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就是王炸。近日,李嘉誠以228億美元將43個港口賣給了美國貝萊德公司。值得一提的是,我在上個月發表的一篇文章,就曾預料到李嘉誠的港口不保。果然,迫于特朗普的極限施壓,李嘉誠終于將旗下巴爾博亞港與克里斯托瓦爾港賣掉。這兩座港口位于巴拿馬運河首尾兩端,戰略意義和經濟價值非比尋常,李嘉誠真的舍得嗎?
據權威機構測算,巴拿馬運河承載全球6%海運貿易量,每年約1.4萬艘船舶通行,李嘉誠通過巴拿馬運河兩端港口每年可獲約18-20億美元,占長和全球港口業務總利潤的70%以上,說它倆是搖錢樹一點也不夸張。如今李嘉誠以228億美元出手,相當于被美國公司以港口11年收益永久性買斷,其實也是出于無奈。
仔細研究全球貿易就會發現,美國40%的貨船要從巴拿馬運河經過,每年要向中國公司以及巴拿馬交納天價的過路費。這本來是必須的費用,但美國以幾百年前參與修建為由,想要剝奪巴拿馬人民對巴拿馬運河的所有權。特別是特朗普在2025年上臺以來,不止一次揚言要占領巴拿馬運河。巴拿馬小國寡民,禁不住如此強硬的軍事威脅,選擇投降美國,為了表明親美決心,還退出了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朋友圈。這樣一來,非但美國船只出入免費,由于美國公司收購了李嘉誠的那兩座港口,一旦局勢緊張,美國在那里扣押別國商船也不是不可能。
為了拿到巴拿馬運河,特朗普還威脅對運河收入征收懲罰性關稅,甚至逼迫巴拿馬政府審查港口特許權合同,削弱非美資企業的控制權。巴拿馬政府迫于美國壓力,啟動對長和港口運營權的“違憲調查”,威脅提前終止2047年到期的合約。可能李嘉誠也是經過深思熟慮,覺得與其被美國沒收,不如賣個好價錢體面收場。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在例行記者會上明確表示,此次交易屬于企業自主商業行為,中方“不做評論”。這一表態既符合國際經貿規則,也體現了對香港特區企業市場化運作的尊重。外交部同時強調,“支持包括香港特區企業在內的本國企業赴海外投資興業”,但要求各國為企業提供公平、非歧視的環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