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陽光
王毅外長重磅定調,徹底杜絕了制造“兩個中國”或“一中一臺”的任何可能,臺灣地區在聯合國的唯一稱謂就是“中國臺灣省”,臺灣從來不是一個國家,過去不是,今后更絕無可能。
在這次的中外記者會上,王毅外長再次展示了什么才是外交魅力,他專門回答了某些國家扭曲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的情況,明確表態臺灣問題,他表示:臺灣地區在聯合國的唯一合法稱謂是“中國臺灣省”。
毋庸置疑,王毅外長的這番表態就直接決定了臺灣的最終歸宿,統一才是大勢所趨,不會因為某些人的個人利益而改變。
而且當系統性的觀察最俊一段時間的新聞,尤其是涉及中美關系,以及兩岸關系上,明顯感覺兩岸統一的速度正在加快,那么問題來了,到底有哪些問題值得關注呢?哪些新聞又是重中之重呢?專門給大家挑選了一些。
就在2月27日特朗普表示將向中國進口商品額外征收10%的關稅,在次日的例行記者會上,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就罕見提到了四個字,恩將仇報。這個詞很少用在兩國之間,但是面對特朗普的無辜挑釁,中國確實忍無可忍,或許正因如此,才會有下面這句話。
3月4日的例行記者會上,外交部發言人再次強硬表態:美方如果別有所圖,執意打關稅戰、貿易戰或者別的什么戰,中方將奉陪到底。
“奉陪到底”,這個詞和剛剛提到的“恩將仇報”一樣強硬,這里足以體現面對美國特朗普政府,不再抱有任何幻想,中美在這些年里已經打了不少戰了,科技戰、金融戰、關稅戰、貿易戰等等,說實話,真的就只差真刀真槍動手了。至于外交部所說“別的什么戰”,到底指什么,大家心里非常清楚。
這是底氣,這是來自實力的底氣,更是一個大國維護主權的尊嚴,面對特朗普發起的貿易戰,這件事必須要上升到這個高度。
其次就是大幅增加國防預算,其實到底是不是“大幅”就得看怎么理解了。2025年我國國防預算達到了17846.65億元,增長7.2%,去年的國防預算也是這個漲幅,這個漲幅已經不低了,但是和美國的8500億美元至9200億美元相比,也就是大約61496.65億元至66561.08億元,差距依然很大。
為什么非要說這兩點,其實原因相當簡單,因為想要解決臺灣問題就必須首先解決中美關系,因此這兩點就是未來一段時間內的走勢。
首先,外交部強硬回應,不管美國想打什么戰,中方都有毅力和決心應對,不要幻想美國一出招,中國就跪地求饒。
其次,決心和毅力來自實力,國防預算上漲并不是要搞軍備競賽,而是以中國需求為基礎,保障國防安全為引導來決定需要多少國防預算。從這幾年開始,076兩棲攻擊艦“四川艦”、殲-36和殲-50,福建艦航母、055萬噸大驅、殲-35、紅旗-19等等新裝備接連亮相,而美軍擁有全球最多的軍費,卻幾乎沒什么建樹,這個反差太大了。
而且現在對于臺灣問題,其實情況已經變了,尤其是去年連續三次軍警聯合演習之后,再到常態化巡航,現在臺灣熱度似乎降低了很多。
這并非是臺灣不重要,其實是隨著兩岸實力差距的不斷拉大,再加上如果不能解決中美關系,臺灣問題也很難徹底解決,在搞明白這個順序之后,那么熱度自然而然就會降低,但是原則永遠不會變。
再結合盧沙野大師在去年就說過這句話,如果不能以和平的方式,那就以非和平的方式,如果有人不想要“一國兩制”,那就“一國一制”。
再結合近期王毅外長關于“臺灣地區就只有中國臺灣省這一個稱號”的表態,說白了,如果某些人就是不想要特殊待遇,那等到臺灣回歸之后就不給了,從特區向省轉變,這個信號至關重要,希望有些人真的能看懂。
目前世界局勢依然錯中復雜,而面對這么復雜的局勢,或許“以靜制動”才是更好的辦法,尤其是面對臺灣問題,后動并不是劣勢,反而能根據對方打出了什么牌來掌握主動權,臺灣的位置非常重要,扼守了兩條關鍵航道,東出就是太平洋,完全可以作為前進基地。
兩岸同屬華夏民族,不應該刀兵相見,和平才是解決兩岸問題的關鍵,大陸從未改變過。
說到底,在統一的大局面前,不能因為某些人的私利就頻繁阻攔,從最初允許保留武裝以及人士任免,再到后面的“一國兩制”,然而隨著某些人非要搞自己的小圈子,不接受“一國兩制”,那就只能說得更加直白了。
對此,你怎么看呢?
歡迎友善討論、點贊、關注、收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