動車冬天制熱問題,除前/后排座椅、方向盤、四門車門扶手加熱功能外,東風本田S7還可提供中控臺加熱,東風本田將其稱為“非接觸式加熱”系統。15處智能供暖系統可在1分鐘內快速升溫,實現環抱式取暖效果,就是不知道費電厲害不?
至于內飾的設計倒是沒有隨大流,而是采用了獨特的豎置雙拼屏,把12.8英寸主中控屏和10.25英寸副屏放在一塊大黑色大背板下,視覺上挺有欺騙性的,乍一看還以為是一塊超大面積的中控屏呢。
車機依然是Honda CONNECT 4.0智導互聯系統,還引入了AI大模型,各種智能交互、功能控制都能實現不少。可架不住如今國產新能源車在智能化這塊卷得厲害啊,除了電子后視鏡、華為光場屏這些有點噱頭的配置外,整體水平也就是國產新能源的平均水準。何況這8155芯片,現如今都快成了十多萬車型上的標配了,小三十萬的車誰還用這個。
尤其是Honda SENSING 360+智駕系統,還不具備高快領航這些高階能力,在一眾能實現城市全場景智能駕駛、高速自動領航等功能的國產車型面前,實在是有點拿不出手。
東風本田S7配備89.8kWh的寧德時代三元鋰電池,單電機版CLTC工況續航里程為650km,雙電機版CLTC工況續航里程為620km,在長續航已經成為新能源車 “標配” 的時代,它的表現實在不夠看。這里有一點,東風本田宣稱在零下30°C低溫環境下,電池容量保持率仍能達到90%以上,但這不代表續航達成率也會到90%。
操控也許是最有本田特色的地方了,50:50配重比+前雙叉臂后五連桿+塔頂橫向穩定桿,官方稱能夠使車輛在彎道中的極限更高,減少激烈駕駛時的推頭或甩尾情況。
不過,東風本田謹慎的精神確實值得國內某些“領先”車企學習,零百加速才4.6秒的成績,但是卻提供R超享模式和V專屬模式,其中R超享模式算是新手模式,能讓那些剛上路、心里沒底的新手快速找到駕駛節奏,熟悉車輛的操作反饋;而V專屬模式則將開放更多的車輛權限給駕駛者,給那些駕駛經驗豐富、追求極致操控快感的老司機提供了一種別樣的樂趣。
東風本田S7還采用了“零暈感調校技術”,通過動力輸出、底盤調校、制動控制等多方面優化,實現“駕控不突兀、加速不仰頭、制動不點頭”,現在也有不少車有類似的技術,簡單總結就是開啟這個模式后,車變肉了,這跟標榜的駕駛感正好矛盾了,不知道東風本田的調教是否也是如此。
就表現來看,官方稱S7為“史上最強本田純電”,確實也不過分,但他面對的確實全球最卷的中國市場,不僅實力不夠突出,還把技能樹點到了國內消費者并不熱衷的駕控上。要是東風本田S7的定價要是能低個5萬,也許還有些熱銷的潛質,但現在的價格,也許很快就會和e:NS1、e:NS2獵光以及靈悉L一樣邊緣化了,東風本田真該學學廣汽豐田,鉑智3X直接砍到10萬級,上市1小時訂單破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